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臨汾市人民醫院,山西 臨汾 041000
妊娠合并卵巢腫物100例病理資料分析
魏碧荷
山西省臨汾市人民醫院,山西 臨汾 041000
目的探討妊娠合并卵巢腫物的診治特點、處理原則以及對其并發癥進行分析,進一步指導臨床。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卵巢腫物1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的分析。結果腫物病理類型以成熟畸胎瘤為主,其次是巧克力囊腫、漿液性腫瘤、黏液性腫瘤、纖維瘤、成熟囊性畸胎瘤、交界性黏液漿液性混合囊腺瘤、卵巢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癌,內胚竇瘤。孕早中期因并發癥手術外,其余足月均行剖宮產術并行卵巢腫瘤剔除術,根據術中病理類型,給予相應的處理。100例患者中6例發生卵巢蒂扭轉,4例破裂,總并發癥發生率為10%。結論對妊娠合并卵巢腫物要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進而保證孕婦和胎兒的安全。
妊娠;卵巢腫物;診治特點;并發癥;臨床研究
卵巢腫物是婦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卵巢腫瘤已成為嚴重威脅婦女生命和健康的疾病。妊娠合并卵巢腫瘤較為常見,病理類型較為復雜,但合并惡性腫瘤較少[1]。若無并發癥的發生一般無明顯的臨床癥狀,早期妊娠時通過婦科檢查可以捫及盆腔腫物,中期妊娠隨著胎兒的成長,以后不易被發現,需依靠病史及B型超聲進行診斷。中晚期妊娠時容易造成蒂扭轉,甚至造成胎位的異常。近年來,其發病率有明顯增加的趨勢[2]。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院治療的妊娠合并卵巢腫物1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總結其臨床特征及病理類型,為臨床工作提供指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院治療的妊娠合并卵巢腫物100例患者,年齡在23~42歲之間,平均為32.5歲,初產婦68例,經產婦32例,卵巢腫物發生在雙側8例,單側92例,卵巢腫物發現時間為孕周7-32周,孕早期發現5例,孕中期發現32例,剖宮產術后發現63例。所有患者均無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均正常。
1.2 診斷方法 根據病史和臨床體征,輔以必要的輔助檢查予以確定,孕早期可以通過婦科檢查,捫及到附件區有腫物初步可以考慮卵巢腫物的可能,隨著胎兒的增長,孕中期卵巢腫物不易被發現,需依據B型超聲予以確診,可以了解腫塊的部位、大小、形態等,其診斷確診率可達90%以上[3]。全部均經病理檢查確定病理類型。
2.1 病理類型 所有病例均經手術及病理檢查,以成熟畸胎瘤為主,其次是巧克力囊腫、漿液性腫瘤、黏液性腫瘤、纖維瘤、成熟囊性畸胎瘤、交界性黏液漿液性混合囊腺瘤、卵巢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癌,內胚竇瘤。如圖表1

表1 卵巢腫物病理類型發生率比較表
2.2 處理原則 妊娠期發現卵巢腫物后,首先需應根據腫瘤大小、形態、病理類型、妊娠月份等決定其治療方法。早期妊娠發現卵巢腫瘤者可等待至妊娠12周以后進行手術,以免發生流產;在妊娠晚期發現者,可等待至足月妊娠后行剖宮產手術,同時將卵巢腫物一并切除;當病理診斷為惡性腫物時,應盡早進行手術治療。我院孕早期發現卵巢腫物5例,直至12周后予以手術治療,孕中期發現32例,觀察期情況,若出現嚴重的并發癥,立即行手術治療,剖宮產術后發現63例,同時行卵巢腫瘤切除后,術后做病理檢查,決定手術方式。
2.3 并發癥發生情況 其中有10例患者發生并發癥,6例患者發生蒂扭轉,4例患者發生破裂,其余患者均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只有輕微的惡心。4例患者在孕中期因下腹部疼痛劇烈行卵巢腫物剖除術,術后進行保胎治療,直至足月妊娠后順產,其余96例均到足月后行剖宮產手術,同時行腫瘤剔除術。
妊娠合并卵巢腫物我國發生率為0.08%~0.9%[4]。孕早期行常規盆腔檢查及B型超聲檢查容易發現,孕中后期則難以觸及腫物,需依靠B超,了解腫物大小、形狀、內容物及與周圍組織關系,胎兒畸形除外。因此在孕早期常規盆腔檢查及孕中期行B型超聲具有重要意義,可以早期發現,采取適當的處理措施,從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病理類型以良性為主,其中成熟性的畸胎瘤占首位,約占54%。并發癥主要以卵巢蒂扭轉、破裂為主,感染較為少見。蒂扭轉為婦科常見的急腹癥,常在體位突然改變、或妊娠期時較易發生,典型的癥狀突然發生一側下腹劇痛,常伴有惡心、嘔吐,一經確診,應盡快采取手術治療。
綜上所述,應根據孕周大小、腫物性狀決定處理方式。術中應行病理檢查,以免延誤病情,危機母兒生命。
[1]王子蓮,吳艷欣.妊娠合并卵巢腫瘤和子宮肌瘤的診斷及處理[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1,27(10):785-788.
[2]周蓮娥,王香平.妊娠合并卵巢腫瘤的診治[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1,32(3):414-416.
[3]張瑋,周璘,張慧林,等.妊娠合并卵巢腫物 130 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3,29(3):204-207.
[4]楊潔萍,蔡詠儀.妊娠期合并卵巢腫瘤135例臨床診斷和處理[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9):1212-1213.
R714.25
A
1007-8517(2014)10-0099-01
2014.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