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潔
(豐縣人民醫院,江蘇徐州,221700)

作為一名檔案管理人員,長期經手的檔案中很少能有外來務工人員的健康體檢檔案。這些身在異地他鄉的流動人口美化了我們生活的城市,但他們的健康狀況誰來關注?這一問題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
據統計,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目前我國有近13%的人口由農村移民到城市,并且這數字還有增加的趨勢。作為我國一個重要的群體,流動人口的健康保護意識及個人健康管理情況嚴重影響著各個地區人群的健康狀況。目前我國流動人口的結構、素質及分布等各個方面的問題都日益突出,如果不能及時重視這一群體的健康管理,有可能會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腳步,嚴重情況下還可能會成為社會建設的安全隱患。

但是,據調查很多地方政府對流動人口健康問題重視不夠。目前,只有上海市出臺了較為完善的《上海市流動人口健康體檢管理辦法》。大家知道,我國的醫療衛生系統是以地域和戶口為基礎來管理的,而流動人口很難取得所在城市的正式戶口,他們在很大程度上被排除在城市公共衛生系統服務之外。政府和醫療部們很少甚至根本沒有將人力、物力、財力放在解決流動人口健康體檢的問題上。但是,這個龐大的群體帶來的諸如傳染病、孕產婦的健康以及在務工過程中出現的大量職業病、工傷等矛盾已日益顯著。因此,建立完善的流動人口健康檔案已迫在眉睫。
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座城市建立了完善的流動人口健康檔案管理模式,來徹底解決流動人口對公眾衛生健康及個人衛生健康帶來的問題。當然,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已經遠遠不是衛生部門能完成的,而必須依靠政府多個部門,關鍵是流動人口本人有辦理的意愿。
筆者以為:要建立完善的流動人口健康檔案管理機制,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做好流動人口的思想工作,讓他們積極辦理個人健康體檢檔案。很多情況下,流動人口健康體檢檔案難以監控,主要因為個人對健康問題意識淡薄,即使政府為這部分人大開方便之門,很多人也會因流動性大,不能長時間留在一所城市,而不去主動辦理個人健康檔案。更有甚者,有些流動人員明知道自己患有某種疾病,而為了能找到工作就諱疾忌醫,刻意隱瞞自己的病情,再加上用人單位又不重視外來職工的健康狀況,他們就不配合地方政府的要求到醫療單位建立個人健康檔案,這種現象是非常危險的。所以,政府、醫療部門及用人單位要加大對流動人員建立個人健康檔案的宣傳教育,強調健康體檢的好處,宣傳常見疾病的危害,做好流動人員的思想工作,讓他們意識到早發現、早治療、爭取治療時間的重要意義。至于宣傳的具體實施可交給地方防疫站、醫療機構、居委會、用人單位去做。宣傳一定要堅持切實為流動人員解決問題的原則,確保健康檔案建立的覆蓋率。
其次,流動人員健康檔案的建立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部門包括公安部門、防疫站、居委會、醫療機構、用人單位和流動人口個人全力配合。這一工作雖牽扯部門較多,但完全是可以完成的,關鍵是要有完善的辦理流程和相關法規保障。政府部門要及時出臺相關法規條文,言明利弊,下發到轄區各單位,居委會大力宣傳。監督管理工作由地方防疫站負責,公安部門(負責流動人口管理的相關部門)、用人單位、居委會負責全方位搜集外來人口信息,并及時將信息匯總上報給防疫站,再由防疫站根據就近就醫原則將人員信息分配到各醫療機構,由醫療機構為流動人口辦理個人健康檔案。流動人口也可按就近原則直接到醫院辦理。整個辦理過程要最大限度減少流動人口麻煩。流程如圖示。
第三,要切實重視流動人員檔案的管理問題。流動人口健康檔案的管理兼具本地區健康檔案管理的特點,又有其特殊性——人員流動性大。很多流動人口在某一地區建立檔案后要到另一地區工作,就面臨著重復辦理個人健康檔案的麻煩。
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可以為流動人員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卡”。目前我國已有一些大城市為流動人口辦理了類似的卡,但僅限于在本地區使用。所以,健康檔案卡的使用就有賴于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但目前我國正缺乏全國性的衛生信息化指導標準,缺少標準統一的全國聯網的“衛生服務信息管理系統”。這就需要相關部門抓緊研發此類軟件,讓流動人口手持一張卡,無論到哪里都能享受及時的醫療服務,都能讓醫務人員及時調取個人健康信息。另外,此卡的應用還涉及到個人隱私問題,但這一問題并不難解決。用戶可用身份證號做用戶名,密碼由個人管理,就降低了個人隱私泄露的危險系數。就像銀行卡一樣,持一張銀行卡可在全國任何網點取錢,持一張“個人健康檔案卡”走到哪里都能享受與當地居民同等的醫療衛生待遇。銀行能實現全國聯網,相信“個人健康檔案卡”也能在不久的將來實現全國聯網。這將切實解決流動人口健康給社會帶來的壓力和潛在危害。最后,此卡的運用由流動人口擴大到社會上每一個人。
“流動人口健康檔案卡”的辦理和使用是一項長期的惠民政策,不僅能讓流動人口感受到社會的關心和溫暖,為我國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從長遠看,這一做法還惠及公民個人和社會全體人員衛生健康,有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
[1]郭子宏,劉紹書.昆明市五華區社區流動人口疾病譜分析[J].中國社區醫學,2001,7(3).
[2]陳偉,黃起列,張興樹.深圳市外來人口肺結核病防治效果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防癆雜志,2001,23.
[3]鄧海巨,舒明,沈淵,張宇艷.上海市普陀區外來流動人口傳染病流行病學分析[J].上海預防醫學,2004,8:375-377
[4]屠玉利.淺談“社區衛生服務管理系統”的特點及應用[J].中國全科醫學,20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