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月娥 朱 慶 徐 強
(泰州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泰州市黨史方志檔案辦公室,江蘇泰州,22530025300)

泰州是有名的“魚米之鄉”,河道縱橫、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環境優美,近年來特色農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果,做大做強了銀杏、青蝦、螃蟹、河豚、芋頭等一批特色農產品,其中泰州芋頭在央視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欄目播出后,更是名聲鵲起,享譽海內外。目前,全市芋頭種植面積已達10萬畝,擁有100畝以上的生產示范基地21個,專業合作社15個,種植農戶3000多戶,已經逐步形成規模產業和經濟效益。小小的泰州芋頭有望做成大產業,成為農民致富增收的“綠色銀行”。
芋頭產業發展方興未艾,還有不少工作要做,芋頭產業發展協會、培訓服務平臺、加工業發展平臺相繼建立。其中,抓好做好芋頭產業檔案工作,不但能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重要依據,也能為做大做強芋頭品牌、推動產業發展提供資料研究和技術支撐。筆者結合泰州芋頭產業發展,就構建芋頭特色檔案,助推產業發展作一些粗淺思考。
構建芋頭特色檔案,做好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分析,對于指導生產、加快產業發展、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和農村經濟發展優勢,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礎性意義。
1.齊全的檔案資料是科學決策的首要條件。科學決策是芋頭產業發展的基礎,沒有科學的決策,產業的發展就無章可循、無據可依。科學決策的一個重要前提和依據,就是要充分掌握真實情況,準確把握發展規律,而這都離不開檔案資料的收集、積累和研究運用。1100多年來,芋頭在泰州這片沃土上繁衍、進化出幾十個品種,興化龍香芋、姜堰紫荷芋、泰興香荷芋、靖江香沙芋,成為其中的“四朵金花”。歷史上,宋代興化知縣曾把當地的垛田芋頭作為貢品敬獻皇上,然而有關這方面的歷史資料非常有限,對泰州芋頭的歷史來源、品種品質、食用養生價值等方面知之甚少。為此,需要廣泛收集民間資料,邀請相關專家論證研究,建立翔實的資料,對芋頭的種植歷史、實際功效、市場需求有一個最客觀、最基本的了解、分析和研究。這樣,作出的決策才能得到方方面面的認可和支持,芋頭產業的發展才能方向明、思路清、底氣足。
2.完整的檔案資料是推動產業發展的必備基礎。泰州芋頭產業發展運行的是“政府引導、部門推動、協會主導、農民參與”的模式,涉及發改委、糧食、水利、農業、供銷社、環保、質監等多個行業主管部門,具體內容包括示范地建設、良種培育、機械研發推廣、品牌注冊、產品深加工、項目招引、專業合作社組建等。產業發展過程中,各主管部門形成的文件資料各自為政,分散管理,容易散失。發改委和糧食部門作為產業主管部門應當牽頭組織,明確芋頭產業協會作為歸檔主體,與其他相關部門共同抓好做好芋頭產業發展中的檔案工作,確保各種門類的檔案資料齊全完整,構建成一個較完整的產業檔案體系,統一規范,集中保管。只有詳細豐富的檔案資料,才能為芋頭的大面積種植推廣提供資料研究和技術支撐。
3.豐富的信息資源是做強泰州芋頭品牌的客觀需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上的商品越來越多,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性,普通市民對于商品的選擇越來越依賴于品牌,較高知名度的品牌能夠給人帶來較強的安全感。一般情況下,農產品的品牌主要源于兩個方面:從內部看,生產要規范、安全、可追溯,從外部看,要有較高的市場影響力和公眾認知度。而這兩條都需要檔案資料的支撐,涵蓋芋頭產業運營的全過程,包括育種、生產、保管、運輸、銷售各環節。靖江市充分利用檔案資料制定的《靖江無公害香沙芋》已申報成為江蘇省地方標準,靖江香沙芋也成為泰州第一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芋頭特色檔案特點主要體現在:一是地方性。泰州芋頭可以使泰州聞名全國,因此芋頭特色檔案具有很強的地方性特點。二是動態性。一般是一個生產周期一整理,對芋頭種植、經營過程中的每一點都應及時記載,以保證檔案的準確無誤。三是專業性。芋頭特色檔案大部分是生產、科研方面形成的檔案,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研究性。
