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剛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上課并不像把預先量好,裁好的衣服樣擺到布上去,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工作對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敏感嬌弱,有感情的兒童。”所以說,英語教學是英語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發展的過程。面對我們的教學對象,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課堂效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任何時候,興趣都是最好的老師,只有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教學內容,使我們的教學設計既讓他們感到興趣,又能促進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根據我的教學實踐,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教學體會。
一、因材施教,激發興趣
在我上三年級的第一節英語課時,站在講臺上,學生一個個都坐得直直的,很認真地看著我。這是他們的第一節英語課,他們對英語充滿渴望和好奇。既緊張又期待。為了消除他們的緊張情緒,也為了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氛圍。我用最簡單的日常交際用語介紹自己。當我說了一句:”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時,學生都睜大眼睛好奇的看著我,都在猜測這句話的意思。這時,有個小朋友悄悄地對同桌說:“我知道是什么意思,老師在和我們說早上好。”我笑著讓這個小朋友站起來,夸獎道:“你真聰明,答對了。你能再說一次給大家聽聽嗎?”這個孩子用不太熟練的語音語調說了:”Good morning”。我再次在全班面前夸獎了他,并順勢說道:“其實學習英語并不難,只要我們喜歡就行。只要喜歡,就能學好。”第一節課,我只教了幾個日常的交際用語,全班同學都學會了,我還讓他們相互問候。課堂的氣氛非常的活躍。學生的興趣很高。下課后,很多小朋友都在說,學習英語并不難,學習英語好好玩。對于三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我就是要讓他們覺得學習英語并不是他們的負擔,而是讓他們想學,喜歡學,主動地要求學。
二、深入研究教材,把興趣帶入課堂
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根據小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從一開始就遵循興趣性原則,了解他們的興趣所在,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充分挖掘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提倡啟發式教學方法,把游戲帶入課堂,設計多種形式的游戲。因為游戲是能讓學生最感興趣的。在學中玩,在玩中學,能夠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的氣氛,激發和保持學生對英語的好奇心和熱情。在學習Where is…? Where are…? It is on /in /under… 時,就用藏物猜地點的游戲。在學習What is this? It is…What are they? They are…時,我就玩蒙眼摸物和做一做,猜一猜的游戲。在學習football, basketball, swimming, skipping, riding bikes…等體育運動時,我就通過畫一畫,做一做和唱我自己編的小韻歌游戲。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達到了寓教于樂,把興趣帶入課堂的目的。
三、創設生活化情景,引發興趣
語言來源于生活,每個人都在不同的交流環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將真實的生活情景引入課堂,既縮短了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距離,又使學生似乎回到了活生生的現實。 例如,學《Halloween》這一課時,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學生對萬圣節不了解,學習課文就會有障礙。這時我借助多媒體給學生看萬圣節的影像,配合神秘的音樂,創設了一個萬圣節的情景,一開始就讓學生進入情景,同時也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然后逐一學習單詞,a pumpkin, a mask, a vase … 通過場景出示,同學們能夠較快地把語音、語義與情景聯系起來了解每句話的含義,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拋開漢語,建立英語思維,記得牢,說得好。等學生掌握了基本句子之后,就可以請幾個學生來表演一個萬圣節的情景,既提高了興趣,學到了知識,又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教動物的單詞時,就把幾個動物,特別是學生熟悉的”dog、cat、sheep……”的聲音”wang wang、miao miao、mie mie……”等錄下來,并編成一個故事。當要教的動物登場時,就放錄音聽叫聲,再教此動物的單詞。每個學生過關后,再繼續講故事。學生既聽了故事又學會了單詞,心里自然很高興。
四、用心溝通,保持興趣
新課程提倡師生之間是平等互動的關系。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內心,主動接近學生的心靈。教師應該多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問題,以學生的心理去推理,然后有效的將這些感受傳遞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理解和尊重,才能使他產生溫暖感和學習的動力。教師不能以先知先覺的心態,以長者自居,以強制的手段訓斥,批評,威脅學生。在學生不完成作業時,不要馬上就跟學生發火,訓斥學生。要心平氣和的和學生交談。先關心學生是否因為身體不舒服或是其他的原因導致作業沒有完成。用溫柔的眼神,關愛的話語,更能走進學生的內心。當課堂上學生不認真聽講時,不要當眾責罰學生,用眼神關注他,暗示他,課后再找學生細談。是不是自己的課堂太過沉悶了,是不是所講的內容該生已經掌握了。總之,要先了解清楚情況。用心與學生溝通,通過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讓學生接納教師,并讓教師走進學生的內心。成功的教育,教師的愛是根本。愛使教師和學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靈的溝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歡樂,分擔挫折的煩惱。學生對老師的喜愛,其課堂氣氛就會顯得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活躍,學生的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因此,教師要重視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誠的愛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行為給學生傳遞親切,鼓勵,信任,尊重和關愛的情感信息。想方設法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護學生的自信心,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成功與否,取決于教師能不能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起來。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于較佳的學習狀態中,讓他們對英語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