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安徽工程大學 體育學院, 安徽 蕪湖 241000;2.合肥師范學院 體育系, 安徽 合肥 230061)
我國體校教育目標多元化培養體系構建
吳友良1,宋旭2
(1.安徽工程大學 體育學院, 安徽 蕪湖 241000;2.合肥師范學院 體育系, 安徽 合肥 230061)
運用對比分析、邏輯分析等方法對我國體校教育目標進行分析研究,為中國特色體校發展提供理論依據。主要結論:運用科學手段對體校發展中出現的矛盾進行處理,使體校發展走上一條多元化的道路。建議:從資源保障、教育內容的確定、制度的制定與執行、社會認同與自我認同、結果與評介等方面提出相應的建議。
體校;教育目標;多元化
為解決“舉國體制”下體校學生出口窄的問題,專家學者們主要圍繞體校生存狀態、發展情況展開研究,指出了我國體校存在的主要問題:學訓矛盾依然突出、運動員入學和升學就業困難、生源緊缺、培養人才效率低下等[1]。這些研究主要是關注如何解決招生和優秀運動員的培養等問題,并沒有對體校辦學思想和定位進行闡釋,更沒有從培養觀念、職業能力等多元化教育目標培養體系構建方面進行深入思考,依舊用傳統目標體系束縛現代體校發展的外沿,最終導致體校前行舉步為艱。本研究旨在確立體校教育目標多元體系,期望能解決體校所面臨的發展問題提供參考。
目前, 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主要采用以體校為基礎的三級訓練網, 這種三級訓練網是一種金字塔式的人才培養模式[2]。高級訓練形式就是國家隊、省市隊和解放軍隊,而初級和中級訓練形式則主要是各級各類體校[3]。從模式設計上看,我們找到的是運動成長的經歷,很難發現運動學生的學習軌跡。在1991年頒布的國家教育委員會《試點中學培養體育運動后備人才暫行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要嚴格執行教育行政部門制訂的有關學生學籍管理規定,對學生運動員在校期間的文化學習及運動成績進行全面考核[4]。我國在《義務教育法》中對青少年應該享有的教育權利做了明文規定,學生運動員停課參加訓練和比賽的時間也有相應的規定,為了保證學生運動員的學習環境從法律制度上保障了青少年的九年義務教育。不得將學生調離學校參加未經國家教委批準組織的各項比賽,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從試點中學抽調學生運動員,如有特殊情況,須上報國家教委學校體育衛生司審批[4]。從這個規定我們可以看到運動員學生的另一種身份,既訓練的運動員是學生運動員,應以學習為主,學習的目標是確保學生完成義務教育,但潛在的依舊是運動員培養。1995年以前的體校學生享受運動服裝經費、伙食補貼和參加比賽的經費,市級體校畢業后享受中專學歷,并予以轉戶口,安排就業。在人才短缺、物質生活極其匱乏時代這一切都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因而不存在招生困難和就業問題。

圖1 我國運動員成長路徑
隨著社會改革步伐的不斷深入,體校經費短缺現象慢慢的突顯出來。特別是1999年以后,高等院校擴招,自主就業模式初步形成,生源的自主性和選擇性擴大,戶口制度的淡化,中專院校面臨招生和就業壓力,體校也位列其中。作為冠軍搖籃的體校,龐大的非冠軍學員受到極大的沖擊,由于文化課成績差等問題,考不上大學或考不上體育專業學校,外出就業又面臨著就業面狹窄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影響著了體校的發展。社會在不斷的變化與發展,但體校的終極目標依舊是單一的運動員或冠軍路。在這種目標指引下,大家積極尋做冠軍夢,但競賽有限,冠軍有限,在金字塔式的選拔中大多數仍是塔底人,社會的需求和隊員自己追求此時產生了沖突。出口窄的問題是影響體校招生的關鍵因素,出口決定入口,拓展路徑,開放出口,是解決體校招生難、出路窄等矛盾的有利方案,體校多元化的教育目標體系構建迫在眉睫。
2.1 多元化理論注義
在百度詞條里多元化指 “任何在某種程度上相似但有所不同的人員的組合”。在工作場所里,人們通常傾向于將多元化聯想到容易識別的特性,如性別或種族。在一個專業環境里保持多元化意味著更多。它可以應用到教育、思維方式、婚姻狀況領域和幾乎任何可以在人與人之間辨認的差異。應用較多的是在評價體系中,教育評價、過程評價等,這一詞條的解釋也符合體校多元化教育目標中多元化的涵義。
2.2 體校教育目標多元化的現實解讀
構建教育目標多元化的過程中應該對教育的內涵及其實質進行全面的現實解讀,只有這樣才能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育規劃。首先,培養全面合格的體育人才是體校和學校工作中一項基本目標;其次,在中學進行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最重要的是遵循教育基本規律和學生的生理特點,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體育人才。體校的前目標是教育多元化的一部分,使那些有競技天賦的學生接受良好的訓練和學習?,F在體校培養運動能力的功能被放大,現實目標發生了轉向,體育能力培養成了主目標,因而現在對這一主目標下的培養方案進行調適多元化。體校教育目標多元化是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出適應市場和社會需求的體育人才。體校教育目標多元化存在兩方面含義:一是無論學生個體發展存在著多大差異, 教育目標都應遵循現代化建設者的要求進行培養;二是結合學生的自身狀況和個體特點對體校的每個學生設計出最佳成才路徑。體校教育目標多元化應遵循教育的發展規律,采用因材施的方法,充分展示體育的人文精神和教育理想。
