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琴?陸紹用
摘 要:在中學英語教學中,不可忽視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教師不但要夯實自己的專業知識及技能,還要發揮教師自身人格魅力的影響作用,要注重發揮教材及課堂的主陣地作用,還要不失時機地利用多種渠道開展對學生人格的塑造,真正實現在英語教學中對學生人格的培養。
關鍵詞:中學英語教學 ; 學生人格培養
人格是一個復雜的話題,心理學家們認為人格是相對穩定、具有獨特性傾向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對外界的刺激作出怎樣的反應,據此可以認為,人格是人的素質的基礎,人格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培養健康人格對于人的全面發展十分重要。
什么是健全的人格呢?綜合多種模式,大致可以將其特征概括為以下方面:有意識地控制、正確地認識自我、能立足于現實、緊張而有節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經常保持愉快的心態、有獨立和自主的需要以及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適應能力。世界二十一世紀教育委員會在總結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教育與人才培養模式時,也提出了未來人才的七條最重要的標準。分析這些標準,不難發現,培養民族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是各國教育的首要任務,也是未來人才最重要的標準。人格一旦缺失就談不上人才。教育的真諦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健全學生的人格。
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外國語教學有助于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有助于學生發展智力、開闊事業和提高文化素養,有助于學生發展個性和特長。”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也將此列為英語課程教學目標之一:“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不僅要發展學生的語言知識技能,而且有做人和義務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边@都要求基礎教育工作要在傳授書本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良好素質,健全學生的人格。
學生的健全人格應包括包括學生內心世界的和諧發展,與外部世界的和諧相處及其本身的自我實現三方面的內容。學生的積極人格發展促進其語言學習,消極人格發展在不同程度上妨礙了其英語學習。外國語(英語)是進行國際交流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有助于學生發展智力,開闊視野和提高文化素養。外語的教學有助于學生發展個性和特長獲得世界各方面信息,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增進對所學語言國家的了解,發展智力。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思維,觀察,注意,記憶聯想等能力,學生的人文理念,情感價值及人格都會得到提煉與改造。
英語教師有必要在英語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健全人格的培養,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既教書又育人,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創新精神及良好的心理品質,從而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
如何在中學英語教學中落實上述目標,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呢?
第一,要重視和強調教師人格魅力的塑造和影響。教師的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學生樹立自己人格的藍圖。人格感染的潛移默化作用足以證明:有什么樣的老師,就有什么樣的學生。強調教師自身人格的作用,他在工作時并不是簡單、機械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轉移到另一個頭腦中去,而是與學生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心靈接觸。作為新時代的英語教師,應該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以本學科為特色,在教學工作中感染和教育學生,給他們以受益終身的影響。教師只有將人格魅力與知識相結合才能既影響知識又影響學生人格的發展。
第二,充分利用課堂,挖掘教材,將教學內容生動化。課堂教學,是當前學校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效果顯然與學生的人格塑造密切相關。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課堂這一陣地,激活教材,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從各方面施以良好的、有效的刺激,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基礎。
通過外語教育培養完善的人,培養健康人格和情感英語課程標準賦予了英語教學雙重任務,即英語教學活動不僅要達到讓學生掌握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目的,還要發展學生的個性品質和人文素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建立良好的基礎。英語課程標準通過實施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將還學生們一個多彩的課堂,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新課程需實現教學中心由教向學的轉變,教育體會由創造適合教學的學生向創造適合學生的教學轉變。新課程指導下的英語教學活動要求教師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建構新的課程觀,師生觀和教學觀,從而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
課文是所學英語語言的載體,也是學習英語的典范材料。新教材可以成為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人格建構的一種范例,是可以用來引起學生認知、分析、理解事物,并進行反思、批判的好素材?;钣媒滩?,關注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要比死板的講授更為重要。每堂英語課都要有情感教育的滲透或貫穿,學生能慢慢地形成崇高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健全人格也將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培養。
英語教學的交際性要求教學方式態度人性化、科學化,這些都有助于人文理念與情感價值以及健全人格的滲透。為此,教師應當注意挖掘教材,并結合學生實際,努力將教學內容生動化,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并且有效地開發學生的健康思維,從而喚起學生對真、善、美德追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教材實際,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循循善誘、潛移默化,逐步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
第三,利用各種渠道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興趣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開展人格教育。
人格意識教育可以分為兩個部分或稱兩個階段:傳遞、培養。人格意識教育不僅要貫穿在整個英語教學過程中,也要通過英語角、課下談心、英語競賽等各種輔助手段來完成。教師要積極利用和開發多種教學資源,并能夠掌握多種評價形式,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展。
良好的英語教學來自英語教學操作,教學操作是實現教學的行為。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創新能力,綜合素質,都有待教師的培養,引導,激發與影響,教師要努力改進教學方法,增加英語課堂上語言實踐的廣度和深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課外負擔。
教師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自尊,鍛煉學生的毅力,要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個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觀念的改變,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獨立性。人格教育中的自強、自立的精神在此時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由于學生的學習水平不同,所以要注意個體,保證人人學有所得。教育者分層次教學照顧到班上各層次的學生,把每個學生都放在心上并充分利用各自特點去給人展現的機會,因材施教,發揮各自的興趣特長。
總之,在中學英語教學中,不可忽視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教師不但要夯實自己的專業知識及技能,還要發揮教師自身人格魅力的影響作用,要注重發揮教材及課堂的主陣地作用,還要不失時機地利用多種渠道開展對學生人格的塑造,真正實現在英語教學中對學生人格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張正東等.英語教學的發展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2:347.
[2]尹世寅 趙艷華.新課程: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如何改革與創新.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
[3]劉道義、龔亞夫.中國學校外語教育的發展.中小學外語教學.2001.01 .
[4]劉煜.英語教學中如何體現素質教育.中小學英語.1998.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