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暢
一、說教材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七年級“要了解神話、童話、寓言、小說的一般知識”。《皇帝的新裝》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七年級(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該單元的教學是在第五單元“描寫親情寫出自己的切身體驗,寫出親情的豐富和多樣”的基礎上,要激活學生的想象力,要引導學生憎惡假惡丑,向往真善美。《皇帝的新裝》是丹麥童話大師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文章運用夸張手法講述了一個昏庸無能、虛偽愚蠢的皇帝上當受騙的荒唐故事,挽救了統治階級虛偽,愚蠢、腐朽的本質,文章詼諧有趣,內涵豐富,對學生有很高的教育價值。
二、說目標
(1)知識目標:①積累“炫耀、陛下、御聘、駭人聽聞、頭銜、滑稽、欽差大臣”等詞語;②理解童話中想象和夸張手法的運用。(2)能力目標:①了解、復述故事大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②有表情地朗讀課文,多角度、多層次“說”課文;③理解童話想象和夸張手法的運用及與現實的關系;④能初步學會運用想象,擴展故事情節。(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深切體會到人性中“虛偽”這一弱點,培養學生敢于說真話的品格。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這篇童話十分成功地運用了想象和夸張手法,設計了一個個既似荒誕又有一定現實基礎的情節,語言通俗、生動,借此影射當時的腐朽統治,給讀者(尤其是少年兒童)以會心的微笑。因此,我們把理解童話中想象和夸張手法的運用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把分析現實和想象之間的關系來體會童話所揭示的深刻意義作為教學的難點。
四、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自我體驗。”所以,在教學中,教師不要將自己的見解或教參到解讀強加到學生身上,應該讓學生在閱讀中有自己獨特的認識感受和體驗。由于這是一篇童話,文學淺顯易懂,比較符合初一學生的欣賞心理,總體設想是以“放”為主,以“學生說”為教學主線,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中,學生既要通過多種方式朗讀課文,又要在教師有效的引導下,多角度、多層次地“說”課文,說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且能說得深刻。
五、說學法
分角色表情朗讀。要提前讓學生選取自己最喜歡的角色,作好充分準備。要求深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體味人物語言的情調韻味。用符號劃分音節,分出讀音的輕重緩急,掌握語調、語氣。這些指導既激發學生的興趣,又使學生意識到朗讀能力的培養應注重的因素。
評價能力。新課標指出“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 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為此,教師應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師應相機誘導,指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樣,學生評價就會中肯。
六、說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是教師課堂教學思路的直接體現。圍繞著教學目標,大致可以作這樣的設計:
(一)導入激趣。同學位在小學階段學過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知道是誰寫的嗎?對,是丹麥童話大師安徒生爺爺寫的。我想:同學們一定為那個慘死的小女孩以及丑小鴨灑過同情的淚水。今天我們要學習安徒生的另一篇著名童話《皇帝的新裝》。讀完后,你們一定會哈哈大笑。(這個設計重在溫故而知新,能激發學生新知的興趣)
(二)理線索,說故事
1.聽朗讀錄音句劃出不理解的或自己認為重要的詞語。2.用一句話概括故事內容。(本文寫了一個昏庸無能而又窮奢極欲的皇帝受騙上當的故事,揭露和諷剌了皇帝和大臣們的虛偽、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3.本文以“新裝為線索。請速讀課文,然后在幻燈片圖序的提示,理清故事情節”。(愛)新裝——(做)新裝——(看)新裝——(穿)新裝——(展)新裝4.結合幻燈片及情節結構圖示復述故事情節。
(三)畫臉譜,說人物
想一想皇帝受騙責任在誰?
(學生可能說是騙子、大臣、皇帝自己、老百姓為了弄清這個問題,下面就逐一分析這些人物)
(一)說皇帝
1.故事中出現了哪些人物,這些人物的活動圍繞哪個字展開的?
2.在這些人物中主要人物是皇帝,請從文中找出描寫皇帝語言、心理、動作的語句,然后用上一個形容詞來評價一下,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皇帝?并說說理由。(在回答過程中應該適時地讓學生朗讀相應的句子,可采取表情朗讀的方法,讀出夸張語氣,讀出嘲諷的感情,在朗讀中體會人物心理,充分認識人物形象。)愛慕虛榮、生活奢靡、愚蠢無知、自欺欺人。
(二)說騙子、大臣、老百姓、小孩
1.文章除了對皇帝進行著力描寫外,還寫了騙子、大臣、老百姓和小孩,請找出文中對這些人物的描寫,并說說他們各自的特點。(可采取分組討論,將全班同學分成3個大組,每組分析討論一類人,并分角色朗讀,師生共評;體會人物的心理及個性。)
小結:騙子——狡猾貪婪,善于抓住人們的心理撒謊行騙
(四)品語言,說主題
1.文中有哪些人在騙和被騙?2.受騙的人為什么心甘情愿?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3.你認為文中哪些是現實的,哪些是想象和夸張?4.文章到底要反映什么主題?(適時地介紹時代背景)5.文章安排一個小孩來揭穿騙句,這對我們今天有何現實意義?
本環節是本課的中心內容。用有梯度的一系列問題引導討論。獲得共識,是文章內容的進一步深化。可采取獨立思考,自由討論,合作探究等方法進行教學,尤其是第4題對文章主題的解讀,應激勵學生大膽表明觀點,進行多元解讀,而不能迷信教參,固守一個主題的單一化解讀。學生的回答可能有:①本文揭露和諷剌了以皇帝為代表的封建統治階級的虛偽和愚蠢;②批判人性的弱點——自私、虛偽、無論學生現實怎樣,都應積極鼓勵。同時,應在這時介紹一下農牧寫作的時代背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第5小題更是對學生人格的教育培養,應讓學生在討論中獲得共識,受到教育。
大臣位——虛偽自私、不誠實、不稱職
老百姓——怕觸犯皇帝,又怕受人譏笑
小孩——天真無邪,沒有顧慮,無私無畏,敢于說真話
此設計重在激勵,又緊迫教學目標,訓練學生朗讀能力與評價能力。
(五)拓展思維訓練
請同學們就在下面的情景,任選其一,展開大膽想象,對故事情節進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補。
1.老大臣走后,兩個騙子……(想象一下騙子會說什么做什么);2.皇帝看新裝后,回到宮里……(想象皇帝想什么做什么);3.假如孩子沒有把真話說出來,事情會怎么發展?
此設計既是運用,又是遷移訓練,有“樂”有“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