2.3 體校教育目標多元化的認識
社會人才市場的需求在變化,呈多樣化、多層次,那么同樣,人也是有差異的,尤其體校學生的專業基礎、文化基礎更是參差不齊,為此,我們必須探索、設計出多方向、多類型、多層次的培養方案[6]。在體校教育目標多元化的體系中,可以理解為規劃的一種,是多元化發展的前提,也就是說體校的發展在當今戰略轉型的時代,要有新的突破,就必須多元化發展,打破過去的單一化發展格局,因此,把原有的規劃進行整合,在培養學生運動能力為主的前提下,實行針對性的跨內容、跨方向的有利擴張。首先,要傳授運動員學生必備的專業知識;其次,引導運動員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再次,提供給運動員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教育內容,并教育運動員學生勇于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
2.4 體校教育目標多元化體系的主要內涵
我國體育人才培養是“金字塔”型,體校就是“塔基”,進入“塔尖”的人是這一群體中的精英,“塔基”的培養方向與轉型又是不能不考慮的事宜。目前,我們國家正在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體育強國的體現是體育競技水平高、全民參與程度強、體育產業發展良好,社會體育設施強。有人言,一夜間可建構一座大廈,但三代培養不出一個貴族,也就是說軟環境比硬環境難建,它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我們體育人才培養方向是保持競技體育世界上處于第一軍團的優勢,科學發展全民健身,良性運行體育產業。體校人才培養是浪費了體育強國需求的塔基,追求了高、精、尖的塔尖,體育教育目標多元化就是塔尖與塔基協調發展。
2.5 體校教育目標多元化培養體系的理論分析
體校教育目標多元化培養體系的構建應遵循教育公平和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同時還要以國家的體育發展目標為理論依據??偟膩碚f,人性化、動態化、發展化和綜合化是體校教育目標多元培養體系構建的主要特征。要對體校教育目標多元化培養體系進行構建,是在人的差異性基礎上,培養完善人的多元,是過程多元、方案多元和結果多元,應選擇合理的程序逐步進行。第一,根據社會需求從新規劃體校人才培養的整體目標與輔助目標;第二,構建理論模型;第三,依據市場需要科學的設計動態人才培養方案;第四,確立樹干型體校多元教育目標的培養體系。而體校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中規劃、準備、實施、結果及評價是構成培養體系的基本程序,在建立這個體系過程還包括理論準備以及指標體系的建立與確定。其中,規劃應以人性化為核心,以國家與社會需求為依據,注重人的差異性,正確運用教育規律與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達到培養結果。
3.1 構建的理論模型
在實施教育培養之前,首先要對教育目標進行規劃設計,在構建教育目標的理論體系時,應組建理論模型為教育目標的實施前提。接著要明確受教育的學生對象和教學內容,而教育目標的基本內容則表現為體校傳統教育目標發展現狀,教育目標指標體系的建立就是在此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成功的構建教育目標理論模型,在理論模型的基礎之上構建指標體系,這樣才能為教育目標指標提供科學保證。從教育目標指標體系的理論模型布局和結構上做到精益求精,為教育目標指標體系的構建提供更具邏輯性的理論基礎。
3.2 建立教育目標指標體系
教育目標指標體系理論模型確立之后,要求從教育目標的內容層次化和具體化方面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建立教育目標指標體系這是必不可少的內容之一,而構建的過程可分為兩個步驟進行:首先,初步建立體校教育目標多元化培養體系的具體指標體系;其次,完善教育目標多元化指標體系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以滿足體校教育目標在實際使用中的具體需要。
3.2.1 初步建立體校教育目標多元化體系指標
