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
【摘 要】伴隨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絡媒體影響力增強,網絡新聞評論的重要性也日益顯著,但同時也存在著許多問題。本文探討了網絡新聞評論的特點、問題及如何加強管理,以促使其更好的傳播。
【關鍵詞】網絡新聞評論 問題 管理
新聞評論是針對現實生活中新近發生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新聞事件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發議論、講道理、直接發表意見的文體。它是媒體的旗幟和靈魂,具有引導輿論的重要作用。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使網絡由信息傳播傳播工具演變為一種媒介形態,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有學者認為“網絡新聞評論指的是通過網絡這一傳播媒體,個體受眾或具體的組織對新近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社會問題、社會現象等發表的評價性意見。”借助于網絡媒體互動、快速、高效、超文本、超鏈接等優勢,網絡新聞評論的內容多元化,表現形式多樣,傳播范圍廣,發布及時。按網絡新聞評論的主體來分,網絡新聞評論有編輯評論、專家評論、網民評論等類型;按表現形式來分,有網絡媒體論壇、網民即時評論(新聞跟帖)、專題評論、博客評論等類型。在現階段,深入探討網絡新聞評論的特點、存在的問題及如何加強管理,對于推動網絡新聞評論開展正確的輿論引導,促進社會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網絡新聞評論的特點
網絡新聞評論是傳統媒體評論版塊的延伸,同時發展出新的評論形式如新聞跟帖、論壇、博客、微博,是公眾表達意見和觀點、交流互動的平臺。它與傳統媒體的新聞評論如報紙評論、廣播評論和電視評論等有相通、相似的地方,而且還有自身突出的特點。
1、開放性
互聯網打破了傳統媒體單向度、線性的傳播方式,使得信息在網絡空間里呈多向度、發散式的網狀傳播。這種傳播具有高度的開放性。在這里,網民能自由平等地針對同一社會熱點問題表達意見、共同討論,超時空關注。
2、交互性
所謂交互性,是指“后來的信息在順序上與前面的信息的相互關聯程度,尤其是后來的信息對早先信息關系敘述的程度”。①網絡是一種雙向交流的媒介,網民通過網絡表達意見,互聯網給網民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公共平臺,大量的觀點、意見在網絡上交流、傳播,受眾都能接收和發布信息,從這方面說,受眾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搜索信息,受眾既是傳播者又是接受者,實現了信息接收和發布的同時進行。在互聯網空間里,網友之間,網友與網站之間能方便、快捷地進行溝通、互動,這樣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深入,形成的意見也更加容易在人群中產生強烈的共鳴。
3、時效性
時效性是新聞傳播的原則之一,快速報道對網絡新聞評論同樣重要。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網絡新聞評論突破了傳統媒體如報紙的版面,廣播、電視播出時間等各方面的限制,最大限度發揮網絡在時間上的優勢,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不間斷的發表稿件。網民發表意見只需要幾秒,操作簡單,并且很快有更多評論跟進,能隨時隨地進行互動。如果遇到突發事件,網絡評論的時效性使其能夠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發表評論,引導輿論。
4、多媒體性
網絡新聞評論融合文字、圖片、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媒體的表現手段于一身,最大可能地實現了多種傳播形式的“兼容并包”,在視、聽、感方面創新,使網絡新聞評論更加具有生動性、形象性、綜合性,增強了感染力和影響力。
二、網絡新聞評論存在的問題
1、網絡新聞評論多數依賴傳統媒體,缺乏原創性
網絡新聞評論大多從傳統新聞媒體轉載而來,缺少深刻性和原創性。雖然互聯網上信息豐富,觀點和評論具有廣泛性,但是缺乏深度和力度。在新聞話題選擇、評論尺度的把握方面,特別是對重大新聞信息的發布方面,傳統媒體的評論更具有權威性,能正確引導輿論的方向。網絡新聞評論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增強評論的原創性,同時加強與傳統媒體的互動,加大輿論的影響力和權威性。目前,網絡上有影響力的觀點頻道有新華網的“新華網評”、人民網的“觀點頻道”、鳳凰網的“評中評”、紅網的“紅辣椒評論”等。
2、對新聞事件缺乏理性的思考,易于偏激
