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二軍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計算機技術已經廣泛運用于社會的各個領域。信息技術課程也隨著教育的發展出現在初中教學課程之中。這門課程如何才能有效地開展和進行呢?下面是我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一點體會。
一、精心備課,努力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計算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出現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現在各行各業都離不開計算機的使用。但是在教學中它卻作為一門新穎的課程出現,計算機的知識和理論都是比較抽象的,教師靠直觀的講解很難使學生有效地進行理解和掌握。這就給我們的計算機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鉆研教學業務,巧妙地設計教學方法。讓計算機知識通俗易懂,從抽象的事物變為直觀的知識。例如,在講解PowerPoint2003時,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圖形,然后自學如何插入圖形,然后,教師再進行輔導,幫助他們怎樣利用圖形進行插入。學生還可以通過網絡搜索一些自己喜歡的圖形,然后把這些圖形插入到演示文稿中,使自己的演示文稿生動活潑,富有情趣。教師可以教給學生如何通過網絡把自己的作品發給其他學生,以達到共享的目的。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愉快,使他們對計算機學習充滿期望。計算機課程是一門情趣性極高的課程,只要教師認真備課,鉆研教材,巧妙設計教學任務,靈活應用教學方法,備課時對所將知識點進行多方位講解,讓學生在實踐中多加運用,把知識蘊藏于教學的每一環節中,采用小步驟,多練習的方式,由易到難,逐步提高。讓他們在學習中嘗到計算機運用的樂趣,使所有的學生都能體驗到計算機給生活帶來好處和便利。
二、仔細備課,認真輔導
計算機在生活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所以說它的實踐性很強。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不要一味地進行理論講解,只有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只有把知識運用于實踐,并得到靈活運用,知識才會起到它的作用。我在講課時,一般采取精講多練的教學方式,首先讓學生自學五分鐘時間,然后再利用十分鐘時間講解,幫助學生解答疑難問題。講解的時候,教師要結合計算機對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環節進行手把手地講解和示范,直至學生完全理解。剩下的時間全部交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計算機自己動手操作,指導完全掌握書上介紹的知識點。并且讓學生自行解決課后習題,使新學到的知識得到及時運用,并把存在的疑問及時地反饋到教師那里,教師再次進行講解,指導學生完全理解并熟練掌握為止。
教師首先要熟悉教材的內容,對這節課的重點、難點要做到心中有數,哪些知識需要重點講解,哪些知識可以忽略不講或者說一帶而過。對于要講的知識,教師應該采用哪些教學方法,為了達到這些目的,教師在備課時就要對關鍵的知識點能夠巧妙設置疑問,激起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和愛好,使學生能夠隨著教師的思路去理解知識,這些問題需要教師把設置疑問和學生回答設計得非常巧妙,做到環環相扣,依次遞進而細致深入。教師講完以后,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上機操作,進行實踐鍛煉。讓學生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加大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提高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水平。為了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興趣和愛好,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就要善于創設環境,設置疑問,并且在講課的時候,教師要注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知識的能力大小。接受時間的快慢,還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愛好吸引學生的對知識的興趣。教師要把這些因素充分地考慮進去,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身處地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有效的備課。例如,在備《網頁制作》這一節課時,教師就要提前通過網絡搜索出一些網頁,在這些網頁中,可以有文字形式的,可以有圖形的,可以有漂亮的動畫片,還可以是優美動聽的音樂、視頻短片等。學生看到這些網頁時就會表現出極大地興趣。這也是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又一關鍵問題,教師如何提高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是學生學好這門學科的重要任務。學生學習知識都是有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每當我面對一些簡單的問題而學生也不會時,心中的怒火便油然而生,但這是我會很快壓制住,設身處地從學生的認知角度出發,認識是一個過程問題,不能嘲笑任何一個學生,更不能體罰學生。在講解的時候,教師要多加鼓勵和表揚,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增強他們學習計算機的信心。
三、建立課外輔導小組,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無論是哪一門的學科,在課堂上的時間畢竟有限,所學的知識也畢竟有限,在課堂上的授課無非是集體式的學習模式,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有效地拓展。在這種情況下,建立課外活動小組就顯得非常重要。這樣的活動形式完全打破了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自己選擇學習內容,自由選擇學習時間,自由掌握學習進度,自由發揮思維,采取靈活的學習形式。這種學習是對課堂知識必要的補充。計算機課外活動的內容很多,但我們必須遵循一個宗旨: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拓展,使學生的視野變得開闊,使學生的學習動機得到增強,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并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使學生能夠獨立上機操作,運用計算機完成一定的任務。在這種學習形式下,教師也不能夠完全不去控制,教師要對小組的結合,小組學習的任務、目的、時間以及達到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數。雖然讓學生自由發揮,但不是完全不去理睬,反之要更加有目的地去指導,在一定的時間內必須完成一定的任務,進而有效地幫助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和能力。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的學科,學校安排的時間有限,但就是在這有限的時間內教師要能夠完成教學任務,并且要把它學好。計算機的運用已經越來越普及,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教師在講課的時候要根據學科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合理的教學計劃,在教學中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教無定法,因材施教、因生施教。采用合理高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夠在學習中不斷體驗到成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為進一步學習計算機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