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蓉
摘要:本文重點論述中學生要養成好的習慣,以便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結合作者的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強調把教師的要求練成習慣對中學生受益終身。
關鍵詞:中學生 習慣養成 受益終身
良好的學習方法比知識重要,而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學習方法更加重要。當然,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方法的掌握、學習能力的提高過程,是一個長期發展的艱苦的過程,也是磨煉學生意志、性格、品質的過程,對此,教師一定要從小、從嚴、從點滴小事抓,要抓住現在這個中學階段的最佳期,使我們的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和自學習慣
預習是學生自己摸索、自己動手、動腦、自己閱讀課文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和自學能力。通過預習,不但可以縮短學生在學習上的差距,使他們在課堂上顯得更自信,更有勇氣,而且可以讓學生自己摸索出一條學習的路徑,積累一些自學的方法。我專門騰出我的一節語文課向全班講解了我為大家指定的“生活規劃表”。1.每天晚上睡覺前檢查鬧鐘,叫醒兩次,前后間隔三分鐘。2.睡前兩分鐘整理書包:今天完成的任務、明天要交的作業、明天要用的課本,整理好一切,安穩睡覺。之所以強調得如此細致,主要是因為我發現大多數學生遲到時間不過三分鐘,早起太匆忙,才丟三落四。3.嚴格計算洗漱、行路時間,提前三分鐘到校,先交當天要收的作業,然后準備要讀的書,順便靜心。4.中午利用飯前的一段時間看書,每天堅持二十分鐘。5.注重午休,保證下午高效率地聽課學習。6.下午飯放學路上,在心中制定晚上的學習計劃:各科時間的安排,每門功課的預、復習等。我希望學生的生活規劃表詳細到分鐘,從容安排,自如地生活學習,這樣才能保證每天精力充沛。我要強調的是習慣,不是刻意為之。習慣就是長時間形成的、不會輕易改變的行為、傾向。巴金說過:“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開始。”我相信只要學生把要求變成習慣,不僅是現在的學習生活,將來走向社會也會受益終身的。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晨讀習慣
學校每天都給語文安排半小時的晨讀,作為語文教師,我們當然要抓住這個時機。針對之前學生忽視晨讀,“和尚念經”的情況,我身先士卒,領著學生深情誦讀。首先講明道理:1.清晨大聲誦讀助于清醒大腦。2.有節奏地朗讀課文可以提升語感。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幫助理解文意。文學家朱熹說過:“凡讀書,須整頓幾案,令潔凈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子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若能熟讀精思,必然永遠不忘。其次身為示范:詩歌講究押韻,朗讀時要讀出他的韻律美。比如戴望舒的《雨巷》,詩中有悠長的雨巷、美麗的丁香、哀怨彷徨的姑娘。愁怨是全詩的感情基調,因此我們需要用低沉的、幽怨的語氣誦讀。開始,學生很不適應,認為大清早沒情緒。我一段段地示范,一次次地表演,終于,學生漸入佳境,完全沉醉于我營造的夢幻的氛圍中。他們忘記了這是早讀,只記得那是充滿詩意的早晨。當然,只有詩意是不夠的。有時候年輕人更需要激情,比如:毛澤東《沁園春·長沙》。年輕的毛澤東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如果講太多的政治背景,會流于俗套,唯有朗誦。想象自己獨立寒秋,于湘江之上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是何等豪邁!我們要高聲誦讀,讀出“問蒼茫大地”的慷慨激昂,讀出“憶崢嶸歲月”的回腸蕩氣!感受一代偉人的豪邁氣度。往常我總是先講內容、主題,再讀文章,認為在理解基礎上的誦讀記憶更深。現在通過清晨的高聲吟誦,在體會感情基調基礎上的講解更是事半功倍。書讀多遍,其義自現。最后,驗證效果。高中生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再主動舉手回答問題,慢慢地語言表達能力退化。當有一天他們發現無法準確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時,從此只剩低頭讀書、閉口不言。相反,我利用晨讀的時間領著他們讀書,提升語感,鍛煉膽量,找到發表見解的機會,看著自己口若懸河、侃侃而談,他們會更加自信!這是一個良性循環。越努力、越自信;越自信、越幸運。由誦讀培養出的語感,直接幫助我們理解文章內涵,提升我們的寫作水平,就連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做題習慣
隨著高中新型課程改革的開展,題目的靈活多樣要求學生懂得變通,題海戰術已經謝幕。開學第一課我就讓學生為各學科準備一個反思本。首頁目錄:梳理每個模塊知識解題主要方法、公式;總結每一類題型的解題規律;摘錄能夠舉一反三的典型例題;摘抄每次考試和日常學習做錯的題……題是永遠做不完的,在有限的時間總結規律才是王道。平日多反思、多總結,到了考場才能信心十足。實踐證明,反思是十分必要的。當教師至今八年,關于教學、班級管理方面的反思我從未中斷。一次,學校要求針對“學生安全”召開主題班會。剛開始,我只是干巴巴地講大道理,看著學生滿不在乎的神情,我發現自己在做無用功。下來反思,我面對的是已近成年的孩子,他們有安全意識,也有保護自己安全的能力,所以我所謂的“安全教育”空口無憑。于是立刻行動查找視頻、數據,用事實說話。車速百公里40,救活的幾率70%;車速60,救活的幾率5%。當血淋淋的畫面,真實的數據擺在面前時,學生心服口服。文明出行,也是一種習慣。昨日的習慣,已經造就今天的我們,而今天的習慣將決定我們的明天,
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份習慣;插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插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當教師的嚴格要求,讓學生鍛煉成習慣,所有問題將迎刃而解。我希望在學生時代養成的好習慣讓學生受用一生。
參考文獻:
[1]肖彩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讓你精力充沛[J].中國校外教育,2012(23).
[2]鐘燕.淺議中學生如何養成良好的習慣[J].科學大眾,2012(10).
[3]王月華.新課改下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模式[J].學周刊,2013(8).
[4]張海青.班級管理方面的反思方法探討[J].河北教育,2012(10).
(責編 張景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