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金明
【內容摘要】什么是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技巧?簡單的說就是數學教師采取高明的教學方式、方法,讓學生在輕松快樂中獲得知識。小學數學教師只要能夠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理解和尊重學生、并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合理運用教學技巧,課堂就會靈動,學生所學知識得以掌握,能力得以培養,智慧得以啟迪,情操得以陶冶。
【關鍵詞】數學 課堂 教學技巧
在“千課萬人”全國小學數學“新課標課堂”研討觀摩活動中,大家看到上示范課的名師在課堂上瀟灑靈動、智慧沉穩,常常嘆為觀止、羨慕不已。究其原因,筆者以為這些示范課無不體現名師們高超的課堂教學技巧。課堂有了教學技巧才有實效性、觀賞性,才能讓人回味無窮。
什么是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技巧?簡單的說就是數學教師采取高明的教學方式、方法,讓學生在輕松快樂中獲得知識。這些方式、方法能使課堂靈動,學生所學知識得以掌握,能力得以培養,智慧得以啟迪,情操得以陶冶。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技巧的基礎是準確把握教學內容
數學課堂的教學技巧來自于對教材的準確把握,因為沒有一節充滿藝術魅力的課不是來自執教者對所教內容的準確把握的。只有反復閱讀教材,深入研究教材內容,弄清了教材的編寫意圖,知道了教材的上下聯系,來龍去脈,前因后果,就會有豁然開朗之感,好的教學方法也常常隨之產生。數學教師要學會研讀數學教材,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合理利用教材、靈活運用教材、有效拓展教材。
在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者根據自己的教學思路,重新安排教材例題,這無可非議。然而,有些教者還沒有深入研究教材,反復推敲例題,在教學時就輕易更換教材上的例題,結果反而弄巧成拙。筆者曾參加過一次區級“同課異構”的教學競賽活動,同時教學蘇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加法結合律”。課本上的例題是“28個男生在跳繩,17個女生在跳繩,23個女生在踢毽子。跳繩的有多少人?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例題在教學中的意圖很明顯,通過第一個問題引出兩個算式,進而得出加法交換律。第二個問題則為加法結合律的教學鋪墊。教案初步把例題重新進行了設計:奧運會上三面國旗同時升起,學生發言,教師引導得出,中國在本次奧運會上的獎牌榜“金牌51枚,銀牌21枚,銅牌28枚”,提出問題“金牌和銀牌一共有多少枚?一共有多少枚獎牌?”。但經過對教材例題與新編例題進行反復比較、推敲,發現改編例題中的兩個問題很平庸,至于第一個問題大家都不關注,它的研究價值遠遠趕不上課本問題。第二個問題,學生早已知道,無需計算,也沒有太多的研究必要,而且課本上的“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在列式時,(28+17)+23;28+(17+23)每一步算式的意義都非常的清楚,為學生理解結合律鋪墊。所以,通過比較得出結論,課本上的例題好,不但把兩個問題置于同一情境,而且對學生理解新知提供了易于操作的空間。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技巧來自執教者對所教內容的準確理解和把握,大到一本數學書,小到一個例子、一道習題,一句話,都要了然于心。首先,要讀。讀書是備課的第一步,要讀課程標準、讀教參、讀課本。其次,要研。不但自己一個鉆研,而且要與同事一起鉆研,人多智慧多,許多高明的方法和技巧都是大家一起研究出來的。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技巧的必然條件是理解和尊重學生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技巧除了鉆研教材,準確把握教材之外,還得研究學生。課堂教學的精彩不但是教師的精彩,更是學生的深刻感悟和精彩表達。
我們面對的學生不是裝知識的口袋,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學生不但需要知識而且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肯定和激勵。這就需要教師的觀察和理解,需要和學生進行密切的接觸和交流。沒有理解就沒有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就談不上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了。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是激勵、喚醒和鼓舞。”如果你體察不到學生的內心,你的教學方法再好,教學藝術再高,也是無用的。記得筆者在一堂數學課上,授課很傳神,學生聽課很投入,師生互動精彩紛呈。然而,就有一名學生不能融合其中,筆者用肢體語言,用目光提示都無效。課后了解到這名學生在上一節課因為一個小事受到科任老師的點名批評,心中一直沒有放下。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技巧是處理教材的藝術,更是善待學生的藝術。在教學中教師心中藏著愛意和善意,它一定會自然的流露。這種流露,便是一種至高的教學境界,一種至美的教學藝術。
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技巧的關鍵是教師的藝術修養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技巧來自教師的藝術修養。教師的藝術修養包括說的藝術、演的藝術、評的藝術和寫的藝術等方面。
說的藝術即表達的藝術,小學數學教師要會說。在課堂上教師的講解要有條理、親切自然,有時也需要抑揚頓挫,多數情況下要娓娓道來。這樣學生聽起來親切,容易理解,容易接受。精當的講解也是一種資源,充分利用好這種資源,可以讓教學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講解到重要的地方,教師需要組織一下教學,用目光環視一下,給學生提個醒。這些看起來很細微,但其實也是一種藝術。
演的藝術,小學數學課堂不但要求教師會說,而且要求教師會演。如:筆者在教學“行程問題”時,除了利用教具、手勢進行演示外,還用口技模仿發動機的聲音,學生聽得高興,看得仔細。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演示能幫助學生理解題意,許多數學問題能在恰到好處的演示中迎刃而解。
評的藝術,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的表揚與激勵手段會伴隨整個教學過程。在課堂中批評與表揚也要講究技巧。如:一位學生答錯了,另一位答對了,如果說:“你錯了,他對了。”這樣太直白,說錯的學生會有些難堪。如果說:“他對了,但要是沒有你的發言,他的發言不會這么快說出來。”這樣講,說錯的學生肯定會舒服一些。
寫的藝術,數學課的板書也是一門藝術,不但要求教師有精當的板書設計,而且,要有一手好字。教師的字包括粉筆字、鋼筆字和毛筆字,教師的一手好字會讓學生終生不忘。
小學數學教師只要能夠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理解和尊重學生、并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在自己的課堂上合理利用教學技巧,不斷實踐,課堂可能暫時不夠精彩,但筆者相信總有一天會像名師們一樣應對自如、生動活潑、精彩紛呈。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槐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