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紅
新課導入就是在上課之前,教師依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根據教材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學情而精心設計的一個教學環節,新課導入是師生溝通的第一座橋梁,是數學課堂教學中極其重要的一環,是一節課成功的起點和關鍵。好的導入能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新的學習情境中,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呈現出一種積極的狀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勇于探索,主動地去獲取新知。
新課導入方法多種多樣,下面談談教學中幾種常用的新課導入方法。
一、開門見山導入法
一上課,教師就直接把要解決的問題,即新的知識提出來,直接呈現給學生,用三言兩語直接闡明對學生的要求,簡潔明快地講述或設問,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心中有數,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興趣,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導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師語言要精煉、簡短、生動、明確,使學生產生一種需要感、緊迫感,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整式的加減”的導入:我們已經學習了整式的相關概念、合并同類項法則,去括號和添括號法則,本節課,我們將運用概念及法則來學習整式的加減運算。
這種方法只適用于一些教學內容相對獨立,難以和其它內容聯系起來的章節導入。由于初中數學知識有很多知識點都具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所以這種方法在以前教學過程中應用較廣,但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在探索尋求更新更好的導入方法。
二、溫故知新導入法
溫故知新法是最常見的導入方法之一,是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提出新問題,將新舊知識有機結合,在學生已有認知水平基礎上提出新問題,獲得新知。這種導入方法使學生獲得新知的主要途徑是:“溫故——觀察 ——思考——知新”,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新問題的解決總是伴隨著舊知識和方法的運用,教師在引入新課時應注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在提問舊知識時應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感受到新知識是舊知識的拓展與延伸,這樣學生會很容易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理解和掌握新知,直至運用新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分式的加減運算”時,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是知道分數加減法法則,會進行分數的加減運算,那么分式的加減法運算是不是和分數的加減法運算有同樣的法則呢?這樣導入,學生能從對舊知的溫習中發現新知,感悟到新舊知識的聯系,學生的學習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設置疑問創設懸念導入法
設置疑問創設懸念導入法,是根據初中生喜歡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針對所要講述的內容設置懸念,引起學生思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誘導學生由好奇到疑問,由疑問到思考,由思考到知曉的一種方法。設置疑問創設懸念導入法,重要的是要以此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盡快活躍起來。因此,教師必須掌握一些設問的方法與技巧,并善于引導,使學生學會思考和解決問題,我們說教學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求知欲望.例如:《有理數乘方》這一節新課的導入可以這樣設計:教師出示一張紙,問學生:誰來說說這張紙大約有多厚?學生觀察后說:估計它的厚度大約為0.1毫米,教師說:假如把這張紙對折再對再對折,你能對折20次嗎?這樣經過20次對折,同學們猜猜有多厚?如果我們的教學樓每層高度為三米,我說它的厚度大約相當三十五層樓高,你相信嗎?大部分學生回答:不可能!有的學生感到疑惑:也有可能吧,更多的學生“目瞪口呆”,迫切想知道為什么?然后,教師說,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一定會相信。好!下面我們一起到《有理數的乘方》這片知識的海洋里去尋找正確的答案吧!這樣學生為了要很快知道結果,會自然而然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四、演示實踐導入法
演示實踐導入法是指教師通過實物、模型、圖表等教具的演示實驗,自然巧妙引入新課的方法。這種導入方法最大特點是直觀形象、生動活潑、富有啟發性和趣味性,運用這種方法能使抽象的數學內容具體化,有利于培養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能力,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如在講“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時,課前布置學生制作一個簡易測平儀(仿照書上的想一想),上課時可先問學生,請用你的測平儀測量一下你的書桌面是否水平?怎樣測呢?為什么可測是否水平?學了本節知識后便可獲解。由此可見,動手操作是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源泉,它能幫助學生鞏固數學知識,促成教學的良性循環。因此,上課時應適當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和實驗,通過動手動腦去探索新知識,主動發現新知的奧秘,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
五、數學典故與數學游戲導入法
教師通過搜集數學史料(如科學發明史、科學家軼事、科學故事等),進行選擇和編排后用來導入新課,或是通過師生進行數學游戲來導入新課。這種導入具有真實、可靠、生動有趣等特點。通過有關數學史料的引入,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科學方法和科學態度的教育。通過講述生動的故事將學生的無意注意轉化為有意注意,使學生的思維很快轉向教師講述的情節,進入該課的學習,往往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講授“無理數的概念”時,可講一講無理數的產生及其發現者希伯斯為捍衛真理而不畏強暴地宣傳自己觀點的精神,以培養學生為真理而奮斗的品德。在講“圓”時,可以講述我國古代數學家劉徽、祖沖之為圓周率π所作的貢獻,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又如:進行“整式的加減”教學時,可以通過游戲導入新課,教師可讓學生參與游戲:請同學們想好一個數,把這個數先乘以8,再加上20,然后除以4,最后再減去你想的數的2倍,算好后,看看老師能否猜出每個同學的結果是多少?(答案不論學生想的數是什么,結果都等于5)。學生,感覺老師真“神”,非常好奇,興趣較濃,特別期待“廬山真面目”的出現,感到數學真有趣,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熱情,為進一步學好數學奠定基礎。
總之,數學新課的導入,不能局限于一種單一的方法,要靈活運用多種導入方法,任何導入方式的目的都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盡快投入到探求新知識的情境中,發揮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師生更好地溝通、交流與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作者單位:安徽省含山縣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