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凌宇,劉秀玲
(大連民族學院國際商學院,遼寧大連116605)
國際社會開發的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主要是指發達國家通過提供資金和技術的方式與發展中國家開展項目合作,在發展中國家進行既符合可持續發展政策要求,又具有溫室氣體減排效果的項目。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燃煤消耗國以及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有巨大的潛力。CDM項目自2002年開始進入中國,到2014年2月中國在聯合國注冊的CDM項目向世界提供近6.25億噸二氧化碳減排量,在全球碳交易市場占據了主導地位。內蒙古作為中國碳匯大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發展和利用CDM項目吸引外商投資,促進了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1-6]。
中國第一個CDM項目是2002年內蒙古自治區輝騰錫勒風電場項目。該項目建設規模1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2.7億千瓦時。按2004年價格水平,與之合作的荷蘭政府代表Senter Novem,按雙方簽署的協議,每年購買117 369噸二氧化碳當量(CERs)。10年來,內蒙古CDM項目的注冊數量、年減排量及國外合作方均呈逐年遞增的趨勢。
截止2014年2月,內蒙古獲國家批準的CDM項目為379個,國內排名第三;在聯合國注冊的CDM項目達到349個,國內排名第三;獲得簽發的CDM項目163個,國內排名第一。
截止2014年2月,內蒙古獲國家批準的CDM項目估計年減排量為54 738 405噸二氧化碳當量,國內排名第三;在聯合國注冊的CDM項目估計年減排量為5 127 093噸二氧化碳當量,國內排名第二;獲得簽發的CDM項目估計年減排量為28 054 782噸二氧化碳當量,國內排名第三。
內蒙古CDM項目的減排類型主要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主,約占內蒙古全部CDM項目的90%,見表1。其中風力發電項目所占比例最大,目前內蒙古境內風力發電裝機容量已達500萬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10%左右,遠高于全國約2%的比例。風力發電已成為內蒙古第二大主力電源,達到了全國乃至世界的領先水平。

表1 內蒙古CDM項目類型(截止2014年2月)
目前,內蒙古與全球近20個國家合作投資CDM項目,其中與英國合作投資的項目最多,占內蒙古全部CDM國外投資項目的51%以上,其次是瑞士和瑞典,分別占8.40%和6.78%,見表2。

表2 內蒙古CDM項目國外合作方(截止2014年2月)
內蒙古自治區風力資源豐富,全區技術可開發風能資源為1.5億千瓦,約占中國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的50%;風能資源總儲量近9億千瓦,居中國首位。大多數盟市具備建設百萬千瓦甚至千萬千瓦級風電場的條件。自治區的風能資源主要分布在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及荒漠區域。其中,風能資源優勢明顯的地區有:巴彥淖爾烏拉特旗、烏拉特后旗、包頭達茂旗、赤峰科旗、翁旗、四子王旗、烏蘭察布輝騰錫勒及錫林郭勒灰騰梁,這些地區年平均風速約在8米/秒以上,有效風速時數可以達到8 000小時以上。
內蒙古地域廣闊,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和草場資源,是碳匯大區。全區有13億畝天然草原,固碳能力為1.3億噸,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億噸;有3億畝森林,碳匯效益比草原更好;有5.6億畝可利用的荒漠化土地,可種樹1.2億畝、種草2.8億畝,可實現碳匯12億噸。同時,內蒙古也是減碳潛力大區,年日照時間為2 600-3 200個小時,居中國第二位,具備較好的建設太陽能基地的條件。內蒙古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給予了CDM項目的成功注冊及利用CDM項目引進外資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組織編制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中曾明確提出:2010年,中國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10%,單位GDP能耗降低20%,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到10%。節能減排低碳是“十二五”期間產業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十二五”期間,國家將大力發展節能減排,對實施節能減排的企業給予政策和稅收的優惠。國家的鼓勵政策和激勵機制,為內蒙古自治區利用CDM項目吸引外商投資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內蒙古低碳經濟發展促進會于2009年12月20日成立,這是中國第一個省級低碳經濟促進機構,是內蒙古低碳經濟發展的一個新起點,有利于拓寬內蒙古利用CDM項目吸引外資的渠道。內蒙古已經將“增加森林、草原碳匯,建立森林、草原固碳標準體系,探索開展碳匯交易”納入到“內蒙古十二五規劃”。準備通過與國內外有實力的企業開展合作,利用好《京都議定書》框架下的CDM項目,大力普及CDM項目相關知識,為企業融資搭建新的國際平臺。
