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軍
摘要:音樂欣賞是人類訴諸于聽覺的感性活動,它能喚醒人的音樂感覺提升人的藝術修養。普通高中設置的各門學科中,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那么,怎樣在中學音樂欣賞課中喚醒學生的音樂感覺呢?這就要靠中學音樂教師按照新的課程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耳、眼、手等感官來感受音樂。托爾斯泰曾說:“我喜歡音樂勝過其他一切藝術。”黑格爾曾說:“音樂是精神,是靈魂,它直接為自身發出聲音,引起自身注意,從中感到滿足……音樂是靈魂的語言,靈魂借聲音抒發自身深邃的喜悅與悲哀,在抒發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樂把內心深處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動化為自我傾聽的自由自在的,使心靈免于壓抑和痛苦……。”
關鍵詞:高中 音樂 欣賞 能力
高中藝術欣賞課教學大綱明確地把“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感受、體驗、鑒賞音樂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放在教學目的的第一位,為高中音樂欣賞指明了力向,高中的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而首先是培養人,是“別的學科不能代替的”審美教育。
我在上高中音樂欣賞課時,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利用教材,圍繞教學目的,面向全體學生,為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做了一些努力,下面談談我的體會。
一、何為音樂才能
高中生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心理逐步趨向成熟,凡事都有自己的獨立見解、看法、認識但這些見解、看法、認識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比如他們對一個人是否具有音樂才能往往喜歡這樣說:“我沒有音樂細胞”、“我沒有音樂這方面的才能”。他們的依據就是自己唱歌五音不全,對于樂器一竅不通,于是乎得出以上結論。其實這是他們對音樂才能的片面理解,他們把是否能掌握與表演音樂作品的能力作為一個人是否具有音樂才能的標準,而不知對音樂的感受、體驗、悟解的能力也是音樂才能的重要方面,而這恰恰是我們高中音樂欣賞的目的所在,主要的就是要提高鑒賞音樂的能力。
為此我選摘了“什么是音樂才能”的材料印發給學生,使他們懂得音樂才能包括多方面,高中音樂欣賞課主要是從聽賞的角度發展自己的音樂才能。這種能力,高中學生經過從幼兒園、小學、初中的音樂學習,應該說每個學生都有,只是他們自己沒有意識到,而教師的責任就是要幫助他們發現自己有音樂才能,提高自己的音樂才能,樹立學習的信心。高中生的智力發展,已逐漸擺脫具體形象思維,而代之以抽象思維,這對他們從理性的角度感受、體驗、悟解音樂作品是大有幫助的。
二、如何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提高學生鑒賞音樂的能力,必須從高中生的實際出發,不能單純理解“參與”為可見可聽的律動、歌唱,更重要的是發展獨立思維能力,每個人都能積極地“動腦筋”。
高中生較初中生有出色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能感受和體察別人的情感,而音樂作品則“最完美地表達了人類的普遍情感”,這就使高中生與音樂作品的距離不是太遠。高中生有較強的成人意識,讓他們做拍手、跺腳的律動,顯然會引起他們心中的反感,無助于感受、體驗、理解音樂,而適得其反,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中安排的活動與思考,靈活變通,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
例如,學習音樂與社會——音樂與生活,我結合本地區的現實生活請學生設計出歡迎外國友人背景音樂,用分組討論辦法,各組推出一個代表,講出自己小組的方案,看看哪一組的方案最恰當。學生討論都很熱烈,各抒已見,集思廣益。有一組方案是這樣:用我們北方民歌歡迎各國來賓,在旅游時,針對各個不同國家的朋友可播放日本的《櫻花》、意大利的《我的太陽》、奧地利的《藍色的多蹈河》等等,使他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這樣做利用“中學生受同伴群體的影響較大”的學習心理,使每個學生的鑒賞力都有提高。
三、教給學生音樂欣賞的方法
欣賞、分析音樂作品時,有關組成音樂語言的要素講解不要面面俱到,一次講一、二個就可以了。也就是突解口要小,容量要大。仍以音樂與生活這一課為例,音樂要素只講兩個:速度、力度,欣賞了兩首進行曲,兩首搖籃曲。兩首進行曲是《歡迎進行曲》《婚禮進行曲》,兩首搖籃曲是勃拉姆斯的和孟加拉國的古老民歌。這些樂曲的旋律,學生都比較熟悉,有的可說巳達到耳熟能詳的程度,但他們只是感官的愉悅,還只是一種感性的欣賞,而我們則應該幫助他們認識音樂語言在音樂作品中的作用,從理性的角度來鑒賞音樂作品。
所以,在欣賞《歡迎進行曲》時,我讓學生注意樂曲的速度、力度及基本情緒,速度、力度在樂曲中是否一貫到底等,讓學生帶著問題欣賞。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欣賞更投入,問題的答案也不難得出。欣賞《婚禮進行曲》時,要求與《歡迎進行曲》作比較,都是進行曲,前者因為情緒熱烈歡快,所以速度快,力度強;后者因為場面莊嚴、隆重,所以速度中等,力度仍強。
欣賞兩首搖籃曲時,一方面是兩首搖籃曲的比較,另一方面與進行曲比較。兩首搖籃曲盡管旋律不一樣,但由于基本情緒一樣,要表現寧靜、安樣,所以速度、力度都相似,而與進行曲則完全不同,從而得出速度、力度對表達樂曲情緒、塑造音樂形象等方面的作用。
在欣賞《二泉映月》時,讓學生欣賞由二胡和小提琴不同樂器演奏的曲子,來體會音樂要素——音色對表達音樂作品歷起的作用,二胡的音色側重表達舊社會藝人的悲摻情景、凄涼心情,而小提琴的音色則表達了江南水鄉旖旎風光。這樣分析、比較,提高了學生鑒賞音樂美的能力。經過一年多的高中音樂欣賞課實踐,學生對音樂藝術的鑒賞力都有了相應提高。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要努力鉆研大綱,鉆研教材,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鑒賞力,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總之,音樂教師只有本著與學生合作,師生共同發展的理念思想,多方位地讓學生自主體驗和學習探究,才能上出別開生面的優質音樂欣賞課,從而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發展形象思維能力和智力;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提高感受和理解音樂的欣賞分析能力;引導學生產生深刻的情緒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強烈的審美激情,提高審美能力,最終使學生的素質得以全面發展。
(責編 金 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