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雙梅
摘 要:據《新標準》要求,高考英語必須反映新課改的最新理念。高考英語寫作任務分值重,任務難,因此討論寫作題型的測試方式是否合適,且是否能夠測試《新課程標準》(教育部,2003)所規定的內容,測試內容是否具有代表性有著極大的現實意義。討論了高考英語上海卷的寫作題型和重慶卷的寫作題型之異同,認為重慶高考英語寫作題型在將來命題時應該取消改錯題,增大寫作題型的比重,增加作文的開放性和綜合性,凸顯寫作能力考查,增強《新課標》三維目標的考核。
關鍵詞:新課標;內容效度;高考英語;寫作題型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24-0238-02
引言
測試是教育評價的一種方法。英語寫作測試是一種語言行為測試,是目前輸出性語言測試的一種體現方式,能夠很好地測試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它涉及寫作測試評價標準,測試的信度和效度以及測試所采用的形式。從20世紀90年代起,國外語言測試學就取得了長足發展,在國內,語言測試仍然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外語界開始重視對英語測試的研究,研究者對英語測試的模式和方法,測試的原則和標準以及測試的評價等多方面進行了研究探索。但是,這些研究多限于理論層次的探討,而對具體測試模塊的研究和評價卻很少。基于英語寫作測試的分值高、任務難的特點,本文從寫作測試效度的角度,以《新標準》(教育部,2003)為依據,就高考英語上海卷的寫作題型和重慶上海卷的寫作題型進行對比,以期對重慶高考英語寫作測試的命題以及評價有所裨益。
一、效度及相關理論
效度和信度是語言測試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論。語言測試的效度是指“測試數據支持根據測試所做判斷的程度”(席仲恩,2006:318),而這種根據測試數據所做解釋與判斷的準確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測試所能考查設計人想考查的內容的程度,因此,通俗地講,測試效度指:“一套測試所考的是否就是設計人想要考的內容,或者說在多大程度上考了想考的”(劉潤清,韓寶成,2003:206)。隨著測試學理論和實踐的發展,效度可分為內容效度(contentvalidity)、結構效度(construct validity)、共時效度(concurrent validity)、預期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卷面效度(face validity)等。一項測試的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往往是重點考察的方面。內容效度是指試題考察內容的有效性,即是否達到或在多大程度上達到考察考試大綱教學目標和要求規定的內容(劉潤清,韓寶成,2003:208)。
內容效度的考察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內容的相關性,二是內容的覆蓋面。在語言測試領域中,內容的相關性就是指測試預設要檢測受試者哪些相關的語言能力,采用何種測試方式才能保證測試內容和測試目的的一致性,即試題與所要考察的語言知識技能、語言能力是否具有相關性,試題是否具有代表性和適切性;而內容的覆蓋面則指測試中試題所代表的擬應考察的范圍是否充分合理(Bachman,1990:244-247)。因此,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對高考英語上海卷與重慶卷寫作模塊的效度進行分析探討:(1)試題是否能夠測試《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內容;(2)測試的方式是否合適;(3)測試內容是否具有代表性。
二、基于《新標準》的效度分析
本文將采用文獻比較研究的方法對2010年高考英語上海卷與重慶卷寫作做出以下對比(從2005年以來,上海極大部分年份考查了以文字描述作為提挈文章的關鍵詞,而2010年出現了以漫畫形式提挈作文的“新”狀況,實質上還是描述文,只是形式上的差異罷了。而重慶地區的作文題型主要是材料作文近年來較為穩定)。
(一)試題是否能夠測試《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內容
首先,從詞匯的角度來看,2010年上海寫作題要求字數為120-150字,描述一幅外國小學新生上課的情景;重慶寫作題要求字數為100字左右,簡要描述丟失的行李。兩者都達到了《新課標》的要求,但重慶高考卷無論從總的字數要求或是描述的難度上都沒上海卷要求高。
從語法方面來看,上海卷要求將外國小學新生上課的情景與考生同時期的上課情景進行對照,并談談自身感受,這就考察了“使用適當的語言形式表達考生的觀點、態度、情感等”和“學習、掌握基本語篇知識并根據特定的目的有效地組織、表達信息”的能力。而反觀重慶作文題目,體裁是限定的,考生只需依照情景便可達到交際目的,它對考生的組織能力和使用英語來要描述和表達觀點、態度、情感的要求不高。
從語言技能的角度來看,無論上海卷還是重慶卷作文題型都較好地考察了《新課標》在語言技能上的要求。但在“能寫出連貫且結構完整的短文,敘述事情或表達觀點和態度”這點上面,上海卷要求考生對自己同時期的上課情景進行對照并談談感想,比重慶卷單純談談行李的重要性和表示感謝更具挑戰性和現實意義性。