我國競技體育的舉國體制不變,三級訓練網絡的塔基不會動搖。因此,體校培養運動員的主要教育目標是不變的。對于我們而言,只有在輔助教育目標上做工作,解決“塔基”的出路,而為“塔基”尋求出路時仍以“體育專業化”思想為指導,以培養體育產業、社會體育、體育教育的體育強國需求性人才為目標。開始建立教育目標指標體系時,要具備相關的理論基礎知識。以此為基礎,按照教育目標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初步構建,而構造框架是這個階段的具體任務。在具體工作中,再按照確定的理論模型和維度將體校培養人的總路徑確定下來。在體?,F有背景下設定教育目標和輔助教育目標,并教育目標將其細化和分解,完善教育目標的初建工作。這樣的初建教育目標就基本確立,完成和實現就是執行路徑與適時調整問題了。
3.2.2 完善初建教育目標體系
教育目標的指標體系初步建立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教育內容存在著與人才規格間的矛盾;第二、教育環境和目標間的具體矛盾;第三,主管部門的政策體系與教育目標間的矛盾;第四,教育資源與目標間的矛盾;第五,社會評價與認同間隔的調整。應從課程體系的課程結構、類別、學時、學分、分量、內容、選修課、必修課、術科、訓練時間、教育時間等方面進行整體構建,科學的進行動態調整。
3.3 構建體校教育目標多元化培養體系的主要原則
構建教育目標多元化的培養體系主要是滿足學生服務社會的需求,培養學生服務能力,以達成市場對學生的要求。因此,規劃教育目標的科學性十分重要,它是能否實現最終目標的關鍵因素,為確保評價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在構建中應遵循以人為本、科學性、全面性、敏感性、可操作性和主客觀指標相結合以及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相結合的原則。
4.1 初步建立體校教育目標多元化培養體系
體校教育多元化目標體系主要是指培養體育精英人才,為省隊、國家隊輸送尖子運動員,為高校輸送較高水平的學生運動員或直接進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體育人才。在培養體育精英的過程中,對發展緩慢的隊員適時轉型培養,向體育產業、社會體育、體育教育方向的中等職業需求方向邁進,走社會化道路。體校教育目標多元化方案是在此基礎上,拓展服務范圍。目前,很多高等或中等職業院校已經實施了注冊入學,它為體校教育目標多元化提供了借鑒。
4.2 教育目標多元化指標體系實施條件
4.2.1 資源保障
體校教育目標多元化實施離不開合理的資源配置,在已有體校的基礎上改進,增添的部分主要是師資配備、環境配套、以及實驗儀器的引進與使用,其中配置教學與訓練經費比例,后勤與教學經費比例,訓練器材場地與學科建設經費比例等都要經過專家的仔細核算與論證,在確保精英需求經費的基礎上,保證“塔基”學科教學經費使用。再則是新配師資與原教師、教練比例,應注意傳統的教育思想與現實需求的思想之間矛盾的處理,過激則影響教學秩序的穩定,過軟一定達不到效果,所以,合理處理教師與教練的職權分配及矛盾是實現教育目標多元化保障。
4.2.2 教育內容的確定
運動員文化教育保障體系是體育事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體育系統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 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6]。體校文化課教育,應該本著一切從實際出發,以人為本的原則,切實考慮體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此,教育部門在體校教學大綱的制定上應有自己的特色,不能跟隨普通中小學大綱進行,修改與制定體校教學大綱迫在眉睫。大綱修訂好后,課程結構、課程類別、總學時數與學分、課程分量、課程內容、選修課與必修課的比例、學科與術科的比例、專項訓練時間與教育實踐安排就有了合理的課程依據。體校教育主目標不能偏離,保障性的文化課程教學調整是教育目標多元化實施的重要保障。
4.2.3 制度的制定與執行
體校是一個完善組織機構,其制度建設是必不可缺一環。對于體校來說,體校應該在人事管理、財務管理、教學管理、訓練管理、學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制度上配套完備。從現行的各省“高考航母”來看,這些制度的執行力很強,特別是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制度的執行,確實彰顯著一種制度的尊嚴,實施與接受有一個過程,但結果是利師、利生、利校、利國、利社會。但這一制度制定與實施依舊有動態性,它將依據我國法律法規,社會需求的變化適時調整。
4.2.4 社會認同與自我認同
體校的學生要受到大家的認同,作為文化課老師要有一種責任感,教為己任,永不放棄,對于運動員來說,應該修身養性,自省已身,努力調整文化課學習與運動訓練的關系,重視學習文化知識,對于管理者而言,管教結合,目標利教。對于教練來說,克服與修正言行的差距,配合學校帶好學生運動員,使其獲得正能量。最后就是對外宣傳體校的新動向,讓更多的人了解體校,最終認同體校。
