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
【摘 要】新課程目標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分為: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情感態度,文化意識。可見新課標把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態度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對學習成績的好壞和能力的培養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至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努力培養與學生的情感,關心愛護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使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英語教學;情感教育;優化方法
一、教師要熱愛學生,付出真情
英國教育家羅素曾說過“愛,是一縷金色的陽光,凡是教育缺乏愛的地方,無論是學生的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和自由的發展。”愛是教育工作的源泉,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使其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對學生的愛具體表現為:既要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關心愛護,更要對“雙差生”多鼓勵寬容,相信他們的潛力和能力,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
實踐證明,教師的真情投入必定會得到學生雙倍的回報,喜歡上你的課,樂意做你布置的作業,為你的榮譽而努力學習。反之,教師有意或無意流落的冷漠和無情的態度、言行會使本來自信心不足的學生望而止步,對英語學習越來越不感興趣。由于在不同的小學學習,學習環境不同,學生的學習動機、認知水平、智力水平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從剛進人初一開始就存在著極其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作為初級中學的一名英語教師,肩上的擔子很重。因為多數學生來自農村小學,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求教師要一碗水擔平,更要對差生付出自己的真情,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善待每一個學生,哪怕是課堂上經常搗蛋睡覺的。要相信你的愛心和真誠,最終會打動他的。
在我多年的英語教學實踐中,從不輕視能力和基礎較差的困難學生,對于他們的課堂表現和作業情況,經常用以下話來進行激勵:“Try again.” “Dont lose your heart.” “Take it easy.” “I know you have tried your best. ” “Excellent! I always say you can learn English well.” “ Im sure youll do it better next time.”etc .這樣長期以往,會使不少英語不太好的學生越學越有勁,對英語也由懼怕到慢慢感興趣,經過不斷的努力,在原有的基礎上取得一定的進步。
二、教師要關注情感,提高興趣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需要而產生的心理體驗。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與情感是互利互惠的關系。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總是影響著學生的態度,從而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特別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作為教師我們都知道,課堂是展示自己風采的最好舞臺,而每一堂課就是一場戲,你既是導演又是演員,你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學生,你的表演是否成功是否受歡迎,從學生的情緒就能看出來。學生在你的課堂上是興高采烈還是冷漠呆滯,是其樂融融還是愁眉苦臉,是躍躍欲試還是正襟危坐?此時需要你用“心”施教,善于觀察,調整教學。一句話,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感體驗是檢驗你教學成敗的一面鏡子。
作為教師我們也清楚,學習本來就是一項艱苦的任務,如若缺乏興趣,缺乏快樂,則很難讓學生參與進來。教師在安排教學活動時必須遵循的一條原則是讓你的課堂活動充滿快樂。這就要求教師在提高興趣上狠下功夫,讓你的教學象磁鐵一樣吸引學生。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習,無論是單句、對話,還是段落、文章,其中有很多風趣幽默的地方,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快樂的東西使學生在課堂上有輕松愉快的感覺,如英語繞口令,猜謎語,幽默故事,名人名言等。教師更應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快樂源泉”,使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如牛津英語Book 9 Unit 2 Colour 可先從網上下載有關 Colours and your moods的情況介紹資料及圖片給他們看,各種顏色對人情緒的影響,并要求學生自問顏色對自己是否有影響,然后進行討論,接下去再去學課文就容易多了,很可能不需你過多的解釋與說明,學生就已經能理解課文甚至能脫口而出,總結出blue——calm white——purity orange——joy yellow—wisdom green——growth red—power。此時你趁熱打鐵教育他們,學生面對壓力該咋辦?情緒不好又咋辦?這時展開討論,各個擊破解決問題。這樣不知不覺既提高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又開發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更使課堂充滿著生機,使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也得到了提高。
教師還應充分利用自己的語言、身勢語、眼神、面部表情來使自己的教學錦上添花。一個乏味的、死板的教師是不可能讓他的學生對其課堂感興趣的。教師幽默風趣的話語,略帶夸張的動作,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得體的手勢,都會無聲地感染和激勵學生,給他們快樂、信心、力量以及克服困難的勇氣,進而達到情感的交流。英語中會遇到很多的課外文章,尤其是閱讀理解和完形填空,當學生經過苦思冥想,卻不太能看懂文章或不知該選哪個答案,此時經過你繪聲繪色的講解和準確到位的剖析,學生有茅塞頓開之感,露出會心的微笑,這時你也會感到無比欣慰和愉悅,這是從事其它任何職業所不能體會到的開心與滿足。
《新課程標準》把情感作為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這種“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體現了當今素質教育的精神實質。教育過程既是認知過程也是情感過程,教師與學生的情感活動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其重要性往往超過認知活動。正因為如此,蘇霍姆林斯基有以下精典句名“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塊土地上,任何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設備也不能代替教師的作用。”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應充分認識到情感的巨大作用,尤其是積極、友善、協調、互相尊重的優良的師生關系,對提高教學質量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前、課堂、課后等一切可能的機會,培養一種和諧、真誠、溫馨的師生情誼,努力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新課程英語教與學》.福建教育出版社
[3]《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第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