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及時
據調查顯示大部分德育工作者都有這樣的感受:學校道德教育的投入與實際產生的結果效果很不理想。老師和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要高很多,結果是滿臉的失望。那面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現實問題,我們又該如何做好新時期的德育工作呢?筆者就實際工作中的做法談談對德育問題的一些粗略見解和簡單的認識。
一、與時俱進,創新德育理念
1.創新教育觀念。以往的教育把學生都培養成具備“服從”“應試”“分數”等等共性的整體,而忽略甚至是限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注重的只是分數和升學率。而當今這個時代,素質教育最重要最艱巨的任務就是打破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進行教育觀念的創新,轉變已有的根深蒂固的舊觀念。作為新時代的德育工作者,就應當具備創新這一基本素質,盡可能的去改變去打破原有的條條框框的束縛繼而推陳出新,實現更好的轉變。德育工作者應該改變以往“等待”“依賴”的心理,應該多一些“沖刺”“自主”的想法。這樣才能讓學生的特長和個性得到更好的發展和展現,才能使學校成為學生學習成長的真正搖籃。
2.創新教育內容。當代社會提倡和要求人們與時俱進,德育教學也不例外,也就是說,德育老師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創新順應時代要求的教育內容,如:創新思維、法制意識、心理健康、競爭和合作意識、耐挫折力等方面的教育,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和時代。當前,應改變過去的人才培養模式,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由過去的傳統型人才轉變為具有現代意識的新型人才,由服從型轉變為自主創新型,由單一片面發展轉變為綜合全面發展。
3.創新教育方法。好的教育方法可使問題更快更好地得到解決。以往的教育中,由于教師只注重分數,不注重整體素質的培養,往往會忽視學生專項才能的發展,違背了學生自身發展的規律,這樣就耽誤甚至扼殺了人才。對這種違背教育規律的教育方式,學生們被動地接受,普遍不感興趣,心情倍感壓抑,為此,我們要創新教育方法,積極順應學生的心理需求,老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變以往教學中的“堵”“禁”“壓”“灌”“罰”“訓”“控”“推”為現在的“疏”“開”,“服”“導”“獎”“啟”,“放”“引”。讓學生在樂學中接受德育理念。
二、營造環境,打造德育氛圍
校園環境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因素也是一部內容豐富的無字教科書。優美整潔的環境不僅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情舒暢,而且潛移默化人的行為舉止,不難發現,滿口臟話的人到了文明的環境氛圍里他也會主動收斂;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的人到了整潔的環境中他也會約束自己;山村來到城市的人,日子一久,他也會改掉身上的陳規陋習,這充分說明,好的環境,好的氛圍影響著人,教育著人,學校更應給學生營造優美校園環境,和諧的學習氛圍,導向、約束、凝聚、同化學生的德育素質。
1.挖掘校園物質文化。在校園環境建設上,要在已有熟知領域發現挖掘出更多新型的教育資源,如:學校的建校史,歷屆學生的成就史,以往學校里發生的好人好事……用這些校園文化教育和激勵學生熱愛學校,以校為榮,為校爭光,給他們自身發展創造更廣闊的空間,打造出學生學習的廣闊天地。
2.開辟校園宣傳欄目。宣傳教學是德育教學的重中之重,大多時候老師借助各種新聞,故事來教育學生,提升學生的德育理念,學校還可以創辦多種形式的宣傳欄目,如報欄、板報、知識角等,發播新聞時政、優秀師生典范、發明創造先進個人等眾多信息,及時展現出校園的新面貌、新氣象,讓學生從中獲取正能量,培養他們優秀的思想品德,學校旨在發揮宣傳陣地的作用,建設整潔優美的校園環境,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開闊學生視野,激發求知欲,把全面發展、立志成才的希望種子播種在每個學生的心田。
三、深入社會,感受以德立足
通過社會實踐這一途徑讓學生走出單一封閉的校園課堂更好的融入社會的大講堂,親身在實踐中認知、感受、適應社會。更好的發揮出社會實踐溝通學校與社會的橋梁作用,也讓學生更好的學會并掌握做人、求知、生存、發展的新方法新途徑。有計劃地開展“我做合格小公民活動”“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專題演講比賽或板報宣傳活動。與此同時,積極組織學生調查探究改革對家鄉帶來的影響和改變。在學生課余生活多樣化,知識視野全面化,個性特長亮點化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愛國熱情、社會主義情感及家鄉榮譽感的培養,引導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及積極健康的生活情趣。
1.角色轉換,感受他人的生活體驗。課堂上,老師提供學生機會,可以跟學生互換,讓學生當一回老師,大多數學生都羨慕當老師,這正好讓他們過把癮,同時經歷如何備課,如何傳授,遇到調皮搗蛋的學生怎么處理等等,從中體驗老師的辛苦,老師的耐心和高度的責任心,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加敬重老師,遵守紀律,配合老師努力學習。
2.可以讓學生進入設定的事件和設定的環境情景中去體驗,以設定的事件和設定的環境為體驗情境,讓學生感受到平時不易遇到但未來很可能出現的有意義、積極向上的事情,以豐富經驗,作好克服挫折的心理準備,獲得寶貴的人生財富。
3.開展精英假日小分隊活動,培養發掘學生的創新能力。倡導學生在假日小隊活動中學科學、用科學,嘗試小制作、小發明等,定期搞成果匯報展示會,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鼓勵學生走入社會,多多實踐,培養鍛煉生存技能,更好的適應社會。
四、對學生進行從小胸懷大志的理想教育
平時讓學生閱讀張衡、毛澤東、周恩來、魯迅、愛迪生等古今中外名人的書籍畫冊,從名人的成長經歷中汲取力量、感受心靈、時刻對比,從而使自己幼小的心靈受到震撼,得到鼓勵和啟示,平時要教育學生特別注意理想和實際相結合,切不可好高騖遠、華而不實。讓學生在逐步實現自己遠大理想的大目標中不斷設立相應的階段性小目標,讓他們懂得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地扎扎實實地去做,才能不斷克服許多外在困難,不斷戰勝自私、驕傲、懦弱等內在“障礙”,不斷地超越自我,才能真正體會到成功的“內涵”。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可讓學生在作文中寫出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應如何去做。教育學生只有真正實現了遠大理想,才能更多、更好地為祖國做貢獻,那才是真正的英雄。瓦特從茶壺蓋上受到啟示發明的蒸汽機。告知學生:遠大的目標,偉大的理想不是虛無縹緲的,只有從小事物做起,從自己感興趣的那點事做起,你注重了持之以恒,你下決心去踏踏實實的做了,那么你一定能成功。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兒童是人類的希望,現在的兒童將是二十一世紀的生力軍,肩負著歷史的重任,只有從小注重了學生的德育教育,使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優秀的道德品質,樹立遠大的理想,才能真正健康地成長,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作者單位:福建省石獅市錦尚鎮瓊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