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堃++陳永鋒++彭琴
2013年,全區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堅持依法行政,認真履行工作職責,遵循合法公正公開、及時高效便民的原則,充分發揮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在解決行政爭議中的重要作用,暢通行政復議渠道,積極參與行政訴訟,切實提高辦案水平,有效地促進廣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的健康發展。在匯總基本情況的基礎上,我們著重分析了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案件的主要特點和存在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期對廣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有所幫助。
一、2013年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處理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案件的基本情況
(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作為行政復議機關處理行政復議案件的情況
1.案件總量。2013年,全區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共收到行政復議申請111件,其中受理86件,不予受理及依法作其他處理的25件,已結案件75件。
2013年全區行政復議案件申請事項仍然集中在工傷保險和養老保險兩大類,其中工傷保險類總量比2012年下降18.18%,養老保險類總量比2012年上升66.67%,這兩類占全區申請復議案件總數的72.07%。此外,行政復議案件事項申請出現了新變化。如行政不作為案件申請從2012年零件猛增到2013年的8件;勞動監察案件申請從2012年2件增加到2013年7件;人事行政案件申請從2012年6件降到2013年3件。
3.處理情況。在2013年已審結的75件案件中,復議決定維持55件,占73.33%;撤銷和責令履行6件,占8.0%;作其他處理14件,占18.67%。
表3 2013年、2012年全區行政復議案件處理情況表(單位:件)
[年度\&已審結總數\&維持\&撤銷和責令履行\&其他處理\&2013年\&75\&55\&6\&14\&2012年\&60\&54\&5\&1\&]
2013年全區已審結行政復議案件中,復議決定維持、撤銷和責令履行的分別比2012年下降了16.67個百分點、0.33個百分點,作其他處理的上升了17.0個百分點。
(二)被復議的情況
2013年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積極參加復議,作出復議答復并提交有關證據依據材料,履行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作為被申請人參加行政復議的職責。全區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被復議158件,比去年同期增加39件,增幅為32.77%。
(三)行政應訴情況
1.案件總量。2013年,全區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共處理行政應訴案件216件,比去年同期增加32件,增幅為17.39%。
2.應訴事項。2013年行政應訴案件主要集中在工傷保險、養老保險、行政審批等事項。其中工傷保險158件,占73.15%;養老保險24件,占11.11%;行政審批11件,占5.09%;勞動監察9件,占4.17%;行政不作為3件,占1.39%;其他11件,占5.09%。
2013年全區行政應訴案件中工傷保險和養老保險占全區行政應訴案件總數的84.26%,工傷保險比2012年上升1.41個百分點,養老保險比2012年下降8.46個百分點。此外,行政審批類案件明顯增多,比2012年上升4.55個百分點。
3.處理情況。2013年已審結175件,未結41件。已審結的案件中,判決維持126件,占72.0%;撤銷和限期履行職責18件,占10.29%;作其他處理的31件,占17.71%。
表5 2013年、2012年全區行政應訴案件處理情況表(單位:件)
[年度\&已審結總數\&維持\&撤銷和限期履行職責\&其他處理\&2013年\&175\&126\&18\&31\&2012年\&140\&103\&14\&23\&]
2013年全區已審結的行政應訴案件中,判決維持的比2012年下降1.57個百分點;撤銷和限期履行職責、作其他處理的分別比2012年上升0.29個百分點、1.28個百分點。
二、主要特點
(一)各類案件數量均有所增加
