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設想]
學生作文普遍存在著立意膚淺的問題,主要是思維角度單一,思維廣度與深度不夠,有的甚至是形成了思維定勢,這樣勢必影響到學生對相關作文素材的多角度辯證思考,同時也影響到對事物的認識不夠全面,對問題的認識不夠深刻等諸多方面的問題,所以積極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教會學生從角度地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成為迫切解決的問題。在初步掌握了思維類型的基礎上教給學生相關的思維類型,并進行相關的思維訓練,從作文的立意角度來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使學生在作文立意上能夠更加深入。設計《感受·思考·想象——作文聯想訓練》一課,試圖從一個側面突破學生作文“無話可說”的瓶頸,讓學生發散思維,打開想象與聯想的窗口,給學生思維插上騰飛的翅膀,進而使學生的文章立意高遠深刻。
[教學目標]
1.了解什么是聯想,聯想思維的幾種形式。通過示例分析和引導合作訓練,使學生掌握作文素材多維構思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2.側重于培養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地認識和運用作文素材的能力,突破“無話可說”的思維瓶頸,能夠從多角度多層面來發散思維、構思文章。
3.培養學生能夠從多角度辯證思維,對事物認識更加全面性與深入性、辯證性。
[教學重點難點]
在創造性思維中,發散性思維構成了廣度內容,聚合性思維構成了深度內容,提高發散性思維能力。
[教學方法]
互動、點撥、討論、探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以一個謎語導入——“有心看木未成林”(打一字)——“想”。激發興趣,引入課題。人有大腦,就要善于想,生活要想,讀書要想,作文同樣要想。
現代科學巨匠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想象力是發明、發現及其他創造活動的源泉。含有“想”的成語詞語有哪些?(學生回答)
今天我們就圍繞著“浮想聯翩”來做文章。浮想聯翩就是聯想。什么是聯想呢?聯想就是由一個事物聯系到另一個事物,由此及彼的思維活動。現在的話題作文更是考察大家的聯想與想象能力。那么誰想的全面,誰想的深入,誰想的與眾不同,誰的文章就立意不俗,這樣也是我們創造力的體現。
二、自主、合作、探究
出示一塊紅磚,用紙包好,讓學生猜是什么。
(一)以“磚”為話題,發揮你的想象,可以從哪些角度來立意
老師先啟發學生說,我是一塊紅磚,你看我方方正正,有棱有角。聰明的朋友們,你能聯想到什么?
學生在老師的啟發下思考、討論。先找學生回答,然后教師再展示(投影片):
角度之一:外形方方正正,有棱有角。
立意一:為人要質樸、正直,有個性。
教師啟發:引導學生順著“磚形狀”思路,可否有其他的思路?
學生回答后教師展示(投影):
角度之二:磚的顏色角度。
立意二:做人要表里如一:外面紅,里面也是紅的;從砌上墻一直到坍塌,顏色始終沒有變,做人無論處在什么環境中,什么情況下都要永不變質,永不變形。
教師再次引導學生拓展學生的思維深度:
角度之三:從磚的燒制過程來考慮:經過沖壓、定型、火燒,最終成為一塊堅硬的磚。
立意三:人的成長也是需要不斷地磨煉、考驗,才能成才。
角度之四:磚的作用角度來考慮。可以砌墻、可以鋪路、可以打地基、可以做修水渠的材料,可以……整塊磚固然作用大,但是斷磚、碎磚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立意四:人也應該這樣,無論從事什么工作,無論在何處,都要在崗位上盡職盡責地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立意五:一個人的力量是小的,但是千千萬萬的人組合在一起就能發揮出重大的作用。
立意六:健全固然美好,但是有了缺陷也不要自卑,同樣可以發揮作用。
立意七:為了集體的利益、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民族的利益,又要有一種自我犧牲的精神。
教師總括:以上都是從磚的外形、顏色、用途展開了豐富的聯想,我們找到了磚與我們聯想的事物有相似點,這樣的聯想我們稱為“相似聯想”。
板書:相似聯想
教師再次啟發:
角度之五:再從另外的角度來考慮,隨著時代的變遷,磚也在不停的變化:最初是實心磚,慢慢出現了空心磚,各種不同形狀的;赤橙黃綠青藍紫各種不同顏色的,各種不同材料的,各種不同用途的……不一而足,美不勝收。
學生思索交流回答后,教師展示:
立意八:磚的色彩、形狀變化,反映出了時代變遷、社會發展,生活的豐富多彩,千變萬化。
立意九:聯想到我們的燒磚工人,我們的建筑工人,他們樸實無華、默默無聞,是那樣的平凡,卻是那樣的偉大。
立意十:普通的磚與長城的磚、故宮的磚、蘆溝橋的磚,它們的經歷不同,閱歷與價值也是不同的。豐富的閱歷,深厚的底蘊,生命更加有分量,更有意義。
教師總括:以上是與磚有聯系的,我們稱之為“相關聯想”。
板書:相關聯想
教師再次啟發:
所有的事物都存在著兩方面,沒有絕對的,是否可以從相反的角度或是相對的角度來思考一下呢?學生思考、討論后回答。
教師展示:
立意十一:做人要像磚,正直有原則,但是處理具體事情的時候要不拘泥,要將原則的堅定性與方法的靈活性統一起來,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辯證原則。
教師總括:以上是從相反的角度或是叫相對的角度來思考的,我們稱之為相反或相對聯想。endprint
板書:相反(相對)聯想
(二)教師總括:板書展示
板書:
在總括的基礎上,實戰演練。
(三)實戰訓練:老子云:“上善若水……”
投影片展示:“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啟發學生思考討論:大致含義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于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想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煩惱。
問題:你認為“上善若水”中水的“善”表現在哪些方面?