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和隱匿性,網絡新聞評論者拋開真實身份的束縛,造成一些網絡言論成為網民的情感宣泄,顯得較為感性以及缺乏理性的思考,不僅浪費了網絡資源空間,而且對網民造成不良影響。網絡上的言論環境相對自由寬松,再加上缺乏有效的把關審核,一些違法的、虛假的、不健康的、暴力的甚至是沒有意義的言論不斷出現,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網絡新聞評論在時效上和受眾的參與方面比傳統媒體更有優勢。然而,其信息的真實性和權威性顯得有些不足。
3、內容層次不一,新聞評論的質量下降
互聯網為網民提供了平等自由發揮的平臺,但是網民自身素質、教育程度和立場的差異性大,在匿名的網絡空間里,網民缺乏社會責任意識,作出的評論往往對新聞事實沒有真實全面的了解,膚淺化傾向嚴重,缺乏邏輯性。網絡上一些虛假的、有害的、極端的言論迅速、廣泛地傳播,污染了網絡環境,網絡灰色輿論和新聞評論庸俗化現象隨處可見。
三、網絡新聞評論的引導與管理
網絡新聞評論借助于互聯網這一平臺傳播,其中充斥著魚龍混雜的各類信息,如果不加以管理,對社會的輿論環境會產生嚴重的影響,污染社會風氣,甚至不利于國家、社會的穩定及和諧。因此,要加強對網絡新聞評論的引導與管理。
1、加強對網絡新聞評論的引導
從網絡新聞評論發揮的作用來看,它是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要加強對網絡新聞評論的引導,傳播正確、主流的價值觀。引導輿論是新聞評論的一個主要功能。網絡新聞評論使得言論空間得到很大拓展,普通民眾掌握了一定的發言權,推動了輿論監督社會化、公開化的進程,促進輿論監督社會、公眾監督輿論的良性循環。一方面,政府各職能部門通過網絡公開與群眾對話,回應群眾的提問,增進互動與交流,及時發布權威信息,有效杜絕不健康的、非主流的價值觀的傳播。另一方面,用專家和專業組織的意見引導輿論。專家和專業組織在各自的領域有權威性,他們的言論一定程度上能引導正確的輿論,促進網絡言論環境的有序化發展。此外,在新聞宣傳工作中,網絡媒體同樣要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切實貫徹落實新聞宣傳的的“三貼近”原則,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2、加強對網絡新聞評論的管理
第一,建立規范的互聯網法規和制度。目前,我國出臺了多部互聯網管理法規,如《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等。但是,“單靠這樣一項行政性的規定,這樣一個部門,仍然顯得過于單薄。網絡言論的管理涉及技術、內容等多方面的問題,需要一個權威部門牽頭,組織各相關部門聯合制定出一個更加系統的規范,并最終形成相關立法。”②就目前來說,要不斷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解決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
第二,建立和完善自律機制。互聯網具有自我凈化的功能,自律機制是常用的規制手段之一。目前已經形成了多層次、立體式的互聯網行業自律規則。網絡編輯要加強把關,對信息進行嚴格的篩選,對于違法信息和不良內容屏蔽、過濾、刪除等。在網絡匿名、自由的話語空間中,網民要進行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加強道德自律,使用恰當的方法和方式表達意見或討論,符合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論壇中可以邀請有人氣、有能力的網民參與管理,既造就了網民中的“意見領袖”,又使論壇越來越活躍,同時提高了網民參與的積極性和廣泛性,也便于管理。
第三,利用技術進行調控。近年來,我國重視利用網絡技術保證網絡安全。具體表現在通過過濾技術把一些網絡垃圾拒之門外,例如高校BBS實名制的實施,發帖人實名登記注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不良評論的傳播。另外,利用網絡技術監控傳播違法評論的行為人,并對其予以懲罰。刪除、屏蔽造成有害影響的評論,對違反法律法規、危害國家安全的評論人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促進網絡新聞評論的文明化、理性化,營造有序良好的網絡新聞評論環境,推動社會穩定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隨著互聯網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我國網絡新聞評論的作用日益凸顯,就目前發展的現狀來看,仍然處于起步階段。網絡新聞評論給所有人更多的話語權和知情權,同時,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性也決定了它發展中存在很多的困難。因此,我們應該全面把握網絡評論面臨的問題,進行科學的分析采取相應的對策,促使其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發揮其最大的社會效用。□
參考文獻
①周燦華,《網絡新聞評論的特點及影響》[J].《現代視聽》,2008(3)
②胡文龍:《中國新聞評論發展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411
(作者單位:重慶大學新聞學院)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