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友剛 (監利縣大垸醫院外科,湖北 監利 433300)
隨著微創手術技術的發展,腹腔鏡在基層醫院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以往進行膽結石膽囊切除術主要采用開腹手術、小切口手術[1],目前對于絕大多數病例均采用腹腔鏡手術,創傷小,患者痛苦小,且明顯縮短了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F觀察在基層醫院開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結石的效果。
選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膽結石患者100例,均有上腹疼痛、黃疸等臨床表現,經B超、腹部CT等影像學檢查確診,經保守治療無效。將所有患者按照雙盲法隨機分組,對照組50例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21~69歲,平均 (48.15±11.37)歲;體質量48~81kg,平均 (62.14±8.15)kg。研究組50例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20~70歲,平均(49.19±10.86)歲;體質量47~81kg,平均 (60.27±8.14)kg。兩組患者年齡、體質量、性別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對照組患者行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取右側肋緣下長約10cm的斜切口,依次切開腹壁各層,充分顯露膽囊三角區,離斷結扎膽囊管和動脈,將膽囊由膽囊床上剝離并切除。術畢縫合膽囊床,并放置T管引流[2]。
研究組患者行腹腔鏡手術治療,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取頭高腳低位,適當左傾。于臍下作一10mm穿刺點作為觀察孔,劍突下作一10mm穿刺點作為主操作孔,分別于右腋前線、肋緣下右鎖骨中線作2個穿刺點作為輔助操作孔。建立CO2氣腹,氣腹壓力維持在12~14mmHg。置入腹腔鏡探查,解剖Calot三角,離斷膽囊動脈。分離膽囊管,近端以鈦夾夾閉。逆行剝離膽囊并切除,電凝膽囊床止血。切除的膽囊經腹壁切口取出。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組間的穩定率與有效率比較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統計分析檢驗采取雙假設檢驗。檢驗水準取a=0.05,即當P<0.05時被認定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對比,研究組住院時間、排氣時間較短,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對比兩組手術時間發現,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排氣時間比較
與對照組對比,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低,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詳細數據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飲食結構的變化,膽結石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3]。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結石進入膽總管可導致胰腺炎、膽管炎、黃疸等并發癥。在保守治療無效的情況下應及時采用外科手術切除膽囊,手術方式的選擇應遵循療效確切、并發癥少、安全性高的原則[4]。傳統的開腹手術可充分顯露病灶,手術操作方便,但創傷大、恢復慢、術后易發生多種并發癥,給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成熟,腹腔鏡的臨床應用越來越普遍,在膽囊切除術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一種治療膽結石的微創手術方法,相比傳統開腹手術具有創傷小、痛苦小、并發癥少、恢復快等優點。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只需在腹壁做幾個操作孔,在氣腹狀態下切除膽囊,術后無需縫合皮膚[5],一般不會引起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等并發癥。術后患者疼痛輕微,可早期下床活動,促進胃腸道蠕動和功能恢復,減少便秘、腸粘連、腸梗阻、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術后瘢痕小,不影響美觀,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受到廣大患者的親睞。
本研究結果表明,從手術情況看,研究組住院時間、排氣時間較短,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兩組手術時間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從術后并發癥看,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因此,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結石具有滿意的治療效果,能夠縮短術后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并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的出現,值得推廣。
[1]李青 .規則性和非規則性肝葉切除術對肝膽管結石病的療效比較 [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1,21(35):87-89.
[2]鄒永貴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開腹手術治療膽結石的臨床效果 [J].求醫問藥,2012,10(12):325-326.
[3]武洪友,張躍 .觀察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開腹手術治療膽結石的臨床效果 [J].當代醫學,2012,18(24):83-84.
[4]豐梟 .腹腔鏡與傳統外科手術治療膽結石的療效比較 [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24):203-204.
[5]韋楊年,黃海,莫世發,等 .精準肝切除在肝膽管結石病的臨床應用 [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1,18(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