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強
摘要:該文通過對蕪湖特色農產品“灣沚山芋”種植現狀調研,分析了生產上存在的問題,明確了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生產定位,確定了農業部門今后開展的主要工作。為“灣沚芋”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特色農產品;“灣沚山芋”;現狀;發展
中圖分類號S632.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7731(2014)13-40-02
1 基本種植現狀
“灣沚山芋”是指蕪湖縣灣沚、紅楊、花橋等幾個崗丘區鄉鎮種植的山芋統稱。由于該地區屬黃紅壤地貌,很適宜山芋種植,距今已有300a左右的歷史。生產的“灣沚山芋”形成了獨特的外觀和口味,山芋外表光鮮紅潤、無蟲疤,品質極佳,熟吃香甜,生吃脆嫩,富含淀粉、膳食纖維和蛋白質、礦物質等多種營養元素,素有“色如壁、甜如蜜、香如桂、食如栗”之美稱。據南京市土產公司介紹,從20世紀初開始,“灣沚山芋”就占據了南京市場。現在上海、南京等地炕山芋的個體戶門前,常以“灣沚山芋”的招牌吸引食客而擴大經營量。
“灣沚山芋”品種較多,各具特色,傳統品種有大紅袍、小紅袍,20世紀80年代引進徐薯18和阜210等品種,現在以勝利百號、徐薯18、紫羅蘭甘薯為主體品種。在栽培技術上推廣高溫大屋窯保種保鮮和山芋薄膜育秧技術。當地百姓在山芋生產和加工上大做文章,新鮮山芋葉柄(本地稱山芋梗)采摘后作蔬菜出售,曬干的山芋藤及薯根薯塊加工成牲畜飼料出售,鮮薯可直接蒸煮烤,是人們飯桌上常備膳食。亦可通過粗加工制成淀粉和粉絲,還可通過深加工制成酒精、白酒、賴氨酸以及味精等銷往全國各地,在蕪湖縣曾形成“灣沚山芋”產業化規模生產,20世紀80年代中期,涌現出三元鄉魯村行政村山芋加工專業村,如1985年,該村加工銷售山芋淀粉885t,遠銷東北等地,銷售額82.9萬元,獲利70萬元,戶均1 060元,人均230元。當地農民形容說:“種的是山芋地,用的是山芋錢,發的是山芋家”。近年來,涌現出如蕪湖老梁山莊有限公司、蕪湖新豐糧油食品加工廠、蕪湖元豐集團山芋淀粉加工廠等多家山芋加工銷售企業。而以農戶為單元的家庭式山芋加工小作坊比比皆是。據年報統計,2013年蕪湖縣“灣沚山芋”種植面積923hm2,總產山芋7 104t(按鮮薯5折1計算)。
2 存在主要問題
2.1 種植面積大幅度下降 1974年種植面積2 393.3hm2,總產13 979t,總產達歷史最高;2001年種植面積1 406hm2,總產8 576t(薯干);到2001年以后,隨著蕪(湖)宣(城)高速建成通車,蕪湖縣在崗丘區建設新蕪經濟開發區,工業用地占用了大量原本適宜種植山芋的耕地,使山芋種植面積逐年減少,到2013年底統計,山芋種植面積僅923hm2,總產7 104t,較2001年面積減少34.4%,總產減少17.2%。
2.2 生產水平較低 一方面水利設施落后,耕作粗放。另一方面,耕地肥力差,土壤有機質含量少,普遍缺磷少鉀。據土壤普查資料顯示,該區旱地平均有機質含量為18.0g/kg以上,全氮平均為1.47g/kg以下,有效磷為12.66mg/kg以下,速效鉀為74mg/kg以下,均低于山芋正常生長的要求,因此導致“灣沚山芋”種植水平與先進地區相比仍較為落后,每667m2產鮮薯僅2 500kg左右。
2.3 加工增值少,綜合利用效益低 目前該地區尚無一家從事山芋深度加工的企業,山芋大都以鮮芋、干絲或少量淀粉、粉絲銷售出去,沒有發揮出加工增值的效益。
3 發展“灣沚山芋” 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定位
