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動態監測在油田開發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從油田開發對動態監測需求入手,引出我國油田動態監測技術現狀及運用,指出油田動態監測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對問題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
動態監測;發展現狀;發展思路
1、油田開發對動態監測技術的需求
動態監測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借助儀器、儀表及相關設備,對井筒、地層的有關信息進行錄取,加以處理分析,以便于認識油藏滲流規律,從而高效率、高水平地指導油田開發。動態監測貫穿油田開發的整個過程,它在油田開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油藏開發工作者的地下眼睛,是油田增產和挖潛的基礎,是提高最終采收率的保障。
我國內內陸油田含水高,平面和層間儲層均已高度水淹,剩余油分布零散、層內水洗厚度增加,注采對應狀況日趨復雜。開發時間較長的老油田,對動態監測技術中的剩余油監測,井下套管質量監測,注入和產出剖面監測技術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一些稠油油藏對地面及井下注汽質量監測,剩余油監測,套管質量監測和汽竄情況監測技術有要求;稀油油藏對高含水后期開發階段儲層構造再認識,剩余油分布研究,以及分層壓裂及裂縫監測等提高采收率技術要求迫切。
2、我國油田動態監測技術現狀及運用
國外的動態監測技術發展較為成熟,注硼,注釓等流態剩余油飽和度測井,井間地震、井間電阻率成像等剩余油測試技術已被廣泛應用,過套管PNDS,RMT等脈沖中子衰減能譜測井,PNN脈沖中子和中子測井等技術也得到較快發展。
相較于國外,國內油田在高溫吸汽剖面測試、酸化壓裂及裂縫監測、井間微地震裂縫測試、注水井斜井分層測試、剩余油飽和度監測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油藏數值模擬技術、井內流動剖面成像技術、注入和產出剖面技術被普遍應用。我們詳細來看看國內動態監測技術應用在哪幾個方面:
2.1 試井:通過電纜或試井鋼絲將測試儀器下入油層中部位置,測取流壓、靜壓和壓力恢復曲線及井溫等資料。使用儀器設備包括機械壓力計、儲存式電子壓力計、直讀式電子壓力計、溫度計等。
2.2 注入剖面測試:采用同位素載體法、流量法、井溫法和多參數組合測井等方法,采用到磁定位、井溫、伽瑪、流量、壓力等井下儀器組合。
2.3 產出剖面:目前以集流點測方法為主,使用井下儀器組合:生產測井組合儀包括持水率儀、梯度井溫儀、自然伽瑪儀、示蹤劑噴射器以及磁性定位器等5個部分。
2.4 剩余油飽和度:主要有脈沖中子測井、碳氧比能譜(C/O)測井和中子壽命測井等。脈沖中子測井:RMT、PNN等技術原理基本相同,用次生的伽馬能譜和衰減時間來確定儲集層的含油飽和度,包括兩種模式:一種是C/O模式,一種是∑模式。碳氧比能譜(C/O)測井受地層水礦化度的影響,同時受井筒內流體影響嚴重,統計誤差偏大,孔隙度>15%才能應用。
2.5 工程測井:測井方法主要有井徑類、電磁測井和井下電視等,井下儀器主要是十八獨立臂、四十臂井徑儀器、磁測井儀和井下電視測井儀以及組合測井儀等。
2.6 流體性質監測:分注入水水質監測和產出水水質監測,監測通過取樣、化驗進行分析。
2.7 井間示蹤劑監測:注水井進行注入化學示蹤劑,在相鄰油井取樣化驗,通過油井見到示蹤劑濃度、時間等數據,監測井間連通情況。
3、油田動態監測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3.1面臨的問題多,但是缺乏成熟技術
國內動態監測領域起步晚,科研成果少,技術力量薄弱,但是油田開發有大量的技術難題亟待解決。例如高凝油藏壓力監測技術不成熟,油田高凝油時,在測壓井上,用常規測壓技術往往會遭遇阻礙;隨著油藏注水開發時間的延長,油水井井下狀況更為復雜,油水井套管出現變形、出砂等現象,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成熟的技術可以監測油水井出砂層位;很多大井段、多層出水油井找水工藝不能滿足現階段的油藏開發需要。
3.2資料難以錄取,無法提供準確數據
油田開發進入中后期,尤其是在較低的油藏壓力水平下,錄取高壓物性資料能夠準確了解油藏流體現階段的特征,對正確分析評價油藏的開發以及指導下一步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國內很多油田沒有機械采油井高壓物性資料錄取的技術,導致無法錄取資料;另外隨著側鉆水平井規模的不斷擴大,為認識油層的動用狀況,需要錄取產液剖面資料,但是不少油田還沒有此類技術,使得側鉆水平井產液剖面資料難以錄取。
3.3成本過高,導致工作量受限制
隨著油田滾動勘探的不斷深入,對一些老探井有了新的認識,由于上世紀對測井資料認識難度大,后期還需要進行套后電阻率測井,成本太高制約了挖潛工作。另外,選擇一些有潛力的探井進行飽和度測井,重新認識儲層的含油性能夠有效監測油層剩余油分布狀況、研究油層水淹特征和指導剩余油層挖潛,但是因為飽和度測試的成本太高,國內油田每年飽和度測試工作量十分有限,據統計,平均單井測試費用約在十萬元以上,再加上配合作業費,單井測試費用都在十五萬以上,費用過高,導致工作量受限制。
3.4專業隊伍不完備,設備和基礎設施缺乏
由于缺乏長遠發展規劃,沒有引起高度重視,油田動態監測工作中的專業技術人員不足,隊伍不完備,再加上沒有用于模擬或標定的測試實驗室和測試儀器檢測中心等基礎設施;缺乏必要的儀器設備、試井車輛、解釋軟件、資料共享平臺等等,這些都制約了油田開發研究和施工能力的提高。
4、對動態監測工作提出的一些建議
4.1加大動態監測工作量,開展各種試驗
加大壓力監測工作量,稀油井采用常規測壓的方式測壓,高凝油井采用脫筒式電纜地面直讀方式測壓;加大產液剖面測井工作量,在測試工藝上,稀油井采取安裝偏心井口,高凝油井采取安裝雙管井口;開展機械采油井高壓物性取樣試驗,以及側鉆水平井產液剖面資料錄取的工藝技術試驗;開展井間電位法測試,監測注入水流動方向,掌握注采對應關系;增加測井數量,重點用于尋找高含水井剩余油、氣層挖潛和老探井含油性的再認識。
4.2發展動態監測技術配套攻關,進行整體規劃
利用幾年時間,培育出市場需求較大的動態監測技術,依靠自主技術在國內油田形成一定的服務范圍和工作量。立足國內油田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需求,加快動態監測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培養和引進優秀的技術人才,擴大研究隊伍規模,優化隊伍結構。
參考文獻:
[1]
全心寬,郭旭光,朱輝,潘彥珍,魏紅燕,安軍輝.河南油田動態監測技術發展思路探討.石油地質與工程,2007,02
作者簡介:
高玉梅,女,四川達縣人,新疆準東石油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石油工程動態監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