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妹
“初讀”,顧名思義就是學生第一次對課文的朗讀,它是相對于閱讀教學中的“深讀”、“精讀”、“美讀”而言的。“初讀”在整個小語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語文的學習,離不開閱讀。小學語文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說:“語文的學習,就是八個字,‘讀讀寫寫,寫寫讀讀?!焙敛豢鋸埖卣f,閱讀是伴隨人一生的一種行為,所以說,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去閱讀,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形成自己獨立的閱讀個性,特別是初讀,實在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墩Z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遍喿x的個性化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閱讀取向。《課標》中還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與文本對話首先要文本開口“說話”。這就要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那些原本靜止、枯燥的語言符號,使靜止的語言符號變成變成有聲有色的話語。
與文本深入對話也需要學生整體把握課文,“讀一篇文章,要先通讀全文,得其大意”,才能抓住重點,為精讀、美讀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初讀是深入閱讀的“基礎點”,也是一個“制高點”。那么如何設計初讀,為深度“對話”打下堅實的基礎呢?我認為應該追求個性化初讀,即給予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讀書時間讀通課文,把握大意。同時初讀應該也是很清楚的,初讀設計應該因文而異,因人而異,采用多種方式讓學生誦讀課文,讓學生的讀書變得有情有趣。
1.重視初讀的進入。
進入初讀首先應該重視的是如何積極調動學生思維,把學生帶入相應的課文情境,引入自主的閱讀過程。學生在最初接觸閱讀材料時,教師學需要一開始就把學生帶入閱讀狀態。如果“初讀”給學生的是愉悅、美感化的心態,生動而富有情趣的感受,強烈而明確的閱讀期待,那就必然會使學生在閱讀教學的全過程中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態勢。初讀進入的方式是多樣的,教師或通過語言描述情境,或創設問題情境,或描繪畫面,或提示實物,或補充介紹有關教材內容的背景及任務,以激發兒童閱讀全篇的興趣,并使兒童主動去讀全篇。下面我們一起看一下薛法根老師教學《臥薪嘗膽》一課時的初讀進入:
師:要學好語文,就要會觀察,會傾聽,會思考,會想象。請你仔細看?。ɡ蠋熢诤诎迳袭嬃艘粋€“王”字的象形圖案)這個圖案像什么?
(生:像一只鐵錨;像一只帆船;像一把斧頭;像倒放的一把傘;像老虎頭上的那個“王”字;像……)
師:同學們的想象真豐富!這個圖在古代表示一件兵器,叫“鉞”。在戰場上,誰拿著“鉞”,誰就是指揮官。后來這個圖就象征著權力,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的國君就稱為“王”,但不是“皇”。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后,才自稱為“皇”,叫做“始皇帝”。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臥薪嘗膽》中有兩個“王”,一個是——
生:吳王夫差。
師:(板書:夫差。)這個字(夫)在作姓名的時候,要讀第二聲,不讀第一聲、而“夫人、夫婦”這些詞語中的“夫”字就讀作第一聲。一起用心讀兩遍。
(生齊讀兩遍)
師:另一個是——
生:越王勾踐。
(師板書:勾踐。邊寫“勾”字邊指導學生書空,提示“勾”字里面邊筆畫的寫法。)
師:他們原來是什么關系?后來又成了什么關系?請你認真讀讀課文,邊讀邊想,注意文中的關鍵詞語和句子。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從探究漢字開始引出課文中的主要任務,接著又很自然地創設了問題情境。學生從一開始就產生了積極主動心里態勢,因此學生的初讀是專注的、主動的。而且在這個初讀進入的過程中教師對自此的教學也很重視,整個過程很充實、扎實。
2.重視初讀的指導。
初讀,應該是學生自己的讀書時間,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能放棄指導作用。當然,在不同的學段應該有不同側重點。第一學段側重于字詞的指導,對長句等一些難句的指導。第二、三學段逐步地可以是一些讀書方法的指導。我們看于永正老師載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的初讀指導:
教師引導:“大家打開課本把課文默讀一遍。讀書要學會思考,留下你思考的痕跡。寫得特別好的地方,感受特別深的地方,還有不懂的地方都可以做上記號。”
學生默讀,教師巡視,發現多數學生把第三段畫下來了,并能寫一些批注。教師引導:對,為什么畫這一段,寫一寫你的理解和體會,這才叫會讀書。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很注重方法、態度的引導,學生的初讀是全身心投入的。接著在下面的過程中,教師也沒有放棄自己的指導作用,在一個學生拿腔拿調,語速很慢時,教師引導“讀書要有節奏”,并親自示范;當學生讀書出錯時,于老師又及時糾錯,并因勢點撥,指導字詞的音和形。
現在有些教師也要求學生讀,但是往往不充分,沒有足夠的時間,當中也沒有指導。學生讀了之后,沒有什么提高,往往是讀了之后就小組討論了,其實課文根本沒讀好。學習語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得流利,這是非常重要的。
學習語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得流暢,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有把課文讀得正確、通順、流暢,才有可能把課文中那些規范的比較優秀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否則,怎么可能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呢?我們應該重視初讀的指導,讀前有預設性任務的指導,讀中又有生成性問題的指導,這樣的初讀會更扎實有效。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縣湖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