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媛 張永喜 袁 娟 杜敬佩
(新鄉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感染科,河南 新鄉 453003)
老年人因其免疫抵抗能力下降、呼吸系統防御功能降低,易引發肺部感染〔1,2〕。隨著抗生素及有創操作在臨床的廣泛應用,腦卒中相關性肺炎(SAP)病原菌發生耐藥的情況不斷增加,常引起多重耐藥菌(MDR)感染,使臨床感染呈復雜性,加大了治療難度,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3,4〕。本研究探究SAP患者MDR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病原學分布及耐藥性,旨在有效預防和減少MDR感染。
1.1臨床資料 隨機抽選2009年5月至2013年6月我院神經內科149例SAP患者,均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關于SAP的診斷標準,對三類或以上抗菌藥物均產生耐藥性的細菌稱為MDR〔5〕,其中男76例,女73例,年齡61~82〔平均(71.5±4.7)〕歲,所患者均排除腦卒中發病前已發生肺部感染者以及腦卒中1個月后有肺部感染者。
1.2方法 采用口痰培養法收集痰標本,囑患者清晨留痰前嗽口3次(生理鹽水漱口),再將深部痰咳出留取標本,放入無菌管內進行痰培養,對于吐痰困難者可借助吸痰管將其深部痰吸出,在30 min內送檢。采用CLSI推薦紙片擴散法進行藥敏試驗,藥敏實驗培養基MH瓊脂以及抗菌藥物紙片均選用英國OXOID公司的產品,藥敏實驗結果判斷按CLSI2010年標準,記錄其耐藥狀況。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單因素分析SAP患者MDR感染的相關因素后,選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再進行多因素回歸分析。
2.1MDR病原學分布 本研究149例SAP患者中分離出MDR 110株,其中革蘭陰性桿菌以鮑曼不動桿菌〔12例(10.9%)〕、銅綠假單胞菌〔30例(37.3%)〕以及肺炎克雷伯桿菌〔17例(15.5%)〕多見,其次為大腸埃希菌〔6例(5.5%)〕、陰溝腸桿菌〔2例(1.8%)〕、其他〔2例(2.7%)〕;革蘭陽性球菌MDR排名以溶血性葡萄球菌〔13例(11.8%)〕、金黃色葡萄球菌〔10例(9.1%)〕,較高其次為糞腸球菌〔7例(6.4%)〕、肺炎鏈球菌〔3例(2.7%)〕、其他〔2例(1.8%)〕。真菌:白色假絲酵母菌2例(1.8%),熱帶假絲酵母菌1例(0.9%)、克柔念珠菌2例(1.8%)。病毒菌耐藥見表1、表2。

表1 G-桿菌中排名靠前的病原菌耐藥狀況(%)

表2 G+球菌中常見的病原菌耐藥狀況(%)
2.2相關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顯示意識障礙、是否入住ICU以及晚發性肺炎是SAP多重耐藥感染的高危因素。見表3。

表3 SAP的MDR感染多因素回歸分析
SAP是老年腦卒中常見并發癥,也是增加病人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6,7〕。有研究認為〔8,9〕,意識障礙引發SAP的原因主要是誤吸,存在意識障礙的病人常因顱內高壓而發生嘔吐,進一步加重了誤吸風險。誤吸一方面可將大量口咽分泌物吸至肺部,另一方面阻礙呼吸道,使得分泌物不易排出,引發吸入性肺炎。誤吸入肺的病原菌大多是平素常接觸抗生素的條件致病菌,易誘導耐藥基因突變;而耐藥基因又能夠通過基因元件轉移、整合形成多重耐藥基因復合體,最終引起多重耐藥。ICU病房的危重患者較為密集,但其空間又相對狹小,并且人員流動量大,多侵入性介入操作, 并且ICU病房中應用抗菌藥物的頻率較高,更加利于MDR的產生〔10,11〕。有研究〔12,13〕發現晚發性SAP的病原體多為潛在性多向耐藥的病原菌,且發生腦卒中后病人內分泌紊亂、代謝障礙、機體防御能力降低,為MDR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長繁殖環境。同時,晚發性SAP病人病情一般較為危重,病死率高,常需進行多種侵襲性操作,MDR易通過這些介入操作異位定植于下呼吸道,引發肺部感染并呈多重耐藥性。因此,臨床醫生須高度關注上述三類患病人群,入院后警惕其發生MDR,加強管理力度,落實各項預防措施,及時采集標本送檢,主動進行耐藥性篩查,以便能及早發現、處理MDR感染,有效控制病情;并且妥布霉素、頭孢吡肟及頭孢他定、亞胺培南、萬古霉素、替考拉寧等可作為經驗治療MDR感染的首選藥物。
綜上所述,SAP患者MDR感染的相關高危因素為意識障礙、是否入住ICU以及晚發性肺炎;MDR對多種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藥,應根據其病原學特征,加強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積極綜合治療SAP。
4 參考文獻
1張道培,閆福嶺,徐海清,等.神經重癥監護病房卒中相關性肺炎的預測因素與臨床特點〔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8):1072-5.
2徐洪山,陳 健,尹 健,等.老年急性腦卒中并發肺部感染的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6):1413-4.
3范志強,瞿介明,朱惠莉.吸入性肺炎的研究進展〔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0;9(2):209-12.
4程 珍.老年人肺部感染40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9;29(2):103-4.
5劉華,羅蓓蓓.ICU醫院感染多重耐藥菌類型、耐藥性及感染相關因素研究〔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09;6(3):140-2.
6鄭 洪,陳佳寧,禹 璽,等.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臨床特點及病原學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3):372-5.
7Hannawi Y,Hannawi B,Rao CP,etal.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major advances and obstacles〔J〕.Cerebrovasc Dis,2013;35(5):430-43.
8韓 杰,王俊平,李 明,等.卒中相關性肺炎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0;9(9):635-7.
9Ji R,Shen H,Pan Y,etal.Novel risk score to predict pneumonia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13;44(5):1303-9.
10楊 慧,向平超,郭偉安,等. RICU多重耐藥菌的耐藥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0;9(1):19-22.
11林 花,才 華,朱秀梅.615株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性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0;14(8):1308-9.
12常李軍,賈 蓓,黃文祥,等. 2008年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細菌耐藥性監測〔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0;35(10):779-83.
13蔡力力,余曉勝,許雅萍,等.鮑氏不動桿菌的臨床分布及耐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6):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