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盛
摘 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不僅僅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重要內容,還是教育的實質。在人文精神的培養過程中要時刻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對學生的全面訓練來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幫助學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人文精神在初中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而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是學校教師面臨的一大挑戰。本文主要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策略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人文精神
對人生價值的尊重和追求便是人文精神的實質,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近年來,隨著國家教育體制的不斷變革,對人文精神的培養在學校的教學過程中也顯得愈發重要,而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又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所以,如何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也就成為教師面臨的一個考驗。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現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情感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教學的重點是求知,而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學的重點主要是求善,學生主要是通過不斷學習來獲得知識,而學生獲得善主要是通過對情感的體驗。這就要求教師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在教學過程中展現出自己的情感,還需要教師不斷搜集生活中體現人文精神的事情來作為講課素材。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將這些素材充分利用起來,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并且對其進行思考、討論,進而讓學生感受到人文關懷,讓學生發自內心地感受到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從而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
例如,在思想品德《責任與角色同在》這一節課中,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體會到“體諒父母”,讓學生從內心去理解父母,因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設置了以下的情景:早晨去上學之前,你會和你的父母說什么?在父母工作比較忙的時候你會怎么做?在父母工作比較累的時候你會怎么做?在父母過生日的時候你會怎么做?在家庭中自己中什么樣的角色?要承擔哪方面的責任?
在傳統的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只是通過說教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這種教學方法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但是,通過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這樣可以讓學生對其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這樣可以比較好的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關鍵便是堅持“以人為本”,這種情況下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從學生出發,轉變自己的角色,讓自己從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同時也讓學生從被動地學習變為主動地學習,讓其成為學習的主體,自主進行學習,這樣的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的參與性,讓學生在這種學習氛圍中不斷進行探索和創新,形成一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例如,在思想品德《宏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這一節課中,需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對我國我國民族的類型、風俗習慣進行詳細了解。但是,學生對我國的民族沒有過多的接觸,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般是教師搜集和民族相關的資料,然后再向學生講授,這種教學方法不僅不會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反而會讓學生脫離實際情況。因此,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讓學生課前去搜集一些和我國民族相關的一些資料,然后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對自己搜集到的資料進行闡述并分組進行討論,學生不僅僅說出了我國相關民族的具體情況,甚至還說出了一些國外實例,這樣就形成了一種良好的課堂氛圍。因此,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進行分工合作,讓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學習有利于學生自主能力和個性的發展。
三、關注時政熱點,讓學生在真實愉快的氛圍中感受人文精神
可以引起人們廣泛關注的并且有著重要意義的新聞便是時政熱點。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和當前的時政熱點緊密結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與實際生活脫軌的缺陷,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問題的能力,這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例如,為了讓九年級學生深刻感受到《燦爛的中華文化》這一課中改革開放30年來的變化,課前,老師可以先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到實際生活中去收集一些有九嶷山舜文化的現在和過去的資料,可以通過上網搜集、親自調查、拍攝等方式,來切實感受一下自己周圍整體的變化,在學生親自了解這些變化后在課上通過討論加深印象,我在講授時就結合九嶷山的舜文化進行讓學生更深地了解了自己家鄉舜文化的歷史悠久,學生有很強的自豪感。這樣達到學生人文化精神的培育。
調查走訪,深入實踐的方式不僅僅讓學生開拓了眼界,更加讓學生記憶深刻,加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的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達到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四、在互動合作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互動小組合作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學習方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同時這種合作學習的方式也有利于學生思想品德的學習,開拓了學生的視野。
例如,在思想品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一節課中教師讓學生分組進行合作學習,將學生分成三個小組,這三個小組分別從人口問題、環境保護、節約資源三個問題出發來通過各種途徑來搜集相關資料,并根據相關資料寫出調查報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并討論,讓學生對可持續發展有一個深刻的認識。通過這種互動合作小組學習的方式不僅僅讓學生知道怎樣合作與相處,還達到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教學目標。
五、總結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不僅僅體現了教學過程中以人為本的重要理念,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是與教育體制變革相吻合一項重要舉措,也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因此,在以后的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進行探索和創新,不斷完善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初中學生的人文素質,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浩.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J].教育界,2011(23):69-70.
[2]王多義.基于人文精神的構建談中學思想品德教學[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2(10):105-106.
[3]馬旭寧.對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3(01):110-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