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航?劉德超
摘 要:本文主要闡述了我國智能交系統的工作原理、分類和應用現狀,使人們可以對交通運輸管理的重要技術有更多的了解。
關鍵詞:智能交通系統;原理;應用現狀
智能交通系統(ITS),是指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子控制技術、計算機處理技術等應用于交通運輸行業從而形成的一種信息化、智能化、社會化的新型運輸系統,它使交通基礎設施能發揮最大效能。該技術于上世紀80年代起源于美國,隨后各國都積極尋求在這一領域中的發展。可以說,智能交通已經成為交通運輸管理的重要技術手段之一。
近幾年,智能交通在中國也有了長足的發展,我們在學習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發展適合我國國情的智能交通技術,走中國特色的智能交通發展之路是我國智能交通發展的重要戰略。并且在1999年,在科技部牽頭下,聯合建設部、交通部、公安部等十幾個部委,組織成立了全國智能交通協調領導小組和專家咨詢委員會,2000年的時候完成了我國智能交通與國際接軌的智能交通體系。
“智能交通是一個國情相關性很強的領域。”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賈利民告訴《科學時報》記者,自上世紀80年代智能交通技術起步以來,各國政府和專家都根據本國國情在美國研究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著本土化探索。 “對交通的要求不僅因國家、地區、文化的不同而千差萬別,甚至同樣的交通狀況因出行者的角色——步行或者駕車的不同,而會產生不同的感受與評價。”賈利民說,“進一 步說,同樣的角色,因個體性情的不同,也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因此,交通是與文化和參與者的行為密切相關的一個領域。”
一、智能交通系統的原理
智能交通系統通過有線、無線通信等手段以視頻、圖形、語音等形式實時向司機和乘客提供相關信息,使司機和乘客在出發前、出行過程中直至到達目的地的整個過程中隨時能夠獲得有關道路交通狀況、所需時間、最佳換乘方式、所需費用以及目的地各種相關信息等,從而指導司機和乘客選擇合適的交通方式和路徑,以最高的效率和最佳方式完成出行過程。這些信息可以從路側的信息顯示裝置(如可變情報板等裝置)中獲得,也可以從各類車載裝置中獲得,一些為旅行前做旅行計劃所需要的信息還可以從家中、辦公室及公共場所的信息亭等地獲得,甚至可以隨時隨地地通過便攜式計算機、手持機等設備接入網絡中查詢得到。交通信息服務系統使人類的交通行為更具有科學性、計劃性和合理性,是實現智能交通的重要標志.。
二、智能交通系統的應用現狀
智能交通系統世界上應用最為廣泛的地區是日本,如日本的VICS系統相當完備和成熟,其次歐洲和美國等地區也普遍應用。在我國,只有北京、上海、廣東等一線城市有廣泛使用。鄭州市目前也在積極參與到智能交通系統的應用研究過程中。
三、智能交通系統的分類
智能交通系統的內容多種多樣,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智能交通系統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并各有特點。
1.按照智能交通系統所提供信息內容的不同進行分類:
(1)路徑誘導系統、(2)交通流誘導系統、(3)停車場信息誘導系統、(4)個性化信息服務系統
路徑誘導系統是利用先進的信息、通信等技術,為司機提供豐富的行駛信息,引導其行駛在系統優化后的最佳路徑上,以此減少車輛在路網中的滯留時間,從而緩解交通壓力、減少交通阻塞和延誤。
交通流誘導系統是通過實時地采集和發送交通信息,適時地引導交通流量合理分布,從而達到高效率利用道路網絡的一種主動交通控制方式。交通流誘導以交通流預測和實時動態交通分配為基礎,應用現代通信技術、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為路網上的出行者提供必要的交通信息,為其當前出行決策和路線選擇提供信息參考,從而避免盲目出行造成的交通阻塞,達到路網暢通、高效運行的目的。
停車場信息誘導系統通過實時掌握一定區域內所有停車場的利用信息,給停車者提供城市內停車場的位置與可利用車位情況,從而有利于駕駛員做出停車選擇,減少迂回駕駛和由此產生的無謂交通量和環境污染。
通過多種媒體以及個人便攜裝置接收和訪問個性化信息服務系統,可以獲取與出行有關的社會綜合服務及設施的信息,俗稱“黃頁信息”。此類信息包括餐飲服務、停車場、汽車修理廠、醫院、警察局等的地址、營業或辦公時間,出行者在獲知這些信息后,就能夠制定合適的出行計劃,選擇合適的路徑,從而減少多余的迂回出行和因此造成的延誤。
2.按照向出行者提供信息服務的時機進行分類
(1)出行前信息系統、(2)在途司機信息系統、(3)在途出行者換乘信息系統、
司機或者乘客利用出行前信息服務可以在出行前通過多種媒體方式在任意出行的起點訪問出行信息服務系統,從而獲取關于出行路徑、出行方式、出行時間、當前道路交通系統及公共交通系統等相關信息,為出行者規劃最佳出行模式提供輔助決策服務。
司機通過視頻或音頻手段了解關于出行選擇及車輛運行狀態的精確信息以及道路狀況信息和警告信息,向不熟悉地形的司機朋友或有需要的司機朋友提供路徑誘導的功能,從而保證駕駛的安全性及出行的舒適性,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及交通擁堵的產生。
在交通工具上或機場、火車站、汽車站及公交換乘樞紐等地點通過廣播、信息顯示屏或公共的信息亭等為出行者提供換乘信息服務,包括各類交通工具始發時間、目的地、出行費用、出行時間等信息,從而優化出行者的出行途徑,提高運輸系統效率。
四、智能交通系統的特點
智能交通系統具有兩個特點:一是著眼于交通信息的廣泛應用與服務,二是著眼于提高既有交通設施的運行效率。
當然與一般技術系統相比。智能交通系統建設過程中的整體性要求更加嚴格.這種整體性體現在:
(1)跨行業特點。智能交通系統建設涉及眾多行業領域,是社會廣泛參與的復雜巨型系統工程,從而造成復雜的行業間協調問題。
(2)跨技術領域特點。智能交通系統綜合了交通工程、信息工程,通信技術、控制工程、計算機技術等眾多科學領域的成果,需要眾多領域的技術人員共同協作.
(3)政府、企業、科研單位及高等院校共同參與,恰當的角色定位和任務分擔是系統有效展開的重要前提條件。
五、結語
隨著智能交通技術的發展,智能交通系統目前已經從傳統的道路交通范圍擴展到了鐵路、航空、水運等領域,智能交通服務的概念和內容也隨之擴大到了多種交通運輸方式的各種信息服務內容。相信智能交通技術的發展和不斷完善,一定會給人們的出行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服務。
參考文獻:
[1]《智能運輸系統概論》 楊兆升主編 人民交通出版社
[2]《智能運輸系統(Its)概論》 黃衛 陳里得編著
[3]《智能運輸系統》 楊冰等編注 中國鐵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