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木
黨員干部應樹立黨建政績導向
徐和木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將正確政績觀提高到黨的執政地位高度,這在黨的建設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具有深遠歷史意義和重大現實意義,值得各級黨員干部深刻領會。
第一,以黨建政績擰緊執政理念“總開關”。黨建政績是最大的政績,是從嚴治黨的本質要求,更是鞏固黨執政地位的重要根基。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受世情、國情、社情變化影響,一些黨員干部執政理念出現偏差、迷失方向,在對待什么是政績、為誰創造政績、如何創造政績的問題上,存在模糊認識、錯誤論調和失當行為。把黨建作為最大政績,不僅是著眼現實的戰略選擇,更要成為各級黨員干部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通過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擰緊執政理念這個“總開關”,進一步增強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切實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以思想建黨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第二,把黨建政績作為履職擔責的“任務書”。必須增強管黨治黨意識、落實管黨治黨責任,建立健全管黨治黨責任體系。一要明確責任。像抓經濟工作那樣建立責任清單,實行臺賬式管理、消號式結賬,不能上下一般粗、左右一樣齊,各有重點,各負其責。二要健全履職機制。特別是要強化各級黨組織的主體責任,落實黨組織書記“第一責任人”的責任,真正把黨建工作作為主業來抓,盡分內之責、當然之責和首要之責。三要建立協調機制。尤其要在縣級及以上黨委組建黨建工作協調機構,負責協調黨委各部門共同抓好黨建工作。
第三,把黨建政績作為強基固本的“硬抓手”。事業發展,關鍵在黨,關鍵在人。要深化黨內制度改革,堅持黨紀法規高于國家法律,全面推進依法依規治黨。要從嚴格規矩、破潛規則入手,全面加強黨內政治生活,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則性、嚴肅性。要在明晰定位政治功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各領域黨組織的服務功能,全面加強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要健全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入的鮮明導向,進一步強化工作保障。
第四,把黨建政績作為考責問責的“軍令狀”。建立健全考核獎懲機制的實施過程,既是優化管黨工作的需要,更是樹立黨建政績導向的體現。要實行嚴格的管黨治黨目標考核與責任追究制度,在干部考核中體現“黨建導向”,考核結果運用要與“票子”和“位子”緊密掛鉤,出了問題要嚴格問責,真正讓那些抓好黨建的干部脫穎而出;對各級黨組織負責人的考核首先看其抓黨建的實效,對其他黨員領導干部的考核也要加大這方面的權重。
第五,把黨建政績作為推動發展的“大引擎”。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硬道理。過去,一些黨員干部對發展的內涵理解不深,“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時有發生。經濟發展了,但腐敗更嚴重了;技術進步了,但黨員干部與群眾的距離更遠了;人民群眾的福祉增加了,但黨的執政基礎卻削弱了。凡此種種,都是沒有正確處理好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關系。為此,要把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扭在一起抓,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要求貫穿于從嚴治黨全過程,努力將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將黨的組織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將黨的組織活力轉化為發展動力。堅持一手抓改革發展,一手抓黨的建設,以發展的成果檢驗從嚴治黨的實際成效。
(作者為中共湖北省蘄春縣委書記)
責編/譚峰 美編/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