“灣沚山芋”種植區位于長江中下游南岸的蕪湖縣東南部,地處皖南山脈延伸帶的末梢。土壤母質以第四紀紅土及下蜀黃土和局部石灰質紅壤為主,年平均氣溫16℃,20cm以下地溫為18.2℃,常年日照時數2 118.7h,年降水量1 220mm,年太陽輻射量486.6kJ/cm2,無霜期240d,均適宜山芋生長,這一地區引種栽培山芋已逾300a的歷史,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小宗作物山芋生產上有很大的知名度。因此,今后不僅要穩定蕪湖特色農產品“灣沚山芋”的種植面積,而且要通過引進、改良品種,提高科學種植水平,增加“灣沚山芋”單產和總產,開展山芋深度加工,以滿足長江中下游地區對特色農產品“灣沚山芋”的市場需求,增加當地農民收入,促進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
4 發展的目標和任務
根據《蕪湖市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和《蕪湖縣現代農業發展規劃》,計劃“灣沚山芋”從2013年的923km2,發展到2020年的1 200hm2,總產由2013年的7 104t,增加到2020年的10 800t。通過市、縣、鎮各級政府的持續支持和引導,提高蕪湖縣崗丘區農民種植特色農產品“灣沚山芋”的積極性,使山芋科學種植水平不斷提高,經濟增長潛力得到進一步挖掘,產品加工種類更加豐富多樣,銷售市場不斷拓寬,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更好地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5 農業部門開展的主要工作
5.1 申請地理標志保護 由于“灣沚山芋”種植歷史悠久,且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有很大的知名度,為更好地保護地方特色農產品“灣沚山芋”的種植,在蕪湖市、縣農委的重視支持下,2012年11月13日,蕪湖縣政府蕪政秘[2012]143號《蕪湖縣人民政府關于同意蕪湖縣灣沚鎮農業綜合服務站為灣沚山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申請人的批復》文件下達,將蕪湖縣在北緯31°08′17″~31°11′24″,東徑118°32′21″~118°40′11″作為保護范圍,共涉及26個行政村,17 948hm2土地。通過申請地理標志保護,確保“灣沚山芋”種植面積穩定并有所發展。2013年12月30日,國家農業部給灣沚鎮農業綜合服務站“灣沚山芋”農產品下發了《2013年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證書編號:AGI01290。
5.2 努力提高“灣沚山芋”種植生產水平 在抓好崗丘區農、林、煙、茶作物布局配套的前提下,穩定“灣沚山芋”種植面積,實行集約經營。通過與省農科院、省種子管理站合作,引進山芋新品種開展試驗示范,選擇適宜該地區種植的山芋新品種。2012年以來,蕪湖縣種子管理站已在灣沚鎮新豐村連續3a開展了寧紫薯2-2、漯紫薯1號、皖蘇178、煙薯25、徐薯22計24個山芋新品種的試驗工作,為今后選擇適宜大面積推廣的山芋新品種奠定了基礎。今年,蕪湖縣農技推廣中心根據市農委的部署,在花橋鎮的沿山村,布點開展夏、春薯品種引種栽培試驗各1項,布點開展了山芋丘陵薄地產量培增技術示范1項,面積0.33km2。同時,要積極爭取國家增糧項目和煙水配套工程項目的實施,努力改善“灣沚山芋”種植區域水利配套灌溉條件,提高土地產出率。
5.3 積極扶持龍頭企業發展 通過農業產業化項目資金的支持,將蕪湖老梁山莊有限公司、蕪湖新豐糧油食品加工廠和蕪湖元豐集團山芋淀粉加工廠作為重點扶持對象,支持這些企業除生產傳統的淀粉、粉絲產品外,積極開發研制山芋果脯、山芋醬、山芋罐頭和山芋糕點,為蕪湖縣農村經濟跨越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責編:徐煥斗)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