開展芋頭特色檔案工作要與檔案業務主管部門溝通聯系,共同開展專題調研,并在此基礎上,研究制定《泰州芋頭特色檔案歸檔范圍和保管期限表》,明確規定收集整理的主體和內容范圍。重點要抓好做好生產、科研、品牌推廣等方面的檔案工作。
1.生產環境檔案。“橘生淮南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芋頭對生長環境有一定要求,必須在里下河粘土或高沙土地區。泰州地處江淮海三水交匯處,處于亞熱帶濕潤氣候環境,境內水網縱橫密布,到處是富含水分的沙壤土和黏土,常年降水豐沛,加上氣候、濕度、早晚溫差等因素,非常適合芋頭生長。要針對不同品種,對其生產的氣候、土壤性質、環境等內外部因素進行深入研究,收集整理形成基礎性檔案資料。
2.農業技術檔案。芋頭生產存在種性混雜退化、種芋供應不足、連作障礙、用工成本高、勞動強度大等問題,對種植技術提出了較高要求。泰州先后在芋頭脫毒、培養快繁技術、起壟免培土技術研究和減緩連作障礙等方面取得重大技術突破;研制了芋頭培土壅根機,從國外引進專業起壟機、播種機,逐步解決芋頭栽種和田間管理用工量、勞動強度大等難題;農技部門在具體技術指導育栽、培土、施肥、科學管水、病蟲害防治等。過程中產生和形成了大量的資料,這些環節中形成的檔案都必須作為芋頭產業發展的重點檔案,進行收集整理歸檔。
3.“健康檔案”。借鑒陽澄湖大閘蟹的做法,對境內生產的每一畝芋頭,統一建立數據庫,將生產、保管、運輸、銷售等各環節的檔案統一納入到數據庫中,實現源頭可追溯、去向可追蹤、信息可存儲、產品可召回。通過產品標簽,能以電話或上網等方式,查詢到該芋頭的產地、品種、品牌、生產標準等信息,從而買得安心,吃得放心。
4.多媒體檔案。在檔案的種類和載體上,除注重保存傳統的紙質檔案,還要注重收集電子信息資源,包括網絡數據庫、光盤、多媒體、音頻、視頻、聲像資料、電子檔案及多媒體材料等,力求齊全完整、圖文并茂。
5.實物檔案。各種品牌芋頭的實物及特色資料(專利產品、商標、包裝等)。靖江市綠禾蔬菜專業合作社以香沙芋為原料,開發了深加工系列產品,申報“九芋堂”商標,使芋頭走上了上海、南京等地市民的餐桌。
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是檔案工作服務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芋頭產業發展協會一定要充分發揮平臺作用,認清發展形勢,潛心開發多層次的檔案文化產品,助推產業騰飛。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編輯芋頭種植技術類資料。編印讓農民群眾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芋頭栽種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及時提供給企業或農戶,指導他們科學種植各類芋頭。
2.編印芋頭種植新技術的圖文材料。及時收集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有關芋頭技術革新、產品深加工等方面的信息資料,提供給決策者借鑒,讓廣大專業合作社和農戶及時應用新技術,提高生產效率。
3.編輯芋頭食用價值資料。泰州芋頭的味道粉而不松,細而不膩,松軟中蘊著筋道,清香中透著綿甜。其醫療保健功效在中醫典籍中早有記載,大致歸結為:性平滑,味甘辛,具有化痰散瘀、健胃益脾、調補中氣、解毒止痛等功效。現代營養學研究發現,芋頭熱量、蛋白質含量低,富含膳食纖維和多種微量營養素,能增進食欲,幫助消化;芋頭為堿性食品,能調節人體酸堿平衡,提高肌體免疫力,有美容、養顏、烏發的作用,是典型的養生食品。整理出食用、藥用、菜譜等方面資料,讓更多的人了解、食用芋頭。
4.編輯芋頭文化內涵資料。芋頭在泰州早已不僅僅是一種食材,也是一個蘊含生機的文化符號。中秋節祭祀月神少不了芋頭作供品;除夕之夜,老百姓必定要吃芋頭,“芋”同“遇”諧音,意為來年會“遇好人”;此外,還有“啃大芋頭,發大財”、“出人頭地”的良好祝愿。通過開發相關資料書,傳承芋頭的文化內涵。
泰州的紫荷芋與“遼寧號”航母達成艦載航空兵蔬菜供應合作協議,香荷芋送上“遠望”號測量船……舉辦了中國·泰州芋頭節。作為檔案工作者,應抓住這一契機,加大對芋頭產業特色檔案管理和研究,通過圖文、展覽、宣傳資料、視頻光盤等多種形式在展會、網絡、媒體上進行廣泛宣傳,形成各方合力,共同推進產業健康發展,讓芋頭成為泰州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