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情概況
崆峒區地處甘肅東部,六盤山東麓,東鄰平涼市涇川縣、慶陽市鎮原縣,南依平涼市華亭縣、崇信縣,西與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涇源縣、原州區接壤,北與寧夏回族自治區彭陽縣、慶陽市鎮原縣毗鄰。在歷史上為絲綢古道西進北上甘涼的第一座關隘重鎮。亦為陜甘寧三省(區)交通要塞和隴東傳統商品集散地,素有“旱碼頭”之稱?,F為平涼市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一座新興的工貿旅游城市。
歷史沿革
平涼市崆峒區建制始于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2年),此后一直為郡、府、縣治所,歷設過州、府、道 、郡 、軍 、太仆寺 、苑馬寺 、行省等重要軍政機構。民國時期設甘肅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新中國成立后一直為平涼地委、行署 、軍分區所在地。1949 年成立平涼縣,1950年設平涼市,1964年撤市復縣,1983年恢復縣級市至今。1985年經國務院批準為對外開放城市。2002年8月28日改名為平涼市崆峒區。
自然資源
地下礦藏有煤 、鐵 、銅 、磷 、石灰巖、水泥灰巖、白云巖、陶土 、黏土、耐火黏土、石膏等16種12大礦點,其中水泥石灰巖和化工石灰巖品位較高,儲量達5億多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量1.1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12億立方米。植物資源1300多種,動物資源50多種。
交通狀況
崆峒區東瞰西安,西上蘭州,南赴寶雞,北抵銀川,綰三省而連六縣,自古就是陜甘寧三省(區)交通樞紐。毗鄰周邊城市在200-400公里之間, 寶中鐵路、312國道、銀武高速貫通境內,隨著寶(雞)平(涼)、天(水)平(涼)高速,天(水)平(涼)、西(安)平(涼)鐵路的建設,將形成以5條高速公路和3條鐵路為依托,國道和一、二級公路為骨架,縣鄉村道路為支線,輻射周邊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和二、三小時經濟圈,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凸顯。區內分別設有客、貨站點,公路交通輻射周邊三省區,區內公交事業蓬勃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