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永潔 劉世杰 彭 菲
(青海省人民醫院頜面外科,青海 西寧 810001)
口腔癌是頭頸部較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1〕,手術、放療、化療、生物治療是目前治療口腔癌患者的常見手段。目前,人們對口腔頜面部腫瘤療效的評價從僅僅關注術后生存率、功能重建等方面逐漸轉移到提高患者術后生存質量(QL)方面〔2,3〕。鑒于本地區近年來口腔癌患者術后QOL的研究較少,本研究采用華盛頓大學生存質量問卷(UW-QOL)對我院166例口腔癌患者術前和術后的QOL進行統計分析。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在青海省人民醫院就診的口腔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術后病理證實為口腔鱗癌,②患者術前未接受任何抗腫瘤治療,③年齡≥50歲,④排除其他部位惡性腫瘤,無癱瘓、老年癡呆等其他影響評分的嚴重疾病,⑤患者均于我院口腔頜面科行口腔癌根治術,手術順利無嚴重并發癥。共采集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166例,男86例,女80例。年齡50~60歲47例,60~65歲49例,>65歲70例,平均年齡66.2歲。腫瘤部位:舌癌69例,牙齦癌47例,上頜竇癌21例,頰癌13例,口底癌7例,其他9例。腫瘤分期:T1+T2期101例,T3+T4期65例。所有患者行原發灶的根治性擴大切除術,其中93例行根治性淋巴結清掃術,25例患者行功能性淋巴清掃術,33例未處理,32例行術后輔助化療,39例行術后輔助放療,放療劑量50~60 Gy。
1.2調查方法 采用UW-QOL第4版,對患者術前和術后12個月的QOL進行評估〔4,5〕。問卷涉及影響口腔癌患者日常生活的12個方面,包括疼痛、外貌、活力、娛樂、吞咽、咀嚼、語言、肩功能等。測量采用談話自評或問卷自評法,相關每一方面各有5~6個選項,患者選取最適合描述當前狀態的選項,相加得分為UW-QOL的最終得分。術前評分為基線值,術后12個月進行隨訪重復測量。UW-QOL 總分由原始各項相加所得總分/12計算得到。

2.1復發患者與無瘤生存者UW-QOL評分比較 腫瘤復發者和無腫瘤生存者術前UW-QO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78.1±3.6)分 vs (78.5±3.8)分,P>0.05〕。術后12個月回訪,無腫瘤生存者的UW-QOL得分〔(84.2±3.2)分〕明顯高于復發患者〔(55.3±3.5)分〕(P<0.01)。手術前后,無腫瘤生存者的UW-QOL評分變化不大(P>0.05);手術后,復發患者評分明顯降低(P<0.05)。
2.2無腫瘤生存者 UW-QOL各項評分的比較 表1可見,術后12個月,娛樂、吞咽、味覺、唾液得分與術前基礎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疼痛、活力、情緒和焦慮的得分,術后高于術前基礎值(P<0.01)。而外貌、咀嚼、語言、肩功能的得分,術后低于術前基礎值(P<0.01)。

表1 無腫瘤生存者術后12個月與同術前UW-QOL各項評分比較±s,n=132)
2.3無腫瘤生存者術后QOL的影響因素 患者年齡、性別對術后QOL評分無明顯影響。文化水平、婚姻狀況、腫瘤部位、臨床分期、頸清掃術式、術后放化療可影響口腔癌患者術后QOL評分。術后12個月回訪時,文化水平高、配偶健在、臨床分期低、缺損少、功能性根治術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高于其他患者(P<0.01,P<0.05),而選擇放化療患者術后QOL降低(P<0.01,P<0.05)。見表2。