內蒙古處于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的起步時期,融資環境尚未成熟,資金短缺,技術水平較低,存在以資源換技術的強烈需求。《京都議定書》規定:2008年至2012年,41個工業發達國家必須將排放總量在1990年的排放基礎上削減5.2%。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完成《京都議定書》規定的減排目標,任務非常艱巨。這種外部環境加大了內蒙古利用CDM項目引進外資和技術合作的機會,為開展CDM項目提供了合作的空間,使得內蒙古地區的CDM項目在聯合國注冊成功率大大提高。
CDM項目審批程序復雜,必須要發展中國家的相關部門審批和聯合國注冊。一個項目從申請到批準,最順利也需要3~6個月時間。復雜的審批程序可能會給最后的結果帶來不確定性,不論是否注冊成功,前期的設計、包裝等費用至少需要投入10萬美元。由于CDM項目的“額外性”,有的投資在審批結果不確定的情況下很有可能白白浪費。近年的實際情況顯示,內蒙古自治區申報的很多CDM項目都進行了重新審批,這很大程度歸結為對CDM項目的相關方法學與程序認知不夠。CDM項目的規則很復雜,涉及很多的方法學,需要計算項目的基準線、額外性、項目邊界、泄露等,這些數據的獲得有一定的難度,而且目前的方法學發展相對落后于實踐,阻礙了CDM項目的開展[7-8]。
內蒙古自治區具有開發CDM項目潛力的企業多在基礎行業,這些企業擁有很好的本地資源,但缺乏國際商務經驗,尤其是談判經驗,使得這些企業處于整個碳交易產業鏈的最低端。由于碳交易的市場和標準都在國外,內蒙古為全球碳市場創造的巨大減排量,被發達國家以低價購買后,包裝、開發成價格更高的金融產品在國外進行交易。現在CDM項目基本上是買方市場,若內蒙古乃至中國從事CDM項目的企業不聯合起來爭取定價權,而是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惡性競爭,將導致碳價格的進一步降低,預期的收益將會大幅度縮水,最終將失去僅有的資源優勢。
雖然中國第一個CDM項目是從內蒙古開始的,但縱觀內蒙古全部的CDM項目,主要集中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項目,達到90%以上。其余全部項目,合計占CDM項目的10%。因此內蒙古CDM項目涉及的領域比較單一,見表3。與其他國家在聯合國注冊的CDM項目類型相比較,后者呈現多樣性的趨勢: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項目占半數以上,約55%,其次是垃圾處理(占15%)、易散性排放物處理(占5%)、農業(占4%)和制造業(占4%),見表3。與中國其他省、區CDM項目類型相比較,后者還涉及電力、煤炭、化工、交通、林業等領域,見表4。

表3 國際CDM項目類型(截止2013年)

表4 中國CDM項目類型(截止2014年2月)
目前,內蒙古地區關于CDM項目的運行管理以及CDM項目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的審核與評價標準尚不明確,包括CDM項目對先進能源利用及技術引進情況的審核與評價、對環境改善情況的審核與評價、對經濟和就業影響情況的審核與評價等。相關機構、體制及法律法規的完善是內蒙古地區真正利用好CDM項目發展自己的必備條件。
目前內蒙古正處在經濟迅速發展時期,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是內蒙古人民面臨的重大和現實任務。清潔發展機制為內蒙古引進發達國家的資金和技術,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會。因此,應把握時機,使CDM項目最大限度地服務于內蒙古的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水能、風能和太陽能等自然資源豐富,邊際減排成本低,在CDM項目的開發潛力方面具有優勢。因此應該繼續加強軟環境的建設,特別是加強對CDM項目的管理能力,以提高引資的競爭力。同時,充分利用對CDM項目引資的鼓勵政策和能源戰略,對能源、化工等重點行業進行關注。利用《京都議定書》對發達國家的減排義務要求,發揮項目優勢,大力發展成本低,減排收益高的項目,以促進外商的投資。
CDM項目應該被放在中國大的經濟發展背景及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統籌考慮,而不能孤立地看待。內蒙古開展CDM項目的目的不應是獲取有限的資金,因為通過出售CERs所得的資金對內蒙古乃至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影響甚微。但是,如果能夠通過開展CDM項目得到中國最需要的先進技術,提高相關能力,其意義重大且深遠。
