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心寶
摘 要:1943-1946年浙大正式有了地下黨組織,并以此為核心進一步發展了進步學生隊伍,斗爭的策略有了進一步提高,學生愛國民主運動進一步深入,使浙大成為大后方高等學府中的愛國“民主堡壘”之一,主要愛國民主運動有“勞軍運動”、發表《促進民主憲政宣言》、反內戰運動、反國民黨制造的“反蘇游行”等。
關鍵詞:浙江大學;遵義;學生;愛國民主運動
中圖分類號:K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24-0096-03
1943年前浙江大學在遵義的學生愛國民主運動主要是倒孔運動,它是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和影響下進行的,當時浙大并沒有建立共產黨的地下組織。1943年夏,中共南方局派李晨化名李振民考進浙大來到遵義后,很快和浙大地下黨員呂東明、卞嫂等取得聯系,并開始開展工作。從此,浙大正式有了地下黨組織,并以此為核心進一步發展了進步學生隊伍,斗爭的策略有了進一步提高,學生愛國民主運動進一步深入,使浙大成為大后方高等學府中的愛國“民主堡壘”之一,可與當時昆明的西南聯大媲美。本文就1943—1946年浙江大學在遵義的主要學生愛國民主運動述論如下:
一、1942年夏—1944年冬浙大學生愛國民主運動進入隱蔽精干、建立黨組織、積蓄力量時期
1942年1月在當時的國民黨嫡系直接控制且號稱“模范省”的貴州浙大爆發的反對貪官污吏國民黨行政院長孔祥熙的“倒孔運動”后,蔣介石極為震怒,國民黨由此加強了對浙大的管制,對進步力量進行瘋狂的打擊、迫害、逮捕,白色恐怖籠罩黔北,浙大學生愛國民主運動陷入低潮。浙大愛國進步力量進入隱蔽、保存力量以待時機階段。
1941年前后,貴州地下黨遭到嚴重破壞,1942年底到1943年上半年,反共聲勢和白色恐怖加劇。國民黨特務在遵義、湄潭公開傳訊進步學生,妄圖扼殺愛國民主運動。面對國民黨的迫害,浙大進兵學生迫切需要黨的直接領導,以繞過暗礁險灘,把愛國民主運動駛向新的光明的航程。面對形勢的需要,1942年4月中共南方局組織部及時做出決定,重建貴州地下黨,浙江大學是重點。黨組織先后派李晨、賴衛民來到貴州,他們很快和浙大地下黨員呂東明、卞嫂等取得聯系,建立浙大地下黨組織[1]11。1943年夏,李晨化名李振民考進浙大,進入學運第一線,去聯系,去領導,賴衛民則在遵義尚嵇大同中學以教書為掩護,作為二線以配合。從此,浙大有了地下黨組織[2]139。浙大地下黨組織的成立,標志著浙大學運到達一個新的起點,浙大學生愛國民主運動在地下黨的直接領導下深入開展起來。
浙大地下黨在南方局的直接領導下,根據黨的“隱蔽精干、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反動勢力”,“勤學、勤業、勤交友”[2]139,“到一切有群眾的地方去工作”等一系列黨的方針政策,充分利用學生會和其他合法組織,把工作重點放在爭取、引導有進步傾向、在群眾中有威信的學生干部身上,依靠進步力量,利用校方的有利條件,積極開展愛國民主運動。針對國民黨的反動舉措,浙大地下黨就組織進步學生進行“有理、有利、有節”斗爭,這就打破了浙大低沉壓抑的政治氣氛,對當時處于低潮的浙大學生愛國民主運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如1944年國民黨豫湘桂大潰敗,11月,日軍從桂北直逼貴州,形勢十分嚴峻,國民黨政府從河南、陜西調動軍隊,日夜兼程,途徑遵義,趕赴貴州黔南抗日。地下黨利用這個機會,支持浙大學生會成立戰時服務隊的決定,發動全校學生,開展了大規模的“勞軍運動”。學生們連續幾天從黎明到傍晚,前往遵義城區各處,為過路部隊寫家信,縫補衣服,贈送食物、紙煙、草鞋、毛巾等慰問品。通過勞軍活動的展開,既大大激發了抗日部隊奮勇殺敵的抗日斗志,同時又進一步帶動了浙大學生以及遵義人民的抗日愛國運動激情。遵義出現了一股空前的在大后方罕見的抗日救亡熱潮。12月1日,貴州南部門戶獨山失守,發生了震撼全國的黔南事變,貴州危急,陪都重慶危急。浙大學生自治會決定組織成立“浙江大學戰地服務團”,把“勞軍運動”推到前線去。浙大地下黨支持這一決定,并積極領導參加。1945年1月20日“浙江大學戰地服務團”從遵義出發,到南方青巖、惠水等地,開展幫助士兵洗衣服、教士兵唱歌學文化、搞軍民聯歡和文藝演出等等活動。通過這些戰地服務、勞軍活動,既是學生受到了教育,也是學生看到了國民黨軍隊的腐敗,從而進一步看清了國民黨的本質。這在當時的大后方,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為即將興起的愛國民主運動高潮,起了直接推波助瀾的奠基作用。