表2 口腔癌患者術后12個月各因素的UW-QOL比較±s)
QOL是患者自身的主觀感受,通過UW-QOL問卷調查是一種快捷可靠的方式〔6,7〕。
復發是造成患者術后QOL下降的最主要因素〔8〕。研究表明手術后一段時間,口腔癌患者QOL會因為手術影響而短暫下降。而且一旦出現復發,口腔癌患者的QOL會急劇下降,這可能是由于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9〕。本次調查研究也表明復發口腔癌患者的QOL降低,因此降低復發率是提高口腔癌患者術后QOL的重點。
無腫瘤生存者術后12個月QOL明顯上升,特別是在疼痛、情感等方面改善明顯。同時由于手術造成的一些問題,如毀容、發音困難、肩功能障礙等會造成一些項目的評分下降。因此本文認為應著重加強對口腔癌患者的健康引導和社會支持,盡可能讓患者融入社會,積極同疾病戰斗。此外,新輔助技術如自體肌肉移植、口腔頜面部整形、假體植入等對口腔癌患者QOL也有很大幫助〔10,11〕。
文化程度高、配偶健在的口腔癌患者QOL高。這可能是由于較高的文化程度有助于口腔癌患者認識疾病,能夠更加理性地同疾病做斗爭,同時配偶的支持也會對患者有很大的心理幫助。據有關資料報道,腫瘤部位和分期對患者生存質量影響較大〔12,13〕。舌癌是最常見的口腔癌之一,臨床常見〔14,15〕。本次研究中舌癌的部分項目評分(如吞咽、語言、咀嚼等)由于功能喪失或心理作用明顯降低,但其他項目影響不是很明顯。本次調查研究表明,腫瘤分期和缺損范圍對口腔癌患者手術前和手術后QOL有明顯影響。這可能是因為腫瘤分期直接影響手術切除范圍和清掃范圍,分期越高的口腔癌患者損傷范圍也相對較大,因此造成局部再造困難,口腔癌患者QOL下降明顯。術后放化療的口腔癌患者術后QOL較差。其中的可能原因是放化療對身體的損害比較直觀,口腔癌患者直接承受副作用的影響,并且放療后組織纖維化,口腔癌患者活動能力和唾液分泌能力受限。最新的研究表明,保證放療效果的同時盡可能降低放射劑量可改善其副作用,緩解放療帶來的不適〔16~18〕。
應激是一種常見的現象, 長期疼痛、焦慮、抑郁、緊張和血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下降〔19〕等很多因素可誘發機體處于應激狀態,此時機體的免疫功能會被廣泛抑制。預防氧化應激的發生可能是一種有效的預防口腔癌的方法,而改善口腔癌病人氧化還原狀態的失衡可能成為口腔癌治療的新輔助方法〔20〕。其他文獻也認為〔22〕,氧化應激損傷可能與口腔鱗狀細胞癌的發生密切相關。與本研究結果相符。
QOL選擇不同的頸淋巴結清掃術式可對口腔癌患者術后QOL有影響,這可能是因為傳統的根治清掃術不保留副神經,明顯影響肩部和上臂的活動,而選擇保留副神經的功能性淋巴清掃即可避免這一方面,因此建議在腫瘤未累及副神經的情況下,視情況盡可能保留副神經,從而改善患者術后QOL。
4 參考文獻
1馮金潔,郭麗娟,王淑艷,等.口腔癌患者術后胃管置入時機〔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6):1419-20.
2傅錦業,高 靜,鄭家偉,等.口腔癌相關危險因素的流行病學調查分析〔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1;9(4):316-22.
3欒修文,艾偉健,劉曙光,等.不同重建方式對臨床頸部陰性舌癌患者術后生存質量影響研究〔J〕.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1;4(8):472-4.
4王 維,池宇峰,劉潔如,等.口腔癌患者術后生存質量的影響因素分析〔J〕.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4(4):585-7.
5殷秋明.口腔癌患者根治手術前后營養狀況分析〔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2;10(1):78-80.
6韓 晟,陳 衍,謝 誠,等.576例口腔癌患者的流行病危險因素研究〔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12;28(1):74-8.
7林曉靜,劉翠蘭,江琳艷.老年患者口腔癌術后軟組織缺損行頦下島狀皮瓣修復術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6):560-1.
8姚紅磊,納應坤,劉 華.前哨淋巴結活檢判斷口腔癌頸部淋巴結轉移的系統評價〔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12;28(2):196-8.
9嚴穎彬,彭 歆,毛 馳.口腔癌患者術后生存質量評價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2;10(4):316-21.
10王秋莉,弓儒芳,駱曉燕.護理臨床路徑在老年口腔癌手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實施及效果評價〔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12;10(2):105-7.
11李金忠,李 鑫,鄭家偉.早期口腔癌檢查及診斷方法的研究進展〔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2;10(6):516-21.
12王友元,陳偉良,黃志權,等.晚期口腔癌術后頰部大范圍洞穿性缺損的修復〔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3;11(1):61-5.
13趙 芳,羅宇玲,張洪霞.32例老年口腔癌患者圍術期的心理護理干預〔J〕.當代醫學,2013;4:137-8.
14Krishna Rao SV, Mejia G, Roberts-Thomson K,etal.Epidemiology of oral cancer in Asia in the past decade-an update (2000-2012)〔J〕.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3;14(10):5567-77.
15Lam L, Samman N.Speech and swallowing following tongue cancer surgery and free flap reconstruction-a systematic review〔J〕.Oral Oncol,2013;49(6):507-24.
16曾定芬,易 勇,江 華,等.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口腔癌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3;28(16):87-9.
17楊 嵐,李 偉,姚亞洲,等.364例口腔癌根治術后并發癥的臨床分析〔J〕.現代腫瘤醫學,2013;21(9):1976-8.
18Taniguchi H.Radiotherapy prostheses〔J〕.J Med Dent Sci,2000;47(1):12-26.
19左永昌,朱玉珍,李 文,等. 束縛應激對血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含量的影響〔J〕.井岡山醫專學報,2000;7(3):1-2.
20趙艷華,湯曉飛. 氧化應激在口腔癌發生中的作用〔J〕.北京口腔醫學,2009;17(03):178-80.
21湯曉飛,張辛燕,張 敏,等. 口腔癌和癌前病變細胞中氧化應激相關基因差異表達〔J〕.北京口腔醫學,2008;16(6):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