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嬋娟
摘 要:教學目標,作為指導和規范中學學科教學并提升教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其設定的合理與否,與學生的學習質量有著密切的聯系,鑒于現今中學語文教學在進行教學目標設定現狀并不樂觀的現實,本文將緊緊圍繞著中學語文教學目標設定反思這一中心主題,對教學目標設定的內涵、目的、原則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并給出相應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目標;設定;反思
中學語文教學目標設定,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其作為一種定格學習者學習成果的一個重要手段,對其設定的好壞,顯得關鍵。就目前來說,中學語文教學目標設定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中學語文教學目標設定與實際的教學過程脫節,將自由而復雜的語文學科與純學科相混,或者并不知道語文教學的目的何在等,這在一定程度上都給中學的語文教學工作者帶來了一定的困惑,因此,這就需要我們對其進行相應大反思,并得出相應可靠的信息。本文通過對中學語文教學目標的設定進行相關方面的反思,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中學語文教學目標設定的內涵
教學目標,是一個課程在經過教學環節之后所要達到的一種效果和目的,其在規范和指導教學走向并考核教學能力、檢驗學生學習成果上,表現出一種十分關鍵的作用,因此,無論是中國,還是國外,都依據自身的實際條件,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目標體系。
如今,我國的中學教學正面臨著改革,相應的改革方面正如火如荼的進行,其依據我國中學教育的實際特點,制定了中學語文教學目標。中學語文教學目標,就目前的新課程標準來說,指的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三維目標,其在規范和指導語文教學上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就教學目標而言,它雖然在陳述方式上有很大不同,但在思想內涵上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教學目標,顧名思義,就是教學活動的旨向和所欲達成的效果,也可以說是教學設計的起點和教學活動的歸宿。合理、清晰的語文教學目標既能很好地指導課堂教學,同時也是檢查、評定教學活動效果的有效參照。當然,中學語文教學目標的設定總是給人一種很飽滿的感覺,其涵蓋范圍廣,給中學語文教師們規劃了一個十分理想的藍圖。但是在實際的教學環節過程中,其卻因為自身以及外部因素的影響,而暴露出一些不切實際的弊病,在接下來的兩節里,我們將對其進行分析和介紹。
二、目前中學語文目標設定存在的問題
當然,知識的、技能的以及體驗的新課程三維目標的設立,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進行驗證和實踐,但是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我們卻發現,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們對教學目標的設定產生一些懷疑。
首先,就語文課堂目標達成的衡量標準來說,其所采用的方法不盡合理。因為就目前來說,其通常采用包括教學任務的完成量與時間之比以及學生卷面成績在內的兩種方法來進行確定。然而,我們發現,知識量的多少決定任務量的多少,這就意味著,進行密集式的知識教授所得出來的單位時間任務量越大。而且學生卷面成績的高低,也只是取決于學生對純學科知識的把握度,而并不能全面的將學生的知識掌握度客觀、公正地表現出來。
其次,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知識傳授時,首先必須明白學生要的是什么, 即所謂“教什么”的問題,然而由于語文是一門有別于規范的數理化的課程,許多教師在自由而復雜的語文教學面前顯得手無足措,事實上,語文教學目標模糊一直是語文教學目標設定所面臨的一個難題。通常來說,語文作為一種母語教育,其所教給學生的不應該僅僅是字、詞、句,而是包括現代漢語語法、中國文化以及情感和寫作能力等各個方面。
最后,就語文教學目標來說,其與純科學教學目標有著很大的差異性,因為純科學所要求的是精簡的、客觀的、唯一的,但是語文教學則要求在傳授知識和強化能力的同時,實現內容的豐富化、學生情感的升華以及思維的多元化。因此,這就在另一個層面上對語文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提出了新的問題,語文教學是要更注重知識的傳授,還是更注重學生對內容的理解、能力的培養、人格及情感的陶冶,還是注重學生潛能的激發,都是相關工作者在進行教學目標設計時所要面臨的問題。
三、就當前中學語文目標設定的幾點建議
在上一節中,我們說到,就目前的中學語文目標設定來說,語文學科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其也呈現出不一樣的特點。這也就要求我們充分認識到語文學科的特殊性,從實際出發,對相應的設定環節進行合理的分析和改進。總的來說,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我們在進行語文教學目標設定時,需要充分將語文“自由而復雜”的特點考慮進來,更加明顯得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平衡好掌握純學科知識以及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兩者之間的關系,并且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作相應靈活的改變。
其次,教師在教學目標的制定前, 應對學生原來的能力水平和經過學習后的能力水平有所了解, 并找出前后的差距, 才能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這里的“差距”說白了就是指學生“缺什么”, 當然這里的“缺什么”, 也非是廣義上的缺什么, 而是指在達到終點行為前學生所應補充的知識。學生的能力的發揮是需要知識作為支撐的, 教學過程也是不斷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過程, 教師要想方設法了解學生“缺什么”, 從而把它寫進教學目標中去。
最后,我們應該把最基本的知識作為教學目標加以明確, 但如何運用這些知識來體現能力目標的實現, 必須有具體的能力目標加以檢驗。而這種能力目標要具體到學生的實踐, 即完成某一任務。沒有能力目標的教學, 教師的目光只集
中在知識點的落實上, 學生也被牽制在知識點的學習上; 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把握的靈活性被剝奪, 學生對知識把握的動機迷失, 學習積極性就會受挫。
四、結語
經過上文的分析和介紹,我們對中學語文教學目標的設定、目前中學語文目標設定存在的問題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還在此基礎上簡單地提出了幾點可行的建議。總的來說,我們在進行實際的中學語文教學目標設定時,應該從理性認識和實踐操作兩個層面,課程標準、文本本身以及學生學情三個角度,本著合理、高效的目的原則,真正意義上將中學語文教學目標設定工作做好。
參考文獻:
[1]成進強.中學語文課堂導入教學研究[M]. 河南大學,2013年5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