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急性藥物中毒是臨床上常見的急癥之一,可出現嚴重的發紺、昏迷、呼吸困難、休克等癥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臨床上常通過洗胃、導瀉、應用解毒藥物及血液透析等方法治療。血液灌流是一種借助血泵將患者的血液引導至體外,通過血液灌流器將毒物或其有害的產物吸附清除的方法[1]。同時檢測患者體內血清TNF-α及IL-6含量,能從分子層面了解和解釋急性藥物中毒的發病機制。本研究主要探討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救治急性藥物中毒的臨床療效,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湖南省辰溪縣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急性藥物中毒患者,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齡18~68歲,平均年齡(36.2±5.5)歲,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齡20~68歲,平均(36.8±5.1)歲;藥物中毒包括氯氮平11例,安定10例,有機磷8例,毒鼠強6例,毒物不明5例;意識障礙19例,血壓下降12例,呼吸不規則9例。觀察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齡18~66歲,平均(35.1±4.9)歲;藥物中毒包括氯氮平13例,安定9例,有機磷6例,毒鼠強8例,毒物不明4例;意識障礙21例,血壓下降11例,呼吸不規則8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中毒種類、病情等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常規洗胃、補液、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抗休克,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適當強心、利尿、脫水等,同時保肝、護胃、營養支持等治療。對于呼吸麻痹者行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有機磷中毒者給予阿托品或解磷定,休克患者可給予升壓藥物,鎮靜催眠類中毒患者給予納諾酮等治療[2]。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使用金寶AK-95透析機及愛爾200型炭腎灌流器聯合治療。血管通路建立采用股靜脈置管,血流量從100mL/min開始,逐漸增加最大至200mL/min,肝素首劑為20mg,然后使用微量泵以10mg/h的速度維持。每次治療時間2~3h,共治療2~3次。
1.3 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2組患者的昏迷時間、住院時間、死亡率、治愈率、血清TNF-α及IL-6含量。 同時密切觀察患者血壓、心律、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瞳孔、意識及尿量等生命體征。
1.4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正態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療效對比 對照組死亡8例,治愈32例,治愈率為80.0%;觀察組死亡1例,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治愈率為97.5%,2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χ2=6.135)。對照組和觀察組昏迷時間分別為(11.10±2.96)h和(7.23±2.10)h,2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t=6.760);住院時間分別為(9.35±1.53)d和(5.65±1.51)d,2組異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t=10.886,見表 1)。

表1 2組療效比較
2.2 治療后2組患者血清TNF-α及IL-6含量比較 治療前患者TNF-α為(1.64±0.61)ng/mL,IL-6為(0.63±0.31)ng/mL。治療后,2組TNF-α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t=8.139);2組IL-6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t=20.906,見表 2)。

表2 治療后2組患者血清TNF-α及IL-6含量比較
急性藥物中毒是臨床上常見的急癥之一,發病急、進展快,可出現嚴重的發紺、昏迷、呼吸困難、休克等,容易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礙,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死亡率較高。臨床上常通過洗胃、導瀉、應用解毒藥物、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等方法治療。血液灌流是一種血液凈化的方法,血液灌流器內含有大量活性碳或樹脂等吸附劑,利用血液灌流器的吸附作用清除血液中的水溶性、脂溶性的毒物,特別適用于大分子、脂溶性高的藥物[3-4]。而血液透析則是通過溶質的彌散來清除藥物,對部分小分子、水溶性溶質效果較好,不適用于大分子、脂溶性高的藥物[5]。
急性藥物中毒時,毒物會刺激機體產生免疫反應,激活免疫炎性細胞,產生致炎因子,如TNF-α和IL-6,同時激活其他細胞因子、抗炎因子及炎癥介質等,這些因子共同控制炎癥的發展。當大量毒物進入體內時,能夠破壞平衡,引起SIRS、MARS、MODS及MOF等,最終導致機體組織細胞損傷,因此,檢測TNF-α及IL-6可以了解機體組織細胞的破壞情況[6-8]。采取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治療急性藥物中毒可以相互彌補,增強清除毒物的療效。本研究主要探討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救治急性藥物中毒的臨床療效,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能明顯縮短患者昏迷時間及住院時間,同時能有效的提高治愈率。且治療后觀察組能有效降低患者體內TNF-α及IL-6的含量。觀察組TNF-α及IL-6降低較為明顯,患者死亡率降低、恢復較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首先,清除和降低了血液中的TNF-α及IL-6能夠有效地抑制單核-巨噬細胞,減少因瀑布效應而釋放更多的TNF-α;同時,清除TNF-α及IL-6后能夠減輕補體系統的激活,減少毒物對補體系統的刺激,減少C3a、C5a的產生,從而減少其趨化作用產生的TNF-α,最終共同降低了血液中TNF-α及IL-6的含量,從而最大地減輕毒物引起的炎性介質釋放帶來的組織損傷,加快組織細胞的修復。
綜上所述,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救治急性藥物中毒的療效優于常規保守急救治療,具有搶救效率高、住院時間短、死亡率低,同時還能有效降低血清TNF-α及IL-6含量等優點,是一種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的方法。
[1]于芳.血液灌流串聯血液透析救治急性藥物中毒56例臨床觀察[J].醫藥論壇雜志,2011,32(4):132-134.
[2]陳新,周麗娜,俆碧芳,等.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治療重癥急性毒物藥物中毒的臨床研究[J].臨床醫學,2011,31(11):38-39.
[3]石麗麗.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治療急性藥物中毒療效分析[J].中外醫療,2010,22:100-101.
[4]Liu P,Liang YG,Meng QY,et al.Successful therapy with hemoperfusion and plasma exchange in acute 1,2,3-trichloropropane poisoning[J].Hum Exp Toxicol,2012,31(5):523-527.
[5]吳思軍.血液灌流串聯血液透析搶救急性重癥中毒的臨床研究[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32(2):181-182.
[6]李輝林.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治療急性藥物中毒16例[J].臨床薈萃,2012,27(9):807.
[7]滕彥波,魯新,褚為.血液灌流串聯血液透析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1,17(36):25-26.
[8]王金茹.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救治百草枯中毒體會[J].安徽醫學,2013,34(11):1638-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