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明
關心熱愛學生是每一個教師應具備的師德,不關心學生,歧視后進生的教師不是一個好老師。對待后進生我們不應抱消極態度,應想方設法進行轉變。此項工作已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視、研究、探索和實踐。
一、教師的感情投入是做好后進生工作的關鍵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愛是轉化后進生的感情基礎,是打開后進生心靈的一把鑰匙,是做好后進生工作的關鍵。如何體現?我認為應做到“三個優先”“一個融洽”。一是座位編排要優先。應編在最佳位置,以便教師隨時觀察,注意后進生的言行,利于施教。同時要安排一名中上成績的同學與差生坐在一起,開展互幫、互學,共同促進后進生的轉化。二是課堂上提問要優先。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對待班上的學生應一視同仁,提問不能偏心,對差生要特別優先,隨時控制后進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要讓后進生的思想活動緊隨老師“傳道、授業、解惑”的思維活動正常運轉。三是作業批改要優先。要做到精批細改,分析講解錯題的原因應以后進生作業為例,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堅持做到“三要三忌”即一要誘發創見,切忌含糊其辭;二要一絲不茍,切忌馬虎從事;三要恰如其分,切忌離題萬里。“一個融洽”是指師生心理、感情相融。教師要以真誠的“童心”成為后進生的朋友,要善于用兒童的眼光去觀察,用兒童的頭腦去思考,用兒童的情感去體驗,站在兒童的角度去理解,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只要對差生時時處處充滿著關心、體貼、愛護、理解,就會在師生間架起一座情感交融的橋梁,教學工作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師的關心是實現后進生轉變的前提
熱愛學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師生就缺乏共同語言,感情就不能融洽,教育難有成效,這是有經驗的教師的深切體會。但遺憾的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有些教師的“愛心”僅體現在優生身上,并且發揮得淋漓盡致。而對后進生則截然相反,表現為恨鐵不成鋼,情感上的冷淡甚至厭惡,施教上輕視甚至歧視,言語上的嘲諷甚至侮辱,行為上的粗暴甚至體罰等等。并且美其名曰:“促其改正,激起奮進。”豈不知這樣做嚴重地刺傷了學生的自尊心,從而造成了學生在心理上對老師產生畏懼。相反,教師如果能真心去愛護后進生,體貼后進生,關心他們甚至勝過優生,那么后進生就會親近你、信任你,把你當作知心朋友,就會把自己的一切告訴你,對你言聽計從。總之教師對待學生的一言一行,都應以“愛”為出發點,使學生時刻感受到被愛的幸福和自豪,成為改錯爭先的動力,跟著你的指揮學習、進步,就為提高教學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教師的信心是實現后進生轉變的保障
信心是成功的秘訣,無論做什么事,若沒有信心,就不會有知難而進的勇氣和動力。教師在對待后進生的問題上,如果能信心百倍,堅信一定能轉變,那么一股股暖流就流入學生的心田,你會發現:后進生并非什么都后進,在他們身上有許多閃光的地方,也有許多優點和長處。這些正是轉變后進生的契機。教師要放低起點,想方設法,創造機會讓其發揮出來,一旦有成功點,就及時鼓勵表揚,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感到前途光明,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悅,增強前進的勇氣和信心。教師特別要成為后進生情感上的朋友,讓他們能經常感受到你的關心、愛護,對他們充滿信心,這樣,他們就會親近你、敬佩你、崇拜你,傾聽你的每一句話。哪怕是一個贊許的微笑,素質報告單或事業上一句鼓勵的評語,都會融入這些后進生心田,產生激勵的效應。他們以歡樂、積極的心境,飽滿的熱情去追求、探索、學習,就會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總之,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一個長期細致的工作。轉化一個后進生,并不比培養一個高材生輕松。因此,我們在轉化后進生的工作中應盡職盡責。
(作者單位:甘肅省舟曲縣峰迭新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