4.2.5 結果與評價
體校教育目標的結果多元性,是一種以“生”為本的體現,出口決定入口,體校挖掘了出口的多樣性,學生樹立了早期體育專業意識,相比目前高三從事體育訓練,考取體育院校更具優勢。另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社會需求的市場能夠自主分辯其需求的商品質量,經過體校師生不懈的努力,學生以良好商品質量,走向高精尖,為社會做貢獻。
構建體校教育目標多元化體系,為體校學生打造了一條符合教育規律的人才培養道路。體校教育目標多元化體系構建是以傳統培養競技精英為國家輸送運動員為主要目標,努力拓展體校中等、高等體育職業教育規模,確保體校輸送競技體育精英后“塔基”學生的出口,使學生多元選擇,最終以良好的專業素質服務社會,為國家做貢獻。另外,還應該認識到,確立體校人才培養體系是一個長期的建設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體校人才培養多元化的內容也應發生相應變化,這樣才能符合實際需要,才能更具時效性。
[1]胡彥飛. 河北省市級少體校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6.
[2]馮慶梅,夏思永.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6,25(2): 68- 70.
[3] 李鵬程,程傳銀.馬克思主義利益觀視閾下的體校嬗變[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44(6):23- 27.
[4]國家教育委員會. 試點中學培養體育運動后備人才暫行管理辦法[Z].1991.
[5]婁雪玢.試論高師培養方向多元化——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初探[J].中國音樂教育,2004(11):35-36.
[6]李江,蔡明明等. 構建優秀運動員文化教育保障體系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9,23(3): 10-16.
The construction of diversified teaching goals in China’s sports schools
WU You-liang1,SONG Xu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hu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Wuhu 241000,Anhui,China;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efei Normal University,Hefei 230061,Auhui,China)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thesis provides a sufficient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better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schools. The main conclusions drawn from it involve the following: to deal with the contradictions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sports schools by the scientific means so that the sports schools are pushed to step on a diversified road. Meanwhile,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re made from different angles such as the resource guarantee, the selection of teaching contents, the formulation and execution of rules, social identification and self-identification, results and reviews.
sports schools; teaching goals; diversification
2014-02-18
安徽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編號:AHSK11-12D262)。
吳友良(1988- ),男,安徽池州人,碩士,研究方向體育社會學。
宋旭(1968- ),男,吉林農安人,教授,研究方向體育史、學校體育學。
A
1009-9840(2014)05-0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