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娜
摘要: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既要有發現的眼睛,更要有積累的經驗。在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學會做到重視基礎知識,重在積累,重復鞏固,貴在落實。拓寬閱讀面,提高閱讀量,激發閱讀興趣,鏈接社會熱點,讓學生胸懷天下,為作文提升品位和內涵。以“高效”為標準,形成多種教學模式。教師只要敢于探索,寓教于樂、寓教育情,教學過程就如行云流水般和諧。
關鍵詞:落實基礎 提升品位 方法恰當 模式多樣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面活動,也是在一種特定情境下的人際交往活動。在教學中無論是處于主導地位的教師,還是處于主體地位的學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個性的個體。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學會觀察,發現語言文字的精致之微;學會欣賞,發現身邊學生的觸及之美??醋约核痰膶W生,你會感嘆他們是有智慧的行動者;觀身處語文深處的教師,你會欣賞他們在敲著文字歌舞人生。觀察教育之行,你會發現很多可學之處;作為語文的行者,你會越來越體悟到文字之美,言語之深;邊行邊悟,你會發現語文的博大精深。從教數年,面對語文,面對學生,面對和我一樣的語文教師,我體會到語言的魅力所在。
一、基礎知識,重在積累,重復鞏固,貴在落實
我們高中語文備課組在基礎知識的積累上,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高一、二年級課前五分鐘,利用聽寫詞語、板演名句、成語運用、病句修改等多種方式,對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部分進行積累鞏固。高三年級課前五分鐘進行詩歌講評背誦、優秀作文背誦、作文片段速練等形式,為高三學生備戰高考秣馬厲兵。在重復中練,在反復中學的滾動式訓練,每天增加一點積累,每天致力一個環節,每天打造一個片段,每天強化一種文體,鞏固基礎,主攻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明確誤區所在,悟出答題技巧,從而使知識在各個環節得以落實到位。
例如,成語積累方面,成語的積累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過程,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成語的理解和運用需要一定的語言環境,即詞語的感情色彩、成語的適用對象、成語的語境等。因此,我們化繁為簡,利用課前五分鐘,讓學生自己在黑板上寫五個成語并作出解釋,看看其他學生是不是會了,引導學生生動活潑地樂于學習。學生積極性都很高,有學習好的學生還會變化形式。比如先寫出成語,然后讓會的學生補充答案。這樣會的學生就會有成就感,而不會的學生自然會努力。
二、拓寬閱讀面,提高閱讀量
在課文的講解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延伸許多與課文相關的文章及熱點。例如:中國的第一夫人,如何看待高考語文分數的提高等。給學生一個論題,讓學生自己形成一個論點,小組辯論,教師適時點撥,最終形成自己的文字,一篇議論文就這樣在學生手中產生了。
閱讀課,學生會按照學期閱讀安排,到圖書館進行閱讀、摘抄或寫讀后書評。閱讀量、閱讀面有了,學生的思想就會成熟豐富,加之教師點撥,作文內涵和品位自會上升。
三、運用恰當的方法,深入淺出
高中語文教學確實有一定的難度,知識點難于理解,我們應該分化知識點,把難點簡化,讓學生在認知過程中,非但不感到艱澀、困苦,而且還能夠嘗到學習的快樂。
例如,在高中語文文言部分,很多學生討厭分析句式,難就難在初中沒有學過句子成分,而有的教師上來就講句式,其間的知識代溝是學生難于跨越的。我在處理這一部分時,先讓學生通過多媒體欣賞了一首《童年》,學生感同身受。接下來分析歌詞“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這句話正常的語序應該怎么排,學生感覺很有趣、有意思,既在高興之余記住句子成分,又明白了什么是倒裝句式。既錘煉了學生的思維又提高了學生的認知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興趣非常有幫助,這要求教師善于探索,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做到寓學法訓練與教學之中。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逐步學會學習,增強學習語文的信心。
四、以“高效”為標準,形成多種教學模式
講基礎知識時,教師可采用灌輸方式,學生只需動手落實;現代文的講解,教師可采用分組互動討論學習的模式。
例如,高一實驗班李娜老師在講《紀念劉和珍君》時,學生先自學提出疑問,然后小組討論解疑完成課文學習。教師利用文章中的原詞、原句重組,形成詩歌,配以激情飽滿的誦讀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分析。學生聽完后會感覺原來詩歌的寫作并不難,何況一般的作文呢!
教師以誦讀代講,環環相扣,自然過渡到讓學生腦口手結合環節,讓學生迅速完成“悼劉君”的短文,并通過誦讀展示給大家。這樣既挖掘了學生的寫作和誦讀潛能,又順利完成了學生思維上的銜接。
課堂上融洽的師生關系會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要顧及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想法,滿足學生探索的欲望,為學生提供和創造激發思維的環境和條件,激發學生內在的潛能,讓學生感到教師的春風化雨。
總之,走進語文,對話文字,作為教育的行者,我們須放下羨慕,拋開失落,讓我們用靜心去做,用行動注解,學會改變,做教育的開拓者。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