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力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化時代,信息化對教育模式等產生了重要影響,成為推動教學改革、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性課程,具有很強的工具性、系統性、抽象性與思維性。傳統教學只是把數學作為枯燥抽象的數字與符號來進行教學,教學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只是死記硬背、機械運用,數學教學整體效率低下,這是普遍存在的現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有效教學成為教學的核心理念。我們要將數學教學與社會發展結合起來,認真學習新課改,踐行新課標,將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充分地用到教學中來,對傳統教學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等進行全面改革,這樣才能為學生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激起學生內心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活動,在數學學習中真正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提高素養,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綜合型人才。現筆者對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運用淺談中下幾點體會。
一、整合多種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帶領學生走進奇妙的數學世界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抱著教材不放,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著教材展開,教材上怎么寫的教師就怎么講,學生就怎么記,教師只是一個“中介”,只是將教材上的知識原封不動地傳授給學生,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被限定在教材之內,是典型地帶著教材走向學生的封閉教材觀。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為我們的數學教學開辟了一個更為寬廣的空間,將教學的觸角由教材延伸到寬廣的現實生活,可以有效提取現實生活中所存在的各類數學素材,以圖片、圖像、音頻、視頻的形式呈現出來,真正實現了多種教學資源的優化與整合,使得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大大加強了教學的針對性、科學性與有效性,從而帶領著學生走入奇妙而深奧的數學世界,讓學生暢游其中,享受數學學習所帶來的樂趣。這正是數學新課標的集中體現。如在學習“認識鐘表”這一內容時,我們就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向學生形象而動態地進行展現現實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鐘表,這樣更加拉近了教學與生活的關系,變靜止的文字教材為鮮活的實物與具體的實例,這使得教學更加富有動態感與多樣性,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數學不是枯燥的數字與符號,而是有著自身獨特的魅力。從而改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態度,帶領學生走進神奇的數學世界。
二、創設有效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展開主動的探究活動
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行為的源泉。學生的主體參與、主動探究正是建立在濃厚的學習興趣基礎之上。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教學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與關鍵因素。而在以往的教學中枯燥單純地進行數學基本知識與定理的講述與講解,教學枯燥無味,學生參與動機不強,學生學習興趣低下,這是教學低效的重要原因。學生興趣低下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單純而獨立地進行知識地講解,這不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并不能激起小學生學習的主觀意愿。現代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一套獨立于情境的符號,而是存在于具體情境和可感知的活動中,人的學習應該在情境化的活動中進行。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將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寓于各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情境之中,增強了教學的形象性,這更加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與思維特點,使得教學更加富有趣味性,能夠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活動,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與運用。如在學習“大于與小于”的相關知識時,我們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向學生圖文并茂、聲像俱全地展現這些枯燥的符號所代表的意義,從而帶領學生進入特定的教學情境之中,這樣更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展開一系列主動而積極的探究活動。如此生動活潑而真實的教學情境比起單純地進行概念的講解更加富有趣味性與形象性,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主動思考,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下展開主動探究,這樣的教學自然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減輕教師教學負擔,優化教學手段,整體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需要進行大量的板書,如公式、定理的推導過程、解題過程,有時還需要進行圖形的繪制,板書占用了教師大量的教學時間,加重了教師的教學負擔,浪費時間與精力,學生的注意易分散。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展開更多的教學互動,提高時間利用率,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這是教師最為關注的課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優化了教師的教學手段,使得教師從繁重的教學負擔中解脫出來,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教學,這對于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1.節約教學板書時間,擴大課堂教學容量。教師可以提前將所要板書的內容輸入電腦,這樣在課上只需進行相應的操作便可以將需要板書的內容清楚而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這大大節約了教師的板書時間,使得教師與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來展開探究活動,這可以增強課堂知識的密度。但在具體的運用中切忌將板書內容一下子呈現出來,這樣會讓學生產生思維上的惰性心理,而不利于學生展開獨立思考。必要時要輔以板書,二者結合,完美呈現,拓寬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引導學生展開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究,實現互動教學,擴大課堂教學密度與容量。
2.優化教師教學手段,構建開放教學模式。新課改倡導構建開放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合作探究,而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模式具有相對的抽象性與封閉性,并不利于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思維。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可以以多種方式來呈現教學內容,大大優化了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呈現多樣化的教學信息,將學生的認知空間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課堂延伸到生活,為學生開辟了更為寬廣的學習平臺,使學生置身于一個相對開放的教學情境中,這樣更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思考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優化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提高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現代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與先進技術,將之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為我們的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可以全面而深刻地體現新課改理念與精神,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上實現了全面改革,是推進新課程改革步伐,體現新課標精神理念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但它并不是萬能的,由于認識不到位,運用不科學,不可避免會對教學帶來一些負面影響,這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要加強研究與實踐,科學認識、合理運用,使現代信息技術成為數學課堂教學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