與2012年相比,2013年全區行政復議案件、被復議案件數量和行政應訴案件數量均有所增加,增幅分別為13.27%、32.77%和17.39%。主要原因:一是近年來隨著一系列人社法律、法規、規章的頒布實施和普法宣傳的深入,社會各界特別是用人單位和職工依法維權意識和維權能力普遍增強。二是人社領域特別是就業、社會保障、人才、工資和勞動關系等工作,與民生息息相關,人社部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社會關注度高。預計在今后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案件數量仍將呈上升趨勢。三是通過行政復議規范化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進一步體現了行政復議“居中裁決”和公正公開及時便民的特點,行政復議作為解決行政爭議主渠道的影響力增強。
(二)工傷保險和養老保險行政爭議案件所占比例仍居首位
工傷保險類案件以工傷認定為主,養老保險類案件以視同繳費年限核定及特殊工種退休審批為主。2013年,工傷保險行政爭議在行政復議案件總數中占40.54%,在行政應訴案件總數中占73.15%;養老保險行政爭議在行政復議案件總數中占31.53%,在行政應訴案件總數中占11.11%。主要原因:一是大部分工傷認定爭議仍是因用人單位未依法為職工參加工傷保險而引發。二是《社會保險法》頒布實施后,因國家相關的配套規定尚未完善,相關規定無法執行而引發爭議。三是《工傷保險條例》修訂后,對工傷認定不服,行政復議不再是前置程序,部分用人單位或勞動者選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因此,工傷認定占行政應訴案件的比例相對行政復議案件更高。四是人社部門在作出關于視同繳費年限核定或特殊工種退休審批時未告知申請人相關的依據,申請事項未得到支持的原因不明而導致行政爭議產生。endprint
(三)行政不作為行政爭議案件數量增加
與2012年相比,因行政管理相對人認為人社部門行政不作為而引發的行政復議案件數量從0件增加到8件,行政應訴從2件增加到3件。主要原因:一是申請人以舉報投訴的形式要求對其認為的違法行政行為進行查處,人社行政部門不按照法律規定履行職責,而簡單地將其作為信訪件處理,造成超出法定期限,申請人以此為理由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二是申請人向行政機關申請信息公開或行政審批,個別人社行政機關認為申請人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事項不屬于其公開范圍或其不符合批準條件,未予以任何回復或只是簡單口頭告知后不再作出處理而造成的行政不作為。三是人社行政部門在行政處罰中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引起行政爭議。
(四)行政復議綜合糾錯率和間接糾錯率較高
2013年,行政復議維持率為73.33%,直接糾錯率(通過撤銷和限期責令履行等處理方式)為8%,間接糾錯率(行政機關自行糾錯后通過調解、和解以終止方式結案)占18.67%,綜合糾錯率(直接糾錯率和間接糾錯率相加)達26.67%。2012年的直接糾錯率為8.33%,間接糾錯率為1.67%,綜合糾錯率為10%。間接糾錯率的提高,說明行政復議機關更注重以調解、和解方式處理行政爭議,多起行政爭議案件在行政復議階段得到了妥善處理,提升了案件處理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也大大減輕了行政訴訟和信訪的壓力。同時,綜合糾錯率較高,也說明廣西基層人社干部隊伍業務素質有待提高。
三、存在問題
(一)相關法律法規的配套規定亟待完善
如《社會保險法》規定由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家屬的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但至今仍未規定具體的支付標準。
(二)在行政執法存在問題
如調查取證不夠,適用政策法規依據錯誤,不依法作出書面意見,未依法告知理由和依據等,導致了具體行政行為事實不清或者行政不作為等問題。
四、對策及建議
(一)積極推進立法工作,不斷完善廣西人社法規體系
對于工作急需、條件成熟的,人社部門積極協調立法部門納入立法計劃并推動做好地方性法規或政府規章的起草、修改工作。通過完善政策法規體系,防止和化解行政爭議。
(二)嚴格依法行政,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行政爭議
預防和減少行政爭議的關鍵在于各級行政機關堅持依法行政,規范行政決策和行政執法行為,切實維護好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一是作出重大行政決策時,堅持征求意見制度和風險評估制度,確保行政決策程序規范,防止因具體決策不當而引發行政爭議。二是在制定規范性文件時,要注意根據法定權利和程序,為實施具體的行政管理活動提供合法依據。三是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要注意按照依法、公開、公正的要求,保證具體行政行為合法、適當。四是加強重大行政決策實施后評價工作,不斷完善政策法規,減少行政爭議。
(三)加強行政復議規范化建設,妥善化解矛盾糾紛
