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各個地區(qū)和學校都把多媒體引入了課堂教學,在這個過程中,真正具有較強信息技術能力的教師就能很好地把教學內容和信息技術融合到一起,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由于農村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和有限資金的現象,導致農村的中學教師具備的信息技術能力不強,需要提高農村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使他們更新觀念,對信息技術參與教學的作用進行認同。因此,為了提高農村高中學校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需要教師加強信息技術培訓,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使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現代化科技相結合,把學生的能力最大可能地激發(fā),才能實現信息化教育的全面推進。雖然在新課改過程中,信息化教育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但是在農村中學由于缺乏專業(yè)的信息技術人才,真正實現教育的信息化還需要不斷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提高他們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在農村中學信息化教育的發(fā)展道路上還存在著以下問題。
一、觀念滯后、培訓目的不明確
在對農村地區(qū)高中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時,很多教師對信息技術培訓的目的不明確,認為在教學中不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成績也不會差,而有的教師運用了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取得的成績也不是很好,這就使一些教師對信息技術培訓的必要性產生了質疑,認為培不培訓都一樣。一些教師隨大流,認為別人參加了信息技術培訓,自己不參加不好看,但對這項培訓真正要達到的目的認識不清。
二、培訓方式單一,存在著“一刀切”
通過對教師的調查,很多教師對信息技術培訓很感興趣,通過一段時間的培訓也能把信息技術同教學結合起來。但是由于培訓方式的過于單一,不同學科的教師進行統(tǒng)一培訓,這種做法不能有效針對教師所教學科進行專門的指導。在培訓過程中,教師逐漸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失去了興趣。在對教師培訓時,大量教師進行統(tǒng)一培訓,在掌握信息技術基本操作時可以同時進行,但是要把信息技術和學科內容進行整合時,培訓者不可能把每一個學科與信息技術的結合都舉出實例,只能選取兩三個學科進行演示,這就導致其他學科的教師失去興趣,不能有針對性地對教師的需要進行培訓設計。這就導致教師不能充分進行實際操作,在培訓結束后,教師可能在自己制作課件中遇到很多問題而無法解決,嚴重打擊了他們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興趣。在這種單一形式的培訓結果下,教師不僅對信息技術的運用不能得心應手,更別說在學科之間進行遷移運用了。
三、師資力量薄弱
在農村地區(qū)高中學校,很多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不高,這就要求他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在信息技術方面的能力。在農村地區(qū),師資力量比較薄弱,沒有專門的信息技術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培訓時,很多學校都不是信息技術專業(yè)的教師,而是一些對信息技術比較感興趣的學科教師。他們沒有經過專門的信息技術培訓,只是對信息技術感興趣,自己鉆研獲得的能力,在對其他教師進行培訓時,他們在理論知識和教學水平上遠遠不如專業(yè)的信息技術教師,很多操作的表述不是很標準,這就會使參加培訓的教師對一些理論不明確,對一些操作了解不深刻。在這種培訓下,一些培訓教師空有技術,但教學能力不強,不能把這些技術知識用比較流暢的語言表達出來。而有的培訓教師自己對信息技術的操作都不過關。在這種僅僅是應付形式下的培訓,教師獲得不了真正的能力。
四、學“不致用”
學以致用,才能使所學知識能被充分地掌握和理解。要使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結果得到很好的運用并使活動堅持下去,就應為教師提供運用信息技術的機會,激發(fā)他們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大部分教師對學習信息技術很困惑,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目的是服務教學。而教師回到教學第一線后,要么是學校硬、軟件資源的短缺,無法運用計算機去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致使參培教師有勁使不上;要么是教師的評價制度不完善等因素,造成信息技術與教學出現嚴重的斷層。長期如此,教師所學的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就會被遺忘,無法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致使許多教師對學習信息技術感到迷茫和困惑。我認為,要改變這種信息技術與教學上的“空中樓閣”,亟需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1)籌集資金,優(yōu)化資源配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現代化的設施是實施教育現代化的前提條件,農村中小學面對現代教育的落后面貌,僅僅依靠財政投入開展信息技術培訓是不夠的,應想方設法多方籌措資金,解決信息技術硬件資源的不足。例如,爭取學生家長的贊助,挖掘學校自身潛力等,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建立資源庫,將優(yōu)秀的教學軟件輸入資源庫,使之完善和不斷地豐富,以此優(yōu)化設備,為教師實施現代化教學搭建舞臺。(2)改革評價體制,建立激勵機制。為使農村中小學普及信息教育技術,使教師運用所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結合學校的硬件設備來進行教學,學校應該有意識地改革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建立激勵機制,使教師對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成為一種內心的需求,并把運用信息技術教學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依據。在這種激勵下,教師才能從思想上對信息技術的學習重視起來,在行動上不斷提高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總之,提高農村地區(qū)高中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是實現信息化教育的前提。在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時不僅僅存在以上問題,還有很多地區(qū)和思想差異產生的問題。例如,高水平能力的信息技術專門機構的缺乏、培訓中只重視形式忽略成效等都是影響農村地區(qū)學校教師信息技術發(fā)展水平提高的因素。在素質教育中,農村中學教師信息技術發(fā)展的道路還很長,學校和教師要重視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建立真正有實用的信息技術培訓機構,使教師通過培訓不僅能獲得理論上的理解,還能在操作上進一步提高。通過進行正規(guī)、針對性強的培訓,教師能在教學中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點,能避免過度運用信息技術使課堂教學失去學習重點,有運用、有取舍的情況下不斷完善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結合。
(責編 田彩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