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玲
課外閱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語文課外活動,《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了各個階段課外閱讀的總量,突出了課外閱讀的重要地位。由于課外閱讀能促使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能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陶冶思想情操,發展智力,培養能力,使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能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因此,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好比車子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
一、課外閱讀的作用
1.課外閱讀有利于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的培養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學生只有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拓寬自己的視野,才能認識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養愛國主義感情,,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和審美情趣。
2.課外閱讀有利于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如學生利用圖書、網絡等信息渠道等進行探究性閱讀,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課外閱讀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和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
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然而,僅靠課堂教學很難達到能力的提高,必須通過課外大量的閱讀,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通過學習精讀、泛讀、瀏覽,學習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絡等查閱資料,在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4.課外閱讀有利于學生主體性和創造性的充分發揮。
《標準》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課外閱讀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學生可以按自己的需要,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在探究性閱讀中,培養學生創造情感,增強創造意識,從而使學生的語文功底更加扎實,文化積淀逐步豐厚。
5.課外閱讀有利于推進語文教育的改革。
“多讀”是學好語文的主要途徑,開展課外閱讀是“多讀”的主要方法。要使學生增加閱讀量,擴大知識面,就要重視讀書和背誦,重視讀書內化,重視范文語言的積累。《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就要求教師要擯棄煩瑣的分析,在改進教法上狠下功夫,要使學生將課內知識遷移到課外,讓學生學會讀書,學會積累、學會體驗、培養語感,提高閱讀質量。
二、課外閱讀的方式
1.誦讀詩詞,加強積累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要求學生背誦古詩詞。利用每天的早自習、下午的課前預備時間進行朗讀,每星期抽出一節課舉行詩詞朗誦會,檢查學生背詩的情況。對那些能夠有感情地朗誦、能簡單介紹詩詞內容、并能說出詩詞的寫作特點的學生加以表揚。長此以往,古詩詞那精練的語言、抑揚頓挫的韻味、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會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
2.自由閱讀,做好筆記
現在每所學校都建立了圖書室、閱覽室,每周的閱讀課可以放在寬敞明亮的閱覽室上,學生可以自由閱讀各類書籍。每個學生都可以在規定的期限內借閱自己感興趣的圖書。在自由閱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記清所讀的書(文章)名、日期、主要內容,還可以摘錄重要句、段,寫出自己的感悟、聯想,這樣把讀書和生活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多讀、多思。根據小學生的特點,還可以讓他們給文字配上插圖。老師對學生所做的筆記,每周進行一次反饋評價,在學生之間傳閱那些內容豐富、圖文并茂的筆記,借此指導閱讀方法,向學生提出閱讀建議。
3.確定主題,自辦報刊
可以根據學校組織的活動、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自辦手抄報和手抄小雜志。例如可以舉行以愛科學、環保、讀書等為主題的手抄報比賽。學生為了辦報,需要閱讀大量的有關知識,然后再對所讀知識進行選擇、編輯、抄寫、插圖,這樣才能辦出像模像樣的報紙。對學生辦的報紙無論好壞都要張貼展覽。學生在相互觀摩、互相學習比較中,又會悟到很多東西。這樣的活動每學期可組織多次,使學生在辦報刊的過程中,提高選擇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4.欣賞影視,上網瀏覽
現代意義上的閱讀已經不僅僅局限在報刊書籍上,電影、電視、網絡擴大了人們的閱讀空間,因此,有選擇地觀看知識含量高的影視節目和光盤,可以迅速增加知識。當然,這需要教師的指導與家長的監督。
如在教學《雷鋒,你在哪里》后,讓學生登陸http://leifeng.chinaspirit.net.cn網站,搜集雷鋒的故事,了解雷鋒的事跡,感受雷鋒為人民服務的優秀品質;還可以了解雷鋒犧牲以后,國家領導人為他的題詞,激發學習雷鋒的熱情。其實在各科教學中,都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自己在報刊、書籍、影視、網絡上查閱有關資料,以求開闊視野,豐富知識。
5.結合課文,參觀旅游
公園、博物館、科技館、紀念館、大自然的優美風光,無不是一本本攤開的大書,漫步其間,自然增長見識。古人云: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即是這個道理。比如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描寫園林風光的課文,像《頤和園》、《趵突泉》等,讀過課文后,如能再實地游覽,那么學生對作者的描寫會有更深的感受。對作者的選材、遣詞造句等語言表達方法會有更深的理解。參觀博物館,可以使學生了解本地的歷史、人物、風俗、地理。參觀科技館,可以了解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狀況,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對未來社會的想象力。因此,學校應多組織參觀活動,使學生多了解社會,多了解課本以外的知識。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類永遠的朋友?!安傻冒倩ê冕劽邸?,如果一個人能在他的小學時期就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積累豐富的知識,將有益于他終生的發展??傊?,關注課外閱讀,讓課外閱讀真正走入學生的生活,成為他們一生的陪伴,是擺在每一位老師面前艱巨的任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