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410132)
本次調研從用人單位、學生及國家政策三個方面展開。其中:用人單位部分包括2008-2011屆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當前工作單位;學生包括2008-2011屆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國家政策包括國家,特別是湖南省高職教育規劃發展政策、經濟規劃發展政策等。調研采用實地訪談、調查問卷、信息搜集等三種方法。調研教師通過實地走訪用人單位或學生,較為直觀地了解用人單位或學生的現狀、對會計專業教育的滿意度等;調查問卷分為用人單位填寫和學生填寫兩種。共發出調查表1 256份,收回調查表1 247份,涉及湖南地區工業、商業、建筑業、運輸業、金融業等行業共計231個單位。調研內容具體包括:行業企業對專業人才需求情況調查與分析;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及分析;湖南省職業院校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情況;行業企業對會計專業人才能力的要求等內容。
信息搜集部分包括往屆畢業生就業信息及國家經濟教育政策信息。國家政策信息主要搜集了 《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征求意見稿)》、《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教育部關于充分發揮行業指導作用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教職成[2011]6號)、《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1]9號)、《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和2010年財政部制訂并頒布的《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等,這為筆者所在學院的會計專業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依據。
在2010年6月頒布的《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中,會計專業人才列入“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作為國家人才建設的主要任務及人才建設的重大工程,在國家人才規劃中被多次提及。其直接提出的有4處,涉及會計專業人才建設有19處,整個人才規劃綱要達23處。會計從業人員總數在2010年年末排名前十名的地區與2010年GDP排名前十名的省市大致相同,兩者的相關系數達到了0.93,再次印證了“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這一客觀規律。未來十幾年,是我國基本建成創新型國家、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建設目標的重要時期,也是我國會計行業發展的重大機遇期。
有關資料顯示,會計人才的市場需求量僅次于營銷人員的需求,屈居第二位,而我國私營企業發展迅速,每年至少增加30萬戶,按每個企業配置1-2名會計人員計算,會計行業每年需要增加40萬會計從業人員。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共有近1 400萬人通過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意味著全國每100人中就有1名會計從業人員;初、中、高級會計師數量也不斷增加,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共有417萬人取得初、中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湖南省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人員達到52萬人,擁有初級以上會計專業技術職稱的15.52萬人,初、中、高級會計師占全部會計從業人員的比重僅為29.8%,可見,這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及發達地區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高端技能型會計人才有很大的需求空間。
畢業生去向及工作的企業情況如表1所示。可見,畢業生畢業后大部分到中小工業企業和商品流通企業從事會計或與會計相近的工作,因此,高職會計專業的教育工作應該向著重培養適合中小型企業的會計人員轉變。
表1 畢業生去向及工作的企業情況表
表2 學生就業崗位情況統計表
表3 近3年湖南41所高職院校財會相關專業在湘招生計劃人數表
學生就業崗位情況如表2所示。從表2可以看出,就業不久的學生主要集中在出納、稅務會計、成本會計等會計核算類崗位,而且一人多崗的情況也普遍存在,可見企業非常需要那些具有復合知識結構的人才。高職會計人才培養不能僅僅注重財會課程的學習,還應拓寬課程設置,使學生掌握管理、決策、英語、信息技術等相關專業知識。