通過浙大地下黨的這種有理、有利、有節的合法宣傳、活動和領導,不僅幫助浙大順利地度過了學運的低潮,而且進一步削弱了反動勢力,壯大進步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浙大學生傾向于黨的抗日主張,團結在黨的周圍,黨的組織也進一步壯大,從而為1945年初—1946年5月的浙大在遵義的學生愛國民主運動高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1945年初—1946年5月浙大學生在遵義愛國民主運動高潮
由于國民黨的倒行逆施,置全國人民要求民主、和平于不顧,大搞獨裁、內戰政策,浙大學生在浙大地下黨組織的積極領導下進行了堅決斗爭,終于迎來了1945年初—1946年5月浙大學生在遵義的愛國民主運動高潮。
(一)發表《促進民主憲政宣言》。
1944年9月,共產黨在重慶國民參政會上提出了“立即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成立聯合政府”的主張。聯合政府口號的提出,為大后方愛國民主運動提出了新的奮斗目標,指明了進一步前進的方向。在浙大中共地下黨的領導下,浙大掀起了擁護中共關于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改組統帥部的行動,成立了“憲政促進會”,由學生自治會委托該會秘書程融鉅執筆[3]65,參考重慶文化界2月22日發表的擁護中共聯合政府主張的《重慶文化界對時局進言》精神,起草了《國立浙江大學全體學生為促進民主憲政宣言》(簡稱國是宣言),初稿于1945年3月14日在《生活壁報》上公布后,得到了大多數同學的支持,于3月23日印發全國各地,以實際行動響應中共的號召。
《促進民主憲政宣言》首先分析了當時國內外急劇發展的形勢,描述了人民群眾特別是愛國青年學生對國是的憂心和要求改革政治的迫切心情,接著重點揭露了蔣介石獨裁專制和國民黨政治不民主帶來的嚴重危害,指出不改組這個反動政府,不實行民主政治,就不能挽救中國的危機。對于如何改革,《宣言》提出結束一黨專政,實行政治民主,國民黨應當立即兌現其民主憲政的諾言,成立一個公允合理的新組織,這個組織應該包括各黨各派的代表及無黨派才高望重的人士,召開新的國民大會。《宣言》提出了改革政治的十條要求,包括:確切保障人民有言論、出版、通信、身體、集會、結社等自由;取消一切黨化教育;承認各黨派之合法地位;釋放一切愛國政治犯及愛國青年;裁除并嚴懲一切腐化官吏;取締一切囤積操縱、嚴懲奸商等[4]。最后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來激勵同學們為實現《宣言》提出的目標而奮斗,并呼吁全國各大中學同學及全國同胞共起響應之。
《宣言》的發表,表達了浙大學生反對國民黨一黨專政,擁護中國共產黨提出成立聯合政府的主張的鮮明立場,是浙大學生積極響應和支持中國共產黨號召的一個實際行動。它表明浙大廣大同學的政治覺悟,確已走在全國學生的前列,浙江大學不愧被譽為當時大后方的“民主堡壘”之一的光榮稱號[5]。
《宣言》的發表,打破了1942年“倒孔運動”以來整個國民黨統治區大后方的學生愛國民主運動低潮沉悶局面,在大后方起了打響頭一炮的先鋒帶頭作用,成為全國學生愛國民主運動新高潮的起點。《宣言》的發表,立即得到昆明、重慶、成都等地各大學的熱烈響應,他們也紛紛行動起來,發表類似的政治宣言,在大后方廣大學生和社會各階層中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政治影響[3]65。
《宣言》的發表,是浙大在遵義的學生愛國民主運動繼“倒孔運動”后又一個高潮,在浙大學生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一頁。同時,又是對浙大學生的一次深刻的教育和鍛煉,把浙大學生的政治覺悟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二)反內戰運動
1945年八月十五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抗戰勝利后,中國廣大人民熱切希望和平、民主,為建設新中國而奮斗。在全國人民的強烈要求下,國共雙方代表在重慶進行和平談判。十月,國共兩黨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確認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國共兩黨同意“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但國民黨當局堅持獨裁反共的方針,一面談判,一面緊張地準備內戰,全國各地都有內戰槍聲傳來。中共中央發出了“用一切方法制止內戰”[6]的號召。