內蒙古現有CDM項目中,未完全實現預期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項目占有一定的比重,其中主要由這些項目業主能力和信息不對稱引起的。因此自治區相關部門應繼續加強和提供關于CDM項目的能力建設和業務培訓,提高CDM項目現有或潛在業主的項目管理能力,并提高其風險防范意識,提高國際競爭力。
目前,內蒙古自治區風電等清潔能源碳交易得到廣泛的重視和研發,但是作為具有同樣作用的草原、森林碳匯,尚未得到應有的關注,開發潛力很大。首先,內蒙古地區擁有豐富的生物質能源,生物質能發電一方面可以改善農村居民的用電結構,減少對秸稈、煤炭的直接燃燒,進而減少室內空氣污染,避免一些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另一方面,可以滿足農村居民的用電需求,增加農村居民收入和就業,提高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其次,隨著循環經濟的發展,垃圾綜合利用將是重要的方向。無論是衛生填埋還是綜合利用,對其產生的甲烷溫室氣體的利用都是開展CDM項目的一個有價值的領域。城市垃圾焚燒余熱回收發電與垃圾填埋氣回收發電,既可緩解大城市用電緊張,又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這類項目對環境、經濟、社會、就業、公眾健康、教育示范、能源供應的多元化都具有優化作用。再次,擁有13億畝草原的內蒙古,草原碳匯在國內首屈一指。草原碳匯的研發將對提升草原生態效益、提高牧民收入和生活質量產生巨大作用[9-11]。
加強自治區相關部門對CDM項目的引導和管理,讓CDM項目真正服務于民。不是簡單的靠出售CERs來獲取微薄的利潤,也不是簡單的接受較低技術水平的技術轉讓,而是從CDM項目中真正獲得自身所需的先進技術,提升自身能力。只有這樣,內蒙古才能真正發揮CDM項目的作用,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低碳經濟之路。
從國家的角度來看,今后每年都有減排任務,如果現在以較低價格賣出減排量,今后可能會花高價去買回來。所以,對這一市場必須規范與監督,建立環境交易所,建立一個有著良好的監督機制及規范的交易架構。CDM項目無疑為中國未來的政策設計和執行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實驗平臺。從內蒙古地區來看,內蒙古的碳匯量高,有望建成中國重要的碳匯交易市場。而當前急需做的工作是盡快成立內蒙古環境交易所,爭取在制訂相關法律、法規和對碳交易定價時有話語權。
目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在曲折中前行,CDM項目的出現確實為內蒙古吸引外資和利用外資彌補經濟發展的資金缺口和促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領域和機會。溫室氣體的減排是一項長遠的規劃,低碳經濟趨勢不可逆轉,這需要所有國家共同的努力,加強對CDM知識的普及以及完善國家的相關政策,這是一項有利于全人類的舉措,相信未來的中國的CDM市場會越來越繁榮,內蒙古的CDM招商引資市場更加蓬勃。
[1]王波.Can CDM Bring Technology Transfer to China?[J].Energy Policy,2010(38):78-84.
[2]王波.Exploring China's climate change policy from both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perspectives[J].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2009,16(2):15-19.
[3]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報告2011[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96-111.
[4]孟祥明.清潔發展機制:以市場化手段守護環境[N/OL].[2011-03-01].http://www.chinadaily.com.cn.
[5]張泊寒.內蒙古綠色金融和草原碳匯[N/OL].2011-01-13.http://www.northnews.cn/news/hot/.
[6]李俊偉.內蒙古成為碳匯大區[N/OL].2010-02-11.http://www.cenews.com.cn/xwzx/bzpdf/
[7]陳昆.綠色金融的尷尬[J].科技中國,2010(1):16-19.
[8]黃曉,吳欣.我國碳交易的現狀、挑戰與對策[J].中國經貿,2009(16):1-3.
[9]田春秀,李麗平.CDM項目中的技術轉讓:問題與政策建議[J].環境保護,2008(21):63-65.
[10]烏向左,李燕平.試論CDM項目——節能減排攻堅的新選擇[J].環渤海經濟瞭望,2008(10):40-41.
[11]林云華,馮兵.我國電力企業開發CDM項目的意義和競爭優勢[J].現代商業,2008(30):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