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福玉
評改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然而長期以來采用教師單一的評改方式,教師埋頭修改,要將學生的作文批改完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而當教師把批改后的作文發下去后,學生只對分數改興趣,只是草草地看一眼,便將其棄之一旁。雖然教師在批改上付出了很大的時間與精力,但并未取得預期的效果。新課程改革也非常關注評改環節,提出了許多先進的思想與觀念。要激起學生寫作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評改環節也至關重要。為此,我們要改變傳統的評改方式,使評改成為提升學生寫作動力與寫作水平的重要契機。在具體的作文評改中我進行了以下嘗試。
一、評改主體多元化,讓學生參與到評改中來
在以往的作文評改中,評改只是教師的事,似乎與學生沒有太大的關系。這樣的觀點是大錯特錯。葉圣陶先生明確指出:“‘改與‘作關系密切,‘改的優先權應該是屬于作文的本人,體現了作文教學的改革精神,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的表現。”正所謂“文章不厭百回改。”古今中外任何一部優秀之作無一不是經過作者多次修改而成。賈島的推敲成了千古美談,曹雪芹“披閱數載,增刪五次”終成《紅樓夢》,這些都指出了修改的重要性。因此,在作文評改環節中,我們要讓學生也積極地參與其中,讓學生來進行文章的自我修改與互評互改。
1.自我修改。小學生剛剛開始接觸寫作,經常會寫錯別字、病句,在詞語的運用等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當學生完成作文后,我們不要急于讓學生上交,而是要讓學生成為自己的第一個讀者,讓學生以讀者的身份進行閱讀。從標點、字詞、語句、修辭等多個方面進行修改,逐步完善自己的文章。
2.互評互改。讓學生互換文章進行評改,學生修改的熱情更高,而且以學生的視角來評改作文,學生本人也更容易接受。學生通過互評互改可以吸取他人文中的優點,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而且對于自己的作品來說同學的評改更具客觀性,學生更容易接受。這樣通過學生不斷的評與寫,同樣可以得高學生的修改水平與寫作水平。
這樣將學生納入評價主體,不僅可以減輕教師的批改負擔,而且可以讓學生在評與改中開拓思路,得到啟發,這對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當然,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自評與互評中,教師要做好示范、啟發與指導工作,讓學生真正愛上修改,學會修改。
二、評改標準客觀化,引導學生寫真情實感
我們要準確把握小學作文的基本要求,小學作文的要求在于讓學生能夠將所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的事物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小學生的寫作不是一門藝術,而只是一種知識的內化與語言的輸出。小學作文教學的目的不是要培養一個個文學大家,不是搞文學創作,而是引導學生完整明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因此,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時不能以所謂的成人標準、優秀文章來評判,而是要真正地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待,只要學生能夠準確表達,思想健康,語句通順就可以。在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改時要堅持客觀化原則,要尊重學生的寫作成果,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有序進行。如果給予過高的要求,那會打擊大部分學生的寫作信心,會讓學生逐漸失去寫作興趣,而認為寫作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而客觀化的評價標準,切合站在學生的角度上,保持學生寫作的愿意,力求通順、準確,這樣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寫作很簡單,就是將自己生活中的見聞感受以最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就可以了。這樣更能引導學生說真話、抒真情、寫真事。隨著小學階段學習的深入,學生詞匯量、素材的積累,學生的寫作水平自然會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三、評改形式多樣化
語文學科一直處于課程改革的前沿,在當前的作文評改中評價方式與形式也多種多樣,我們既不能墨守成規,也不可盲目跟“風”。要知道各種評價方法本身并無好壞之分,關鍵在于運用。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具體的寫作內容來靈活運用多種評改方式。通過評改可以讓學生認識自己文中所存在的優點與不足,幫助學生更好地寫作。
1.用電子白板投放文章示范修改。教師的評改對于學生來說既是一次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機會,同時也是讓學生學會自我修改的重要契機。電子白板具有很強的靈活性與互動性,我們可以以電子白板為平臺,將整個文章的修改過程與師生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因此,在教學中我選取具有典型性的文章利用電子白板投放于大屏幕,與學生一起閱讀、思考,一起來錘煉字詞語句。教師在文中做及時標注,用特定的符號來進行修改,遇到好詞佳句標記出來等等。遇到運用有歧義的詞語等引導學生一起展開交流與討論,學生爭得面紅耳赤。這樣將學生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教師可以從中發現優點與不足,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寫作與思考的全過程,這樣更利于教師加強寫作與修改的針對性。同時,教師將一篇完整的文章修改全過程展現出來,可以將這些思路與方法中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來,這樣更利于學生寫作水平與修改水平的提高。
2.當堂完成,面批面改。以往的作文評改周期長。新課標提倡及時評講,就是說要在寫作與評改間縮短周期,將寫與評結合起來,這樣更能取得好的效果。當堂完成面批面改,可以讓學生得到及時有效的反饋,及時修改,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做好面批面改,以此為契機來激發學生熱情,提高學生水平。當學生完成一篇習作,內心會產生強烈的交流欲,很想聽聽他人是如何評價的,而在以往的教學中時間長了,學生對習作會逐漸淡忘,內心那強烈的交流表現欲也會隨之降低。等到拿到教師的評語,學生已經沒有最初的那股熱情與渴望。采用面批面改,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當學生完成習作后,與教師展開交流,聽從教師的指導,這樣不僅能拉近師生關系,而且學生對寫作對修改也會表現出很大的熱情,在學生心理最期待的情況下進行批改,學生更容易接受,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評改語言真實化,提升學生寫作的動力
內容具體、主題突出、語句通順、結構完整,這些套話、大話,讓學生看得也是云里霧里,并沒有實質性的效應。評價語言要真實而具體,文章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都要具體而真實地指出。因此,我們要錘煉評改語言,切忌假大空,要切實站在學生的角度上來指出優勢與不足。如詞語運用不準確,不要只是說用詞不當,而是換一種說法,批注上這個詞是什么意思,通常用來描述什么情景。然后讓學生來思考在這里使用這個詞是否恰當。這樣學生便可以自己認識到用在這里不恰當,那么換個什么詞才為恰當呢?這樣的評改方式學生更容易接受,而且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詞語的用法,保護了學生習作的熱情,這樣何樂而不為呢。此外,還要運用激勵機制,這尤其對于一些習作較差的學生來說至關重要。發現點滴的進步就要給予鼓勵,讓學生看到希望,這樣學生才能以更大的興趣與動力參與其中。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