各地各部門要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行政復議工作規范化建設的實施方案的通知》(桂政辦發〔2012〕297號)要求,狠抓行政復議案件的受理、審理、調解、決定、履行等工作的規范化建設。暢通復議渠道,把符合行政復議受理范圍的事項引導到行政復議渠道解決。規范行政復議案件審理、調解,以有效化解行政爭議為目標,力爭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行政復議環節,實現“案結事了”。規范行政復議案件決定,確保法律適用正確和程序公正,對違法或者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該撤銷的堅決予以撤銷,該確認違法的堅決確認違法。健全行政復議決定執行問責等監督機制,切實糾正拒絕履行、拖延履行行政復議決定等行為。健全行政復議機構,加強人員力量的配備,確保復議案件依法由2名以上復議人員辦理。加強對復議工作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解決爭議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政策法規處)endprint
(三)行政不作為行政爭議案件數量增加
與2012年相比,因行政管理相對人認為人社部門行政不作為而引發的行政復議案件數量從0件增加到8件,行政應訴從2件增加到3件。主要原因:一是申請人以舉報投訴的形式要求對其認為的違法行政行為進行查處,人社行政部門不按照法律規定履行職責,而簡單地將其作為信訪件處理,造成超出法定期限,申請人以此為理由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二是申請人向行政機關申請信息公開或行政審批,個別人社行政機關認為申請人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事項不屬于其公開范圍或其不符合批準條件,未予以任何回復或只是簡單口頭告知后不再作出處理而造成的行政不作為。三是人社行政部門在行政處罰中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引起行政爭議。
(四)行政復議綜合糾錯率和間接糾錯率較高
2013年,行政復議維持率為73.33%,直接糾錯率(通過撤銷和限期責令履行等處理方式)為8%,間接糾錯率(行政機關自行糾錯后通過調解、和解以終止方式結案)占18.67%,綜合糾錯率(直接糾錯率和間接糾錯率相加)達26.67%。2012年的直接糾錯率為8.33%,間接糾錯率為1.67%,綜合糾錯率為10%。間接糾錯率的提高,說明行政復議機關更注重以調解、和解方式處理行政爭議,多起行政爭議案件在行政復議階段得到了妥善處理,提升了案件處理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也大大減輕了行政訴訟和信訪的壓力。同時,綜合糾錯率較高,也說明廣西基層人社干部隊伍業務素質有待提高。
三、存在問題
(一)相關法律法規的配套規定亟待完善
如《社會保險法》規定由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家屬的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但至今仍未規定具體的支付標準。
(二)在行政執法存在問題
如調查取證不夠,適用政策法規依據錯誤,不依法作出書面意見,未依法告知理由和依據等,導致了具體行政行為事實不清或者行政不作為等問題。
四、對策及建議
(一)積極推進立法工作,不斷完善廣西人社法規體系
對于工作急需、條件成熟的,人社部門積極協調立法部門納入立法計劃并推動做好地方性法規或政府規章的起草、修改工作。通過完善政策法規體系,防止和化解行政爭議。
(二)嚴格依法行政,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行政爭議
預防和減少行政爭議的關鍵在于各級行政機關堅持依法行政,規范行政決策和行政執法行為,切實維護好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一是作出重大行政決策時,堅持征求意見制度和風險評估制度,確保行政決策程序規范,防止因具體決策不當而引發行政爭議。二是在制定規范性文件時,要注意根據法定權利和程序,為實施具體的行政管理活動提供合法依據。三是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要注意按照依法、公開、公正的要求,保證具體行政行為合法、適當。四是加強重大行政決策實施后評價工作,不斷完善政策法規,減少行政爭議。
(三)加強行政復議規范化建設,妥善化解矛盾糾紛
各地各部門要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行政復議工作規范化建設的實施方案的通知》(桂政辦發〔2012〕297號)要求,狠抓行政復議案件的受理、審理、調解、決定、履行等工作的規范化建設。暢通復議渠道,把符合行政復議受理范圍的事項引導到行政復議渠道解決。規范行政復議案件審理、調解,以有效化解行政爭議為目標,力爭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行政復議環節,實現“案結事了”。規范行政復議案件決定,確保法律適用正確和程序公正,對違法或者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該撤銷的堅決予以撤銷,該確認違法的堅決確認違法。健全行政復議決定執行問責等監督機制,切實糾正拒絕履行、拖延履行行政復議決定等行為。健全行政復議機構,加強人員力量的配備,確保復議案件依法由2名以上復議人員辦理。加強對復議工作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解決爭議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政策法規處)endprint
