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賢++韓芳

工程本科院校公共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探索
摘要:我國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現狀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促使我們進行更合理化、人性化的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改革中創建的“雙主講”“大班+小班”“英語教師+外籍教師+職業人”的授課模式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聽、說、讀、寫、譯”五項技能的綜合提高,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在英語教學中都有所收獲,而且,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創建了更真實、更職業化的情境。
關鍵詞:工程本科 公共英語 教學模式
一、我國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現狀
多年來,我國大學生的英語水平不斷提高,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外語人才,我們的大學生,無論是文科類學生還是理工科學生,英語水平都在提高,有些還在國內、國際多次獲得英語比賽的大獎。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我們不能僅看成績,我們還要看發展,還要看用現在的教學方法、手段和模式能否適應今天的高等教育發展。
(一)忽視聽說技能的培養
雖然教育部2000年初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了“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這一規定把聽說能力培養從原教學大綱的第二層次地位轉變到一個突出的位置上。但由于地域限制、環境限制和設備限制等因素,我國大學公共英語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還是以圍繞提高閱讀、詞匯和寫作為主的。就像有的學生說的那樣,學了那么多單詞和語法,但是不會用,聽不懂,說不出。在學生中進行的隨機調查問卷中,有37.53%學生認為最難學的是口語,聽力占17.68%,而閱讀只占12.10%,排在最后。由四、六考試改革項目組在2004年對全國幾十所本科院校的1萬多名師生的抽樣問卷調查中發現,學生對口語能力的提高的呼聲達到70%,遠遠高于其他幾項能力,位于首位。這說明學生在學習中并沒有真正掌握語言的運用技巧,沒有真正領會那些比較簡單的英文單詞組合成語言后的真正含義,沒有將聽、說、讀、寫、譯五項技能融會貫通。
(二)目前的公共英語教學模式也存在不適應發展需要的部分
自1999年大學擴招以來,大學生數量成倍增長,由于學生數量多,有的學校公共英語課甚至200~300人一個班上課,這樣的大班,只能是教師講講語法、翻譯,再講講課文和筆頭練習。教授口語是很難的。引起的后果只能是教學效果不好。教師很難照顧到不同類型的學生,可能有的來自農村,有的來自大城市,他們的英語基礎水平相差很大,尤其是口語方面。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由于教師講的內容可能是自己已知的,或教師講授速度太慢,或課講得枯燥,都會使學生覺得沒意思,而基礎較差的學生,有可能因為教師講的內容過深,或者講課速度過快,跟不上教師的節奏,逐漸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
(三)隨著國際形勢的發展,社會對畢業生的英語聽說水平要求越來越高
我國高校的英語教學也隨之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如今的公共英語教材多以《讀寫教程》和《聽說教程》的形式出現,較以往的《綜合教程》不同,“聽說”“讀寫”分冊成書的模式能夠更好地使教師和學生重視聽說技能的掌握和培養,而之前單獨成冊的英語教科書由于在教學內容上側重課文,所以教師在教學課時分配上就難免側重單詞、課文、語法等的講解,而在“聽、說”上分配的課時較少或不分配課時,只當作課下作業分配下去,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聽說技能的訓練課時。
二、教學模式改革內容
我院作為工程本科試點院校,在吸取其他本科院校的經驗的同時,還結合我院的特點,研究出了一套既能彌補我國英語教學缺陷,又能適合我院工程本科學生特點的公共英語教學體系。
(一)依據教材形式和特點創建“雙主講”教學模式
隨著英語改革的需求,大學英語教材的形式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如今的大學英語教材普遍采用《聽說教程》《讀寫教程》單獨成冊的形式,較之前的《綜合教程》形式有了較大的改善,并且在形式上將“聽說”放在了與“讀寫”并重的地位上。依據這種教材形式,我院設計了“雙主講”的教學模式,即由兩位英語教師分別主講《讀寫教程》和《聽說教程》,使“聽說”和“讀寫”不僅局限于形式的并重,而是做到了它們在實質上的并重。
《讀寫教程》《聽說教程》單獨授課,不僅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重視聽說能力的培養,而且對教師的培養也有很大的影響,對于英語的五項技能“聽、說、讀、寫、譯”而言,英語教師本身也有所傾向,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凸顯教師的特長,打擊了教師的積極性。教改后的教學模式則能很好地避免這一弊端,發揮教師的專業特長,調動主觀能動性。可以根據課程特點和教師特點,有所側重地挑選授課教師。講授型的教師可以擔任《讀寫教程》,口語好、活躍型的教師可以擔任《聽說教程》,使教師的特色、個性在授課過程中得以發揮。
(二)依據課程特點創建“大班+小班”授課模式
目前,由于師資緊張、學生人數劇增、學校資金緊張等原因,我國大學公共英語課普遍采用大班授課的模式,其教學效果顯而易見,很難達到社會需求和學生的滿意。但是,統一的小班授課又很難普遍實現。為此,我院創辦的“大班+小班”授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種矛盾。