浙大進步學生憂心如焚,發出了響應中共號召,“不要內戰,制止內戰”的正義呼聲。而校內的反動黨團骨干三青團分子卻肆意污蔑說共產黨軍隊不服從的“軍令”“政令”,狂妄的叫囂必須用內戰消滅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以達到統一。在中共浙大地下黨的組織引導下,進步師生與反動分子進行了一場反對內戰的激烈辯論。通過辯論會,宣傳了和平、自由的觀點,使絕大多數同學認清了反對內戰的必要性,進一步團結起中間態度的同學,同時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反共反人民的罪惡本質。
正當浙大學生反內戰的呼聲日益高漲的時候,國民黨反動派制造了震驚全國的“一二·一慘案”,1945年12月1日,昆明市大專院校六千多學生舉行“反內戰晚會”,遭到國民黨軍警特務的血腥鎮壓,四名學生被打死,一百二十多名學生被打傷。消息傳來,進一步激起了浙大學生的更大義憤,浙大學生立即掀起了控訴反動派的暴行,聲援死難師生,要求懲兇,要求民主和言論自由的大規模的抗議活動,同時召開了昆明“一二·一慘案”四烈士追悼會,并向全國發出聲援昆明學生正義行動的《快郵代電》,要求國民黨政府嚴懲兇犯,停止迫害進步學生,停止內戰,盡快建立民主聯合政府。
浙大學生的愛國民主壯舉,聲援了昆明學生“反內戰”運動,推動了遵義地區學生運動的發展,遵義中小學生積極響應浙大學生的號召,紛紛加入抗議示威活動行列,走上街頭張貼標語,呼喊口號,散發傳單,遵義地區的學生愛國民主運動紛紛開展。
蔣介石于1946年6月發動全面內戰的同時,加緊了對國統區的愛國民主運動鎮壓。1946年7月中旬,國民黨特務在昆明相繼暗殺了戰后爭取和平民主、反內戰獨裁的民主人士李公樸、聞一多,制造了駭人聽聞的“李聞血案”。
消息傳到遵義,浙大學生在遵義何家公館為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樸、聞一多舉行追悼大會,遵義中小教員和學生代表700多人也來參加。大會憤怒聲討國民黨特務令人發指的法西斯罪行,譴責國民黨當局的獨裁統治,并準備示威游行。國民黨遵義當局驚恐萬狀,派出大批軍警封鎖會場,企圖阻止師生們上街示威游行。但浙大仍有部分學生沖出軍警重圍,到街頭鬧市散發傳單,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罪惡陰謀,使遵義民眾了解事件真相,認清國民黨政府的反動本質,從而進一步孤立了國民黨反動派。
(三)反擊國民黨制造的“反蘇游行”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蘇、美、中三國外長在莫斯科開會,達成了關于中國問題的協議,“重申堅持不干涉中國內政的政策”,蘇美外長一致同意蘇美兩國軍隊盡早撤離中國。由于當時國民黨還不能把大量的軍隊派往東北各省,他們就要求蘇聯推遲撤軍的時間,同時又在美國的所謂“調處”的掩護下,借助美國的力量把軍隊源源不斷地運進東北及其他進攻解放區的前線,瘋狂地準備發動全面內戰,消滅人民革命武裝力量。1946年2月22日,國民黨利用蘇軍在東北的一些行動和當時發生的張莘夫被殺害事件,煽動不明真相的學生首先在重慶搞了一次“反蘇游行”,并派特務歹徒搗毀了中國共產黨的《新華日報》營業部和民主黨派民主同盟的機關報《民主報》社,打傷多名兩報工作人員。他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消滅人民武裝力量,鎮壓要求和平、民主和反對內戰的群眾運動[1]207。浙大的一些反動分子也乘機利用一部分不明真相的師生,煽動起一陣反蘇鼓噪,準備于2月25日在遵義、湄潭發動反蘇游行,與重慶遙相呼應。而廣大進步的學生大都以野外郊游等各種方式進行抵制,不參加。在遵義湄潭,進步學生還在大會上針鋒相對地提出釋放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的提案,以抵制氣勢洶洶的國民黨反共逆流。
與此同時,浙大地下黨針對國民黨掀起的反蘇反共逆流,抓住國民黨在重慶、遵義等地策劃“反蘇游行”中收買流氓地痞的丑惡行徑,抓住國民黨在華北、東北挑起內戰的大量事實,進行了堅決有力回擊。如1946年4月,遵義湄潭浙大的“新潮社”、“文萃社”、“春草社”等八個壁報,聯名發表了對時局的意見。意見揭露了抗戰勝利后國內之所以出現混亂局勢,是由于國民黨違背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在全國各地制造內戰與大搞獨裁統治的結果,并旗幟鮮明地提出了維護政協協議、制定民主憲法、結束國民黨一黨專政、解決軍事沖突等解決時局的辦法。通過這些回擊,使廣大學生更加清晰地看清了形勢,看清了誰是誰非,從而及時覺醒,團結在共產黨周圍。
這些斗爭吸引學生之多,對學生的鍛煉教育之深都是空前的。隨著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全面內戰,隨著其獨裁統治面目的進一步暴露,以遵義浙大學生愛國民主運動為開始,省城貴陽和全省各地的學生愛國民主運動逐漸開展起來。浙大充分顯示了自己在遵義、在貴州以致在全國的學生愛國民主運動中的生力軍作用和先鋒帶頭作用。