(三)行政不作為行政爭議案件數量增加
與2012年相比,因行政管理相對人認為人社部門行政不作為而引發的行政復議案件數量從0件增加到8件,行政應訴從2件增加到3件。主要原因:一是申請人以舉報投訴的形式要求對其認為的違法行政行為進行查處,人社行政部門不按照法律規定履行職責,而簡單地將其作為信訪件處理,造成超出法定期限,申請人以此為理由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二是申請人向行政機關申請信息公開或行政審批,個別人社行政機關認為申請人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事項不屬于其公開范圍或其不符合批準條件,未予以任何回復或只是簡單口頭告知后不再作出處理而造成的行政不作為。三是人社行政部門在行政處罰中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引起行政爭議。
(四)行政復議綜合糾錯率和間接糾錯率較高
2013年,行政復議維持率為73.33%,直接糾錯率(通過撤銷和限期責令履行等處理方式)為8%,間接糾錯率(行政機關自行糾錯后通過調解、和解以終止方式結案)占18.67%,綜合糾錯率(直接糾錯率和間接糾錯率相加)達26.67%。2012年的直接糾錯率為8.33%,間接糾錯率為1.67%,綜合糾錯率為10%。間接糾錯率的提高,說明行政復議機關更注重以調解、和解方式處理行政爭議,多起行政爭議案件在行政復議階段得到了妥善處理,提升了案件處理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也大大減輕了行政訴訟和信訪的壓力。同時,綜合糾錯率較高,也說明廣西基層人社干部隊伍業務素質有待提高。
三、存在問題
(一)相關法律法規的配套規定亟待完善
如《社會保險法》規定由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家屬的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但至今仍未規定具體的支付標準。
(二)在行政執法存在問題
如調查取證不夠,適用政策法規依據錯誤,不依法作出書面意見,未依法告知理由和依據等,導致了具體行政行為事實不清或者行政不作為等問題。
四、對策及建議
(一)積極推進立法工作,不斷完善廣西人社法規體系
對于工作急需、條件成熟的,人社部門積極協調立法部門納入立法計劃并推動做好地方性法規或政府規章的起草、修改工作。通過完善政策法規體系,防止和化解行政爭議。
(二)嚴格依法行政,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行政爭議
預防和減少行政爭議的關鍵在于各級行政機關堅持依法行政,規范行政決策和行政執法行為,切實維護好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一是作出重大行政決策時,堅持征求意見制度和風險評估制度,確保行政決策程序規范,防止因具體決策不當而引發行政爭議。二是在制定規范性文件時,要注意根據法定權利和程序,為實施具體的行政管理活動提供合法依據。三是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要注意按照依法、公開、公正的要求,保證具體行政行為合法、適當。四是加強重大行政決策實施后評價工作,不斷完善政策法規,減少行政爭議。
(三)加強行政復議規范化建設,妥善化解矛盾糾紛
各地各部門要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行政復議工作規范化建設的實施方案的通知》(桂政辦發〔2012〕297號)要求,狠抓行政復議案件的受理、審理、調解、決定、履行等工作的規范化建設。暢通復議渠道,把符合行政復議受理范圍的事項引導到行政復議渠道解決。規范行政復議案件審理、調解,以有效化解行政爭議為目標,力爭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行政復議環節,實現“案結事了”。規范行政復議案件決定,確保法律適用正確和程序公正,對違法或者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該撤銷的堅決予以撤銷,該確認違法的堅決確認違法。健全行政復議決定執行問責等監督機制,切實糾正拒絕履行、拖延履行行政復議決定等行為。健全行政復議機構,加強人員力量的配備,確保復議案件依法由2名以上復議人員辦理。加強對復議工作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解決爭議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政策法規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