符世麗
社會在飛速發展,環境在千變萬化,這對我們的教育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單一的說教已經不能完全達到正確引導和科學教育學生的目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學習的“知識與技能”、所產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需要通過“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體驗、思考、實踐之后,才能被他們接受。而教師可通過主導學生參與活動去體驗、思考與實踐,這個“過程與方法”至關重要。教育家葉瀾說:“人的生命是多層次、多方面的整合體;生命有各方面的需要: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物質的、精神的、行為的、認知的、價值的、信仰的。任何一種活動,人都是以一個完整的生命體的方式參與和投入,而不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參與和投入”。這更堅定我“用活動健全學生人格,提高學生綜能力”的做法。
作為德育教師和班主任的我,始終把德育教育放在對學生教育的首位。因為我堅信一個人只有先學會做人,后才能學會做事。而德育工作必須通過有效的教育平臺和手段,讓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做人的道理,并將其付諸于實踐才是最關鍵。平時我思考著通過用“活動”的方式試著去健全學生人格,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一、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活動進行感恩之心的教育,塑造人
我班在為學生集體過生的活動中進行感恩之心的教育:伴著輕松愉快的生日快樂歌,主持人將近段時間過生的同學叫到班級中間,全班幾十雙目光注視著他們,同時也為他們高歌,他們激動萬分地發表自己的感言……主持人提醒所有同學:別人為自己祝福是一件高興的事,所以不要忘記為別人祝福,你一定記住自己的生日那天也是自己媽媽的苦難日,不要忘了對媽媽說一句謝謝;節日快到了不要忘記對你的親人、老師問一聲快樂。通過這個節目的設置一方面在于增強班級凝聚力,另一方面主要在于教育學生心存感恩的心。
現在社會的獨生子女比較多,在他們的心目中很多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的,所以感恩教育顯得尤為重要。08年5月我班結合“地震”時事和學生的日常生活又進行了一次以“讓我們都有一顆感恩的心”為主題的主題班會,并邀請任課教師、生活老師及家長到現場。我們主要以“感謝社會,感謝父母、感謝老師”為線索,以寢室為單位,以唱歌、跳舞、情景劇、演講、朗誦、小品、手語、學生談感受、現場采訪及連線、宣誓等多種形式表達心中應該有的那份感恩之心。在這次主題班會上讓學生感觸特深的是:一方面是“地震”的無情和人世間的有情;另一方面是家長親臨現場,孩子和家長雙方都說出了平時難以啟齒的心里話,很多誤會消除了,每個人都如釋重負,輕松極了。整個主題班會大多都被眼淚所淹沒,但大家的心胸在不知不覺中豁然開朗,心里充滿了溫暖。
利用“情系云陽,愛在九龍”、“關于向地震災區捐款”、“向本校父母雙亡的某同學捐款”等捐款活動教育學生我們應該盡己所能去幫助那些更需要幫助的人。
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動中覺悟逐漸提高,感恩意識逐漸增強,他們成熟了、成長了!當然他們的成熟、成長還需要體現在做事能力的提高。明確告知學生,我們每個人要想真正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目前我們的能力還不夠,我們必須在平時的生活、學習和以后的工作中不斷鍛煉提高。
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鍛煉提高學生的能力,鍛煉人
學校是一個小社會,也是一個大舞臺,只要學生盡力去做,當然有他們提高能力的機會。作為班主任當然要鼓勵他們積極參與。雖然中職生學習的周期短,相對大學生就業早,然而學歷是他們的劣勢,當然只有靠自己的能力來彌補,否則畢業就可能面臨失業。所以,中職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勢在必行。這能力不僅包括專業方面的特殊職業能力,還包括生存能力、適應能力、承受挫折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應變能力、探索未知的能力、合作共事的能力等一般職業能力。
專業方面能力的提高主要通過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平臺,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班、校甚至區、市級技能賽及各層次的專業作品設計展示等。一般職業能力的提高主要通過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競選學生會成員、護校隊成員、班委;全班同學每月評估各同學表現情況,并對各班委的管理能力進行等級考核并用自籌班費買獎品進行獎勵(勤儉持班,培養學生良好生活習慣:要求學生將自己所喝過的礦泉水瓶和廢紙收好,買后作班費開支),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管理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積極上進的意識;讓學生分組辦黑板報,進行班徽設計、教室布置,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向學生提總體要求,放手讓學生策化并全體參與主題班會、運動會、文藝匯演、演講、征文等等活動,從中可提高多種能力。他們通過積極參加各種有益活動,不僅將書本知識具體化,更多的是增強了團隊意識,提高了實踐運用能力。
三、學校豐富的活動能讓學生自信自強,健康成長,成就人
中職生在某種程度上是應試教育的失敗者,但他們青春、積極、充滿活力,且不乏上進、自尊、自強。針對中職生特點,我校大膽嘗試以“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主發展”為主要內容的“三自主”教育模式,以學生會、護校隊、志愿者班級為主要組織形式,在學校清潔衛生檢查、禮儀督查、寢室內務評比、食堂商店秩序維護、活動策劃組織等環節,設立讓學生能廣泛參與的“三自主”崗位,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提升。通過活動的鍛煉,學生的自信心和綜合能力得到明顯增強。
正如校長所說的“中職學生的成長不單是知識與技能的積累,還需要綜合素質的提高,給予發展的空間?!彼詫W校常年安排了大量的活動:合唱團、健美操隊、田徑隊、藝術節、運動會、文明風采大賽、技能大賽、主題班會、讀書活動等等,真正體現了“讓每個學生都享有人人成才、人人出彩的機會”的初衷,讓學生從學校的“小舞臺”走向人生的 “大舞臺”。剛剛過去的2013年里,幼教專業的冉琴作為全國唯一的中職學生代表,受邀參加教育部“中國夢”主題座談會并發言,得到教育部領導四次點名夸贊;航空專業的張塨焓、夏曉茜兩位同學經過層層選拔,開創了中職生直接被錄取為公務員的先河……
正是學校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動,感染了學生,教育了學生,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從幼稚走向成熟,從膽怯走向自信,從自卑走向自強,我們進行著塑造人、鍛煉人、成就人的偉業,踐行著“德技雙全、身心兩健、自立自強、敬業進取”的育人目標。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高質量、高標準地將“活動”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