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學紅
科學巨匠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生積極探索知識的巨大動力,是認知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是發明創造的精神源泉。因此要使學生輕松、愉快、有效地學習,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積極地游弋于數學知識的海洋,有助于學生品味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利于學生擁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如何讓數學學習興趣在小學一年級萌發?本人根據多年的教學體會,淺談一下我培養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幾種方法:
一、故事引入,提起興趣
小孩子都愛聽故事,這是他們的天性使然。單純的數字枯燥無味,容易令人生厭。因此,我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在課前,多采用故事引入法,先提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上一節課時,我會設計一些課件,制作唐老鴨與米老鼠對話或小蝌蚪找媽媽等動畫卡通片。課上,我先用課件演示小蝌蚪找媽媽的途中碰上小金魚,小金魚答應幫他找媽媽,但條件是小蝌蚪必須幫助小金魚算出一些題的答案,接著出示數學卡片,讓同學們幫助它算一算,學生們幫助別人的心理油然而生,紛紛興奮地算起來,課堂氣氛顯得活躍。整堂課圍繞著小蝌蚪找**的過程展開,找到媽媽結束。課堂上,不僅讓學生學到新知識,而且讓學生受到助人為樂的教育,體會幫助別人的樂趣。
二、動手操作,萌生興趣
一年級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因此根據他們的思維特點,結合小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有目的地組織他們觀察、操作,特別是多運用“擺一擺”、“算一算”等教學方法,讓他們在擺算的過程中,手腦并用,以動促思,能有效地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18一7”時,可以讓學生每人在桌上擺放一捆(10根)零8根小棒,讓學生一根根地數,18根拿走7根還剩幾根?有些學生可能會從零散的8根拿走7根,剩下1根再加上一捆(10根)得11;有些學生可能會將整捆小棒拆散,拿走7根剩下3根,再加上零散的8根得11;有些學生可能會把一捆的拆出來和8根零散的合起來,數出7根,剩11根。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學生得出的答案是11,我都給予肯定,表揚他們,然后再歸納總結,指出哪種方法最簡便。這樣,學生對親自參與操作得出的結論印象會較為深刻,整個過程學生始終懷著濃厚的興趣,且思維活躍,積極主動,不但弄清了“18一7”得11,知道一題可能有多種解法,而且還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探索知識的能力。
三、游戲牽引,導航興趣
小學生愛說、愛笑、愛動、愛玩。如果在教學中忽視了這一特點,一味平鋪直敘的去講,必然使他們覺疲勞乏味,是達不到良好的效果的。實踐證明:創設游戲情境, 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學而不厭,樂而不疲。
比如,在教學“元、角、分”的練習中,我設計了“小熊賣文具”的游戲。請一個小朋友戴上頭飾做小熊,大家當顧客,到文具店買東西。這一場景,真實地再現了孩子們的生活,頓時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到游戲行列,望著商店里想買的東西,快樂之情溢于言表。此時此刻,教師及時把商店里要買的東西變成簡單的元、角、分換算,看著價格上的算式得出價錢就能買到你想買的東西。在游戲中學習,學生學而不厭,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把類似的游戲滲透到課堂,使學生學有興趣。富有情趣的游戲活動,不僅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的數學知識,而且化機械重復、枯燥乏味的數學為具有現實意義的、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媒體烘托,渲染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單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直觀上下工夫還是遠遠不夠的,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矛盾,還應充分利用直觀教學的各種手段,即用具體、形象、生動的事物充分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讓他們有充分的看一看、摸一摸、聽一聽、說一說的機會,以豐富深化感知。例如,在學習“10的認識”的課堂上,教師簡單地操作鍵盤,屏幕上出現了數字娃娃“0”,接著跳出“1”、“2”、“3”、“4”、“5”、“6”、“7”、“8”、 “9”,同時出現畫外音。“9”說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來打抱不平,說:“如果我與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師問:“小朋友,你們相信嗎?”屏幕一閃,1和0站在一起,孩子們被緊緊地吸引住了。教師自然地把學生引入新課:“10的認識”。 這樣可以使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從而既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又增長了學生的見識。
五、拓展知識,鞏固興趣
一節課,我們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本節課內容,而且要學會與本節課相關的課外知識。如講到人民節課時,不僅要讓學生認識元、角、分,我還要讓他們回去幫父母買東西,從而在生活實踐中加深對元、角、分的認識,正確運用元、角、分的換算方法。又如,講到認識圖形這一課時,除了書上講的內容外,我還讓同學們找找自己身邊的圖形:黑板的面是長方形,桌面有些是長方形,書本是長方形,書面是長方形,鈕扣的面有些是圓形,身上戴的紅領巾是三角形等,再要求學生在回家的路上注意觀察路燈、路旁的建筑物、家里的日常用品的形狀等。這樣,學生不僅掌握本節課內容,而且參于社會和生活,從課堂理論走進生活實際,懂得數學與生活是密不可分,懂得觀察周圍的事物,既拓展了課外知識,又鞏固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六、激勵評價,延伸興趣
正確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鼓勵學生積極上進。讓學生學有所得,不斷地嘗到學習的甜頭而受到鼓舞,這是引發興趣的重要手段。一年級學生雖小,但同樣有自尊心,教師要懂得去尊重他們,苛護他們。對差生,我們不能一棍子打死,而要耐心引導,積極鼓勵。如在講“17一9”得幾時,有位學生說得7,我沒有對他講“真笨、錯了”,而是說“你的答案離正確答案只差一步之遙了,再走一步就對了”。同時,表揚他積極回答問題的態度。這位學生受到鼓舞,經過引導,很快就能說出正確答案,之后,他對數學抱有濃厚興趣,成績也越來越好。
總之,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對小學生學習十分重要。是學好這門功課的重要前提。我們只要堅持采取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一定會使學習數學有樂趣,就一定能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就一定能讓學生學的積極、學得主動、學的有效。讓數學學習興趣在小學一年級萌發,讓學生真正愛上數學。這是我們所期待的,也是我們所追求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