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滿 陸春
在《患者安全目標》中明確指出, 將手術安全作為重點,消除安全隱患, 才能確保患者安全[1]。在圍術期會有不同的風險出現, 比較容易出現差錯的環節就是手術室接送。本文主要對手術室接送患者環節的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進行探討, 為手術室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具體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從2013年2月~2014年2月28名手術室護士, 男護2名, 年齡20~47歲, 平均年齡(28.56±4.12)歲;工齡1~26年, 其中16位護士為大專, 12位護士為本科。根據住院號隨機選取200例手術患者的護理管理資料,觀察內容為無菌操作技術、消毒滅菌、手術器械以及工作環境等[2]。
1.2 方法 建立各項規章制度, 主要包含清理制度、獎懲制度、核對制度以及消毒制度等。管理人員要多同護士進行溝通, 與手術室的實際情況相結合, 確保手術室接送環節的順利進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 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學習, 掌握新技術。可以聘請專業人員對其進行培訓, 使手術室工作質量得以提高。收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手術室護理的有關管理資料, 調查護理人員的工作狀況。使用離職意向問卷和工作倦怠量表評測護理人員的離職意向與工作倦怠, 并對優秀護理人員以及消毒隔離工作的合格幾率進行統計分析[3]。將入室前與入室后患者感染人數、護理人員手菌落數以及空氣菌落數等進行對比。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的統計與分析使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2013年比較, 2014年在無菌操作合格幾率、手術物品滅菌情況以及手術室環境方面有明顯提高, P<0.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013~2014年各月份消毒隔離情況合格幾率對比見表1。
2013年有4位患者感染, 2014年沒有出現感染情況。與2013年相比較, 2014年在患者感染人數、護理人員手菌落數以及手術前后空氣菌落數方面降低較為明顯, P<0.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013~2014年空氣菌落情況對比見表2。

表1 2013~2014年200例手術患者各月份消毒隔離情況合格幾率對比[n(%)]
表2 2013~2014年空氣菌落情況對比[( ±s), cfu/m3]

表2 2013~2014年空氣菌落情況對比[( ±s), cfu/m3]
注:與2013年比較, aP<0.05
時間 術前空氣菌落數 術后空氣菌落數 護理人員手菌落數2013 年 823.29±110.23 190.87±78.67 6.46±1.38 2014 年 800.37±100.10a 68.23±27.87a 1.01±0.17a P<0.05 <0.05 <0.05
在2013年中, 有8(28.57%)名護士出現工作倦怠, 有4(14.29%)名護士出現離職意向, 有11(39.29%)名護士操作優秀。在2014年中, 有3(10.71%)名護士出現工作倦怠, 有1(3.57%)名護士出現離職意向, 有15(75.00%)名護士操作優秀。2014年離職意向以及工作怠倦護理人員逐漸減少, 操作優秀護理人員增多, 與2013年相比較, P<0.05, 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1 手術室接送安全隱患 手術前交接查對環節所存在的安全隱患主要表現為:①手術前沒有根據醫囑使用藥物, 無法確定手術時間, 術前抗生素以及鎮靜劑的使用都是在接到通知以后進行, 如果不認真進行核對, 會造成患者入室之前未用藥。②接錯手術患者, 這種情況在由于使用鎮靜劑無法準確回答問題、同名患者以及搬床患者中比較常見。在運送患者的途中容易出現跌倒、墜床以及脫落等安全隱患, 這主要是手術前后準備以及評估不充分所引起的。手術后交接中所存在的安全隱患:①手術后通常是由麻醉師以及護工護送患者回到病房, 在導管、引流部位以及管道留置數目方面交代不夠詳細, 容易出現問題。②在交接中, 麻醉師沒有向護理人員說明患者用藥情況、生命體征以及出血量等狀況, 造成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觀察不詳細[4]。
3.2 防范措施 ①手術前進行嚴格的核對。手術室患者較多, 會有重名情況存在, 在患者入室以前需要與病房護理人員核對患者資料。可以使用手術交接表, 對術前與術后情況作詳細的記錄, 在患者回到病房以后, 麻醉師要與護理人員一起核實記錄表中的內容是否與患者相符。②加強運送管理。手術前如果患者注射鎮靜劑, 需要使用平車接送, 患者意識不清需要在運送途中增加護欄。同時要對引流液劑量、性狀以及顏色進行詳細觀察, 以便向醫生說明引流狀況[5,6]。③返回病房交接工作。患者返回病房以前, 要及時的通知病房護理人員。麻醉師要向護理人員說明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輸液、輸血以及體位等情況, 并交代有關注意事項。患者搶救以及外科手術的主要場所就是手術室, 這就需要手術室護理人員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 提高風險意識, 這樣才能避免在手術室接送患者環節中出現安全隱患[7]。
[1]歐雪芬, 蔣維連.手術室潛在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1, 12(04): 100-102.
[2]侯世珍.手術病人交接環節安全隱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對策.黑龍江醫藥, 2011, 09(03): 133-135.
[3]馮春英, 滕月萍.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與管理對策.中國現代醫生, 2010, 03(36): 146-150.
[4]曾凡蓮, 夏華, 汪和應.基層手術室常見差錯事故的防范措施.基層醫學論壇, 2010, 31(06): 159-161.
[5]曲亞杰, 王曉光, 朱博, 等.淺談手術室差錯事故及防范措施.中國傷殘醫學, 2011, 16(02): 149-152.
[6]夏玲蓉, 李競賽.前饋控制在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分.貴陽中醫學院學報, 2013, 35(6): 324-326.
[7]陳國華.手術室護理安全教育及手術配合能力評估在手術室中應用效果.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3(22): 3396-3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