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鎮平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對于教育的關注程度也在逐漸增加,而在新課標下,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朗讀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的一種重要方式,新課標也明確了對學生朗讀教學的要求。本文主要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進行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朗讀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教育理念等都獲得了極大地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也變得更加多樣化,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也得到了極大地提高。而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極其重要的,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直接關系到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因此,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必須要重視朗讀教學的重要作用,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優化朗讀教學的策略
1.明確朗讀教學的目的
傳統語文教學中,在課堂上老師會時常讓學生集體進行朗讀,但是這種朗讀教學方式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之處。根據相關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學生只是在課堂上認真地進行朗讀,在課堂外根本不會打開語文書,更不用說去進行朗讀了。因此,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進行朗讀教學時,語文教師必須要將朗讀的層次性體現出來,根據文章的不同,教師應該結合文章的內容,制定出相應的朗讀目標。讓學生在課堂外也形成自主朗讀地習慣。
2.培養學生朗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的時候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只有讓學生對朗讀產生了興趣,才能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讀中來。許多語文教師在讓學生進行朗讀的時候忽略了學生的感受,甚至在許多學生對文章內容都不夠了解的基礎上就讓學生去進行朗讀,這樣就算讓學生讀無數遍,學生還是完全不懂文章的含義,不但無法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而且還會使學生感到枯燥,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甚至還會讓學生對朗讀產生不良情緒。因此,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在朗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感受到朗讀的快樂,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這樣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朗讀效率,還能使學生養成自主朗讀地良好習慣,使學生在課堂外也主動去進行朗讀,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
二、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
1.在朗讀中對文本進行梳理
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的結晶,是作者寄托其思想感情的一種方式,所以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必須要合理指導學生進行朗讀,并在朗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分析和梳理,從而讓學生學會有效地朗讀技巧。
2.在朗讀中加強對文本的理解
小學生在學習中容易受到外物的影響使其注意力分散,這樣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而通過讓學生朗讀的方式幫助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不僅可以有效避免學生上課時出現走神現象,還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并深化記憶。語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通過文字的組合呈現在學生面前的,語文教師通過合理的指導和幫助有助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理解,從而加深學生對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
3.在朗讀中拓展思維
小學高年級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雖然是比較淺顯的,但是涉及了許多方面的知識,有自然風景的,有故事的,有人與自然結合的,這些內容都是我國教育工作者通過精挑細選而確定的最適合當代小學生學習的文本。教材中每一篇文章中的作者都是通過文字的方式將自己當時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所以對文本的理解不能停留在文字之上,而更應該讓學生去體會作者蘊含在文本中的思想感情。因此,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聲情并茂的去引導學生進行朗讀,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去想象文本中的畫面,進入文本的意境中,促進學生對文本中各種事物的理解,從而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蘊含在文本中的思想感情,促進了學生思維的拓展。
參考文獻:
[1]阿如娜.試論對小學漢語文朗讀訓練的幾點認識[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27):49—49.
[2]盧旭明.淺析小學高段語文朗讀存在的問題及教學策略[J].語文學刊,2012(24):104—105.
[3]王志紅.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朗讀指導[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7):352—352.
[4]朱玉婷.有心方能挖甘泉——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有效性指導的幾點嘗試[J].文教資料,2010(8):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