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峰
小學科學教學要注重學生的年齡特點,要創造氛圍引發學生的熱忱;興趣是學習暢快順利的前提,是奔向成功的坦途,實驗課教學是一種積累,需要教師耐心周詳的引導,鼓勵每一個學生參與其中,學生的合作是新知識領悟的起點,當然更需要師生的協作以及給他們制造的機會和適當的點撥。只要實驗教學的方法不拘一格,明確實驗教學重點難點,學生積極性創造性被引發出來,科學教學課堂一定會春光熠熠,下面將教學中的體悟逐做例舉。
一、引導大家注重探究
科學學習注重探究,探究是科學學習的根本,是匯成大海之初流,是堆成高峰之基石;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這是小學科學新課程確定的標準。探究,推敲琢磨,反復試驗,重在親身經歷親手研制,一系列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教學中盡最大的可能給學生創造學習的氛圍、科學探究的機會,讓他們對科學產生興趣,樂意實踐,能夠像科學家那樣認真地進行科學探究,不斷地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在快樂中獲取科學知識,養成愛學習的習慣,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對科學興趣濃濃,而且能夠長期保持,對科學發展的歷史也有所了解。探究作為學習方式,可以說高瞻遠矚,它作為一種先進的教與學的策略,備受師生青睞,學生親身經歷探究活動,感受深刻,寓教于樂,沒有枯燥感。
二、提高探究活動的價值
一個完美的科學探究活動,是這樣的:“學生自己發現可研究的對象,提出問題,進行假設,擬定實驗計劃,收集相關資料,進行實驗,分析結果并進行匯報、交流”。探究就是為了不斷地讓學生接受新知,獲得良好的發展。三年級有一節課是這樣的:探究液體的異同,認清區別,記住特點。課前采取先學后教的方法,大家對新知識有了大致的了解,上課時,講臺兩側各種實驗材料五顏六色,有桔子飲料、食用油、礦泉水、桃汁、牛奶、蜂蜜、蠟光紙、紙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我問學生:“怎樣分辨這些食用的油和飲料?你根據什么判斷?”學生暢所欲言,都是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說出了看法,比如,喝過、知道、見過等等,有的說通過顏色、稀稠程度,有的說通過手感、重量、味道、透明度等等,不一而足,各抒己見,群情踴躍,課堂上高潮迭起,思維充分活躍,教師在一旁及時指導。做實驗了,大家紛紛上前領取試驗材料,一陣忙碌……通過這些材料,借助以往的生活經驗,學生找出了各種液體更多的不同,深刻地體驗到探究的樂趣,總結的時候,根據教材難點重點提出問題,讓大家熟練地掌握住科學概念和探究方法,得到了很多的收獲。
三、創設情境,激發探究
生活和科學桴鼓相應,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科學課程最基本的特點就是了解身邊的自然事物,以此進行學習活動,引發興趣,形成習慣,形成對自然進行探究的喜好,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形成一定的技能,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不斷地獲取關于自然的知識。如“空中跳動的乒乓球”實驗,讓學生開動腦筋,吹風機朝上吹風的過程中,乒乓球承受了風的力量,會被吹走嗎?學生莫衷一是,當然要看實驗了,冷風和熱風分別吹動乒乓球,最后的結果是乒乓球沒被吹走,只是浮在空中跳動而已,然后帶領大家一起分析原因,等到大家明白是由于力的平衡作用之后,恍然大悟,感覺到實驗真是其樂融融,他們強烈的探究欲望被激發了起來,學習可謂事半功倍。
綜上所述,讓小學生喜歡科學學習,熱衷于實驗,會讓教學事半功倍,當然讓學生好學不倦,絕非易事,教師的自身素養要不斷提升,教學技巧要爐火純青,學生的特點要了解,教師要做舵手不做推手,要做引領人不做命令者。長此以往,我們的科學課堂一定魅力永存、芳香馥郁。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