該部分主要涉及會計專業中職培養和高職培養兩方面,中職培養的調研重點放在了解其培養目標和專業定位上。高職人才培養調研方面,針對湖南省43所高職院校會計相關專業,這也與省技能抽測會計相關專業口徑一致,具體包括財務管理專業、財務信息管理專業、會計專業、會計電算化專業、會計與統計核算專業、會計與審計專業、審計實務專業、統計實務專業。這些院校2009-2011年三年的招生計劃數據中,除去兩所院校數據無效外,其余41所院校會計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情況如表3所示。
從表3可以看出,一方面,會計專業人才市場需求大,招生情況良好。18所院校招生計劃規模近三年呈增長趨勢,占被調查院校總數的44%,會計及會計相關專業近三年在湖南省的招生情況還是比較好的。另一方面,規模效益明顯,招生規模大的院校招生情況相對穩定。招生計劃規模近三年呈增長趨勢的18所院校中,有14所院校年招生人數規模在近200人或以上,其中有7所院校年招生人數在300人或以上,招生規模最大的院校年招生規模接近1 000人,招生規模越大的院校招生情況相對越穩定。
利用本次調查的資源,筆者分別收集整理了近三年的人才招聘文案,涉及通過公開招聘途徑引進人才的各行業人才需求,其中涉及高級會計人員招聘文案、中級會計師招聘文案與初級會計師招聘文案各100條,分析結果如下:
1.行業企業對會計人員能力層次要求。表4說明,一般企業對會計人員學歷要求以專科及以上為主,然后依次是對工作經驗、職業道德、計算機能力、工作態度及責任心、熟悉法規、團隊精神等方面的能力要求。
表4 用人單位招聘信息統計表
2.業務素質要求和具體能力要求。收回的答卷涉及各類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單位,各單位普遍設置的崗位是出納,其次是會計核算和會計崗位及其他崗位,招聘中最看中的會計畢業生的能力是會計人員的日常會計操作能力和工作經歷。企業對以下五個崗位的需求數量階差比較明顯,分別為出納崗、會計核算崗、會計管理崗、財務管理崗以及會計監督崗,其崗位 數 分 別 為 231、180、140、98 以 及15。實務界對會計人員的能力項目需求增多,對會計操作層面的能力需求有所下降,對職業技能和職業價值觀的需求呈上升趨勢。
具體地,業務素質要求包括:(1)需要較高的職業忠誠度和牢固的財務基礎知識。企業普遍認為財會人員應重視自己的職業聲譽,自覺樹立并遵守超過社會一般水平的道德水平,需要具備較高的職業忠誠度和會計職業道德;財務人員要具備牢固的財務基礎知識,能從實踐中摸索,積極熟悉企業的具體實際,主動了解財務管理的規章制度和企業有關規定,做到賬目清楚、記賬算賬、內容真實,報賬手續完備,這是做好財務工作的前提。(2)掌握會計信息化技能,不斷提高綜合職業素質。優秀的財務應用軟件使廣大會計人員從單調、繁雜的記、算、報賬等工作中解脫出來,避免不必要的差錯,財務人員需要掌握會計信息系統的特性,能根據企業自身需要,靈活運用EXCEL軟件,提高工作效率,把更多的時間用在財務分析預算、統籌等工作。(3)具有廣泛知識面、綜合性的人才后繼發展能力更強。調查中企業一致認為會計人員僅有財務、會計專業知識已經遠遠不夠,只有涉獵廣泛,才可能從簡單的數字里解放出來,成為企業所需要的人才。會計只是管理學科的一個分支,因此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對于財務會計工作相關的知識、技能和相關的學科,如經濟學、稅收、營銷、管理、法律、金融、證券等知識也應熟知。
能力要求包括:(1)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對于會計這一實用性學科,將理論轉化為實踐,再從實踐中提高理論的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根據社會需求和區域經濟的特點,解決寬口徑培養與不斷細化的社會分工之間的接口問題,為社會輸送第一線即時需要的稅務會計、電算化會計、審計等直接人才,尤其是在當前財會人員社會需求量和供給量均較大、市場激烈競爭的情況下,更應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良好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現代社會的特點之一是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快,會計的服務對象、核算原則、會計信息內涵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要適應這一特點,財務會計人員必須具備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掌握現代經濟學科分析方法和思維方式,改進自己的知識結構,豐富自己的頭腦,更新自身的思想觀念。(3)突出的社會活動能力。會計部門是企業的一個重要部門,與企業內部的計劃、采購、生產、銷售、倉儲等眾多部門,以及與外部銀行、稅務、審計和其他企業之間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能否正確處理好這些關系直接影響到會計人員工作成果的好壞和未來職業的發展。因此會計人員應具備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協作、溝通以及平衡協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