三、結語
1945年初—1946年5月浙大學生在遵義的愛國民主運動的蓬勃開展和進步力量的進一步發展壯大,直接為浙大東返杭州后的愛國民主斗爭空前高漲做了必要的準備[7],打下了比較好的群眾基礎和思想基礎,終于迎來了浙江大學1947年學運高潮。1947年1月浙大掀起的抗議美軍暴行運動,5月的“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10月的浙大學生于子三被殺而引起的抗暴運動,轟轟烈烈地在浙大展開,使浙大學生愛國民主運動進入空前高漲的階段,成為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第二條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湄潭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征集辦公室.貴州省湄潭縣文史資料第2輯[C].1986.
[2]中共貴州省委黨史研究委員會.中共貴州省委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辦公室編.貴州黨史資料第五輯[C].貴陽:中共貴州省委黨史辦,1987.
[3]遵義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編.抗戰的遵義[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5.
[4]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5輯第2編政治5[G].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270.
[5]程融鉅.抗日戰爭勝利前夕大后方學生運動新高漲的標志——談1945年浙大學生發表《國是宣言》的重要意義[J].杭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1):16.
[6]張繼和.丹心碧血——舊中國歷次學潮實錄[M].石家莊:河北人學出版社,1996:121.
[7]黎明前的求是兒女編輯組編.黎明前的求是兒女——解放戰爭時期浙江大學的學生運動和進步社團[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
1943-1946 Zhejia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a Review of Patriotic and Democratic Movement in Zunyi
Cao Xin-bao1,2
(1.Zunyi Normal College College of Marxism,Zunyi 563002;2.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History and culture institute,Xian 710062,China)
Abstract: 1943-1946Zheda formally with Party organizations, and as the core of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progressive student team, the tactics of the struggle has been further improved, students' patriotic democratic movement further, make the University became the rear of higher learning 's patriotic" one of main bastion of democracy"," Lao patriotic democratic movement movement", published" promote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Manifesto", civil war, the nationalist movement made "anti-Soviet demonstrations ."
Key words: Zhejiang University;Zunyi;students;Patriotic democratic mov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