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明 (英德市人民醫院普外科,廣東 英德 513000)
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混合痔在臨床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升高趨勢。絕大多數混合痔核大且多,某些混合痔甚至內外相連無明顯分界[1],從而使得術中難度增加,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本研究采用外切內縫術配合芍倍注射液進行治療混合痔,取得了理想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入住我院的混合痔患者58例為研究對象。按照奇偶數字法隨機地將其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29例。治療組:男10例,女19例,年齡21~56歲,平均(38.29±5.54)歲;病程2個月~3年,平均 (1.15±0.27)年;對照組:男16例,女13例;年齡25~60歲,平均 (41.02±8.39)歲;病程2個月~3年,平均 (1.02±0.11)年。兩組患者人口學資料、病程等經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納入標準:①患者年齡均≥20歲;②均符合2009修訂版《痔診療暫行標準》[2];均為非環狀混合痔;③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者<20歲或者>60歲;②并發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病及其他嚴重危及生命的原發性疾病;③妊娠及哺乳期患者;④有手術禁忌證者。
1.2.1 治療組 采用外切內縫配合芍倍注射液進行治療,具體方法為:在骶麻或腰硬聯合麻下,患者取側臥位,充分擴肛,顯露痔核,檢查內痔部位,數量,大小,用1∶1芍倍注射液 (0.5%利多卡因∶芍倍注射液)于痔核表面中心進針,回抽無血后,見痔進針,先小后大,遇肌性抵抗感后,退針均勻給藥,飽滿為度,每個痔核注射3~5ml,最多不超過3個痔核。外痔部分先用直鉗平行夾取外痔部分至齒狀線下,用手術刀切除外痔部分,盡可能保留齒狀線,用彎血管鉗夾取內痔部分,剪除鉗上部分,用4-0可吸收線繞鉗連續縫合3~5針,抽出彎鉗后打緊結。術后處理:常規便后換藥并用化痔栓納肛,觀察大便情況,應用有效抗生素3d預防感染。
1.2.2 對照組 采用外剝內扎術進行治療。具體步驟為:①外痔剝離。根據 “先大后小,交叉進行,不同平面,不同大小”的基本原則進行手術,即首先選擇外痔隆起最為顯著的地方作為剝扎點,以彎鉗輕輕提起所要剝扎外痔頂部中心,從肛緣外沿提起的痔兩側距離基底部約為5mm的位置將皮膚切開,沿著剝離皮下結締組織以及靜脈叢,將剝離組織向肛內游離至齒線處進行結扎[3]。②內痔結扎。采用大彎止血鉗從游離至齒線位置的外痔基底部連同齒線上內痔的2/3部分一起夾住,于止血鉗下側行單純結扎,保留5mm的長殘端,其余進行剪除,然后將其推回至肛內,相鄰兩個結扎點應上下錯位,即不在同一個平面,以防止術后肛門出現狹窄現象。
觀察兩組臨床療效、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出血量、術后疼痛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及復發情況。
計數資料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手術時間 (40.36±13.43)min,術中出血 (20.0±5.3)ml,對照組分別為(61.45±17.79)min、(60.0±5.4)ml,治療組好于對照組 (P<0.05)。治療組術后住院時間為(3.27±1.08)d,對照組為7.5d,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兩組術后并發癥和住院時間比較見表1。治療組術后疼痛、便血、外痔突出、內痔脫出、肛門狹窄及術后復發明顯低于對照組 (P<0.05),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P<0.05)。

表1 兩組術后并發癥比較
以往注射液治療痔瘡,其作用機理主要是通過局部組織硬化及壞死而達到治療之目的。硬化劑的代表藥物為消痔靈注射液、5%魚肝油酸鈉、10%碳酸甘油等藥物,其主要作用機理是在局部產生無菌性炎癥使得血管出現閉塞反應,通過纖維硬化粘連而達到防止痔脫出以及出血之目的。壞死脫落劑的代表藥物包括枯脫油、枯痔油、痔全息等藥物。痔注射治療的機理為:藥物直接作用于組織處,從而引起蛋白質發生變性,二是藥物作用于血管以及血液的有效成分,使其形成血栓而阻斷遠端組織的血液供應。相關臨床資料報道顯示,硬化及壞死劑會使得患者出現多種并發癥,如大出血、直腸狹窄以及直腸陰道瘺等癥狀,甚至還會引起死亡。臨床治療痔建議少用或慎用上述注射液[4]。
本術式主要采用外切內縫術配合芍倍注射液對混合痔患者進行治療。在傳統的外剝內扎術基礎上做了改良,切除了外痔縫扎了部分的內痔,消除了痔核脫出的癥狀,避免了創面的滲血,且避免了行內痔注射時,內痔注射藥物的流失,術中盡可能保留齒狀線,術后精細的排便能力不受影響,創面愈合時間相對縮短,術后出血明顯減少,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肛管解剖結構的破壞,保護肛管生理功能。
芍倍注射液是純中草藥制劑,具有收斂固澀,涼血,止血,活血化瘀作用,可使痔核萎縮,肛墊肥大消失,促進肛門生理功能恢復,它作用于組織,不發生明顯的炎癥、出血、壞死等改變,其直接作用是引起組織發生一種非炎癥性的蛋白凝固樣變性,且這種變性可逆,容易 “復活”[5]。經3~7d可原位修復,無瘢痕形成。此術式行內痔的注射,避免了內痔的大部分結扎,減少了內痔結扎的創面,芍倍注射液能使痔核萎縮,起到了鞏固療效,防止痔的復發,將兩種手術方式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各自發揮優勢,揚長避短,提高其安全性及療效,符合肛門手術個體化、精細化的發展方向,可以從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并發癥及復發率可以得出,外切內縫合配合芍倍注射液治療混合痔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簡單,住院時間短,價格低廉等特點,值得在臨床上應用。但需注意,此術式不適合重度環狀混合痔。只要我們嚴格的掌握手術適應證,根據病人的檢查情況選擇合理的手術方式,才能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
[1]查明,孫禮俠,胡郁之 .痔上黏膜環切釘合術聯合高頻電容場痔瘡治療技術治療重度環狀混合痔臨床分析 [J].中國實用醫刊,2013,40 (24):52-54.
[2]楊新慶,王振軍 .修訂痔診治暫行標準會議紀要 [J].中華外科雜志,2003,41(9):9.
[3]李德勇 .外剝內扎術加HCPT技術治療混合痔156例療效分析 [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0,16(3):177-178.
[4]郭曉峰 .開窗縫扎法與外剝內扎術治療女性肛門前正中混合痔療效比較 [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3,11(5):441-442.
[5]吳文宗,曹富全,吳雙美,等 .芍倍注射液內痔注射加外剝內扎術治療混合痔183例 [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2011,25(6):35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