根據課程的特點調整班容量,照顧到每個學生的需求。《讀寫教程》采用大班授課模式,其一,《讀寫教程》的側重點是單詞、語法和課文,這些內容的講授是可以通過大班授課模式進行的。其二,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學生人數多,教師缺乏的大學英語教學現狀。《聽說教程》則采用小班授課模式。其一,《聽說教程》課程特點決定小班授課更合適,讓每個學生在課上都有鍛煉的機會。其二,從“聽、說、讀、寫、譯”五項技能來看,學生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聽說”技能上。小班授課可以照顧到每個學生的需要,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三)創建“英語教師+外籍教師+職業人”授課模式
建設工程本科,需要有學院自己的特點和特色,那么建設有特點的工程本科院校更要有自己的創新,在這一點上,我院創建的“英語教師+外籍教師+職業人”的授課模式就是大學公共英語課程的特色。
1.由中籍英語教師任大學公共英語課程的主講,課程中的一些語法、單詞、課文、句型等等還是需要英語教師來講授。
2.將外教引入《聽說教程》的授課中,外教與學生的互動能為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創造良好的環境,讓學生實踐“聽說”去進行“實戰演習”。外教利用原汁原味的、純正的英語和學生交流。要求學生能做到“形似、音似、狀似”。形似——口型到位,要準確;音似——發音力,求標準;狀似——要進戲,充當實際的角色。所設語境增強了語言的真實性,所用資源接近學生的理解水平,能激活原有的知識網絡,點燃智慧的火花,這種對感覺器官的刺激大大了記憶,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優化了學習心理。學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為以后的學習無論從心理、情感、意志、還是認知能力等諸方面都能打下良好的基礎。
3.為了使學生能夠適應未來工作環境,更快地適應工作語言,“職業人”這一特殊身份人作為教學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將出現在大學英語的課堂上。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充分發揮行業指導作用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中提出“鼓勵行業企業全面參與教育教學各個環節。要以行業、企業的實際需求為基本依據,遵照技能型人才成長規律組織教育教學。要依靠行業相關專業優勢,充分發揮行業在人才供需、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專業布局、課程體系、評價標準、教材建設、實習實訓、師資隊伍、企業參與、集團辦學等方面的指導作用,促進行業在職業學校專業建設和教學實踐中發揮更大作用,不斷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在此方針的引導下,職業院校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訂單培養”已經遍地開花。大學英語教學中也引入了“職場英語”的教學內容。但這只是做到了教學內容的“職業化”,并沒有做到教學情景的“職業化”。而“職業人”的出現就解決了這一難題。“職業人”就是指學生未來工作的行業企業中的一些成功人士。他們有著成功的經驗和豐富的閱歷,將他們引入大學英語課堂,現身說法,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講授職場中的英語特點和英語在職場競爭中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夠加深對英語的認識,從而達到真正“職場英語”預期的教學效果。
具體教學模式改革如圖所示:
三、結束語
隨著國際化、社會需求、學生職業發展的需求,各種各樣的英語教學改革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但是在作為工程本科試點院校,在教學改革中我們務求做到“特點性、效果性、職業性”,在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的同時,還能做到有特色有特點。通過在我院實行教學模式改革提高了學生英語聽力、口語的基礎技能培養,使其能在生活和工作等多數情景中進行對話,通過對職業語言的了解,使學生能寫所學專業論文的英語摘要,通過將外籍教師和職業人引入課堂,創建了更職業、互動的英語課堂模式。
河北省教育廳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2013年立項課題。課題編號13051376。
參考文獻:
[1]秦樂娛.多媒體網絡技術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思考[J].現代大學教育,2004(4).
[2]張櫻,章梓茂.創新教學模式 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中國高等教育,2004(13)(14).
[3]馬愛珍.大學英語改革與大學英語教師角色的新定位[J].蘇州職業大學學報,2004(4).
[4]李世強.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教師角色轉變[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6).
[5]蔡基剛.大學英語教學若干問題思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2).
[6]修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淺析[J].網絡.
[7]張堯學.大力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在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討會上的講話).
作者簡介:
李惠賢(1979— ),女,河北石家莊人,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講師, 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韓芳(1981— ),女,河北石家莊人,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講師, 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