對綜合語言能力而言,目前還沒有對其的確切定義。但是從《新課準》(2003)中所展示的課程目標結構來看,可將其所提倡的“綜合語言能力”概括為測試考生綜合運用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文化知識、策略知識等理解語言材料的能力,并且正確表達信息、態度、情感,展示自己是否能夠運用語言完成交際交往、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部,2003)。上海卷作文考生除了需要扎實的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外,還需對英語和英語國家的文化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價值觀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與認識,充分體現新課程三維目標的融合性。而重慶卷對文化意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考查顯得不足。
(二)測試的方式是否合適
上海卷寫作部分分為翻譯和指導性作文,重慶卷是改錯和控制性作文。上海卷翻譯部分除了考查對所學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外,還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對中、英兩種語言表達差異的敏感度以及語言的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2010年重慶卷改錯部分在考查對所學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時考慮了綜合性與語境化的因素,但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相對于上海卷考查不足。這是因為做短文改錯題主要依靠的不是寫作能力,不是自由表達思想或表達命題要點,而是測試考生識別錯誤和改正錯誤的能力。該題型既不能正常反映考生英語水平結構效度較低,也不符合《新課標》有利于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和發展的評價理念。上海的指導性作文在著重考查考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充分關注了考生是否具有運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了新課程三維目標的融合性。重慶控制性作文著重考查了考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但它未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文化意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局限了考生自由發揮的空間。
(三)測試內容是否具有代表性
從對基本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考查來看,上海卷的翻譯和重慶卷的改錯都考查了單詞、句型結構以及語法在具體語境中的使用,重要知識點的考查具有代表性。2010年上海卷翻譯部分較好地考察了考查了考生在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而2010年重慶卷改錯部分主要關注的是語言要素、語法知識,其交際性要素幾乎為零,因而該題型設計并不具很強代表性。
從寫作能力來看,據《新課標》(2003)對寫作測試模塊的要求,該模塊應該考查的寫作能力主要包括應用文寫作、記敘文、圖表描述等多種體裁的寫作。不同的寫作對考生表達能力的要求不同,不同的考生在不同體裁寫作方面表現出來的能力也不同。但是,無論上海卷還是重慶卷的寫作模塊都只考察了一種體裁,涉及范圍十分狹窄,對考生的寫作能力測試缺乏全面、系統的考察。
三、結語
綜合以上幾點,上海卷作文較好地考察了《新課標》所規定的內容,項目的設計從語言應用的實際需要出發,體現了技能的綜合性。重慶卷作文問題較多反映在:1)忽視創新性、科學性,過分強調公平、公正;2)過度重視智力,忽視情感、態度、文化因素的考核;3)內容的設計尚不能完全反映課改的精神,考查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的考查欠缺。本文建議今后在設計重慶卷寫作題型時:1)取消改錯題,增大寫作題型的比重;2)增加作文的開放性和綜合性;3)加強能力考查,充分體現新課程的有關理念;4)注重對文化意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考查。
總之將來重慶卷作文題型設計時一定要考慮到各種要素,應該有助于推進中學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促進學生個人能力的發展;有利于高等學校選拔人才。
參考文獻:
[1]席仲恩.語言測試分數的導出、報道和解釋[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318.
[2]劉潤清,韓寶成.語言測試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206-208.
[3]Bachman,L.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244-247.
[4]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6.
[5]張新玲,曾用強.讀寫結合寫作測試任務在大型考試中的構念效度驗證[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1).
[6]李紹山.語言測試的反撥作用與語言測試設計[J].外語界,2005(1):71-75.
[7]黃大勇.語言測試中的真實性概念[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4(2):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