學生回答后,教師再次啟發點撥深化:
投影展示:孔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對于“智者樂水”,劉向《說苑·雜言》曾有這樣的記載:“子貢問曰:君子見大水必觀焉,何耶?孔子對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無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插下句倨,皆循其理,似義;淺者流行,深者不測,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綽弱而微達,似察;受惡不讓,似包蒙;不清以入,鮮潔以出,似善化;主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萬折必東,似志。是以君子見大水觀焉而也,是知之所以樂也。”
在啟發的前提下,再論“水之善”表現:(學生們先思考、討論,回答)
1.滋養萬物從不求回報——給予奉獻,但不求索取,無私;大愛無邊。
2.始終居于下游,成其大——謙遜。
3.水是最平的——公正的,總是處于公平,不偏不倚。
4.水有著極大的包容性,有著博大的胸襟,海納百川之精神。
5.盡管自己受污,但一定要洗盡污濁。
6.她潤物無聲,無言的教誨,大愛的表現。
7.天性柔和,溫良謙讓,廣施恩澤卻不奢望報答。
教師結合學生的立意歸納總結,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
“水”的聯想作文立意例說:(投影片展示)
(1)從一滴滴的水匯成大海,積少成多,聯系到重視積累的問題。
(2)一滴水與大海,從一滴水置于陽光之下,一下子便干涸,但如果匯入大海就永遠存在的角度,聯系到個人與集體的問題。
(3)從一滴水也能反映太陽的光輝,聯系到于細微之處也能見精神的問題。
(4)從水與魚兒的關系,即魚兒離不開水,聯系到軍民魚水情、干群魚水情的問題。
(5)從水與船的關系,即水能載舟,也能覆舟聯系到得民心與失民心的問題。
(6)從水雖是液體,卻能沖決堤圍,沖垮橋梁,毀壞公路,其柔弱身軀卻有如此力量,聯系到柔能克剛的問題。
(7)從水裝在什么樣的盛器之中,它就成為什么樣的形狀,聯系到要善于適應環境,隨遇而安的問題。
(8)從水的遇冷結成冰,變為冰山冰川;遇熱變為水蒸汽,變為云霞,甚至變為海市蜃樓聯系到善于應變的問題。
(9)從喝水想起挖井人,聯系不能忘本的問題。
(10)從清水與污水,即水資源受污染的角度,聯系到環保、凈化的問題。
(11)從缺水到送水,如臺灣金門缺水,大陸送去及時水的故事,聯系到兩岸人民情長的問題。
(12)從缺水到人工降水,聯系到科學與生活、生產的問題。
(13)從其它有關水的故事,如治水抗澇等聯想到人的思想品格、精神風貌的問題。
(四)思維延展
投影展示:“四心”,讓學生們充分討論其含義。
孟子曰:“……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常懷“四心”,尊崇萬物,是人文精神的基石。
教師點撥:我們應有一顆感恩的心,同情之心,敬畏之心,謙讓之心,美丑之心,是非之心。這樣我們看待世間的一切就會有著不同的感受,進而延展思維的廣度與深度,加深對事物認識,可以由表及里,由淺入深。
(五)思維拓展訓練
《假如生命是花》用學案的形式布置給學生。做完后當堂交流展示。
放開思維,盡情想象,多角度思維將下面的空白處填上相應的文字。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停泊,也不要隨波逐流!我將高高地升帆,向著未有人到達過的海域……;假如生命是花。花開時是美好的, 也是美好的,我要把 ;假如生命是小草。決不 !要聯合起所有的同類,毫不吝惜 ;假如生命是云。決不在天空里炫耀自己的姿色,也不只作放浪的飄游。要化成雨,無聲地灑向大地;假如生命是樹。要 。哪怕腳下是 ,汲取生活的源泉。在森林和沃野做一棵參天大樹當然很美妙; ,那就更為光榮;假如生命只是一根枯枝。那就不必 ,變成一支火炬吧, 。
三、小結本課內容
四、作業設計
風有微風、和風、大風、狂風、臺風;季節不同的風,方向不同的風,地域不同的風;學風、校風、民風、黨風……以“風”為話題,展開想象,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
五、教學反思
從活動的過程來看,學生很喜歡上這類課,用他們自己的話說:“這比老師一味地講解如何寫作文更有意思。”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比較高,但在活動的過程中,筆者發現有的同學還是存在著思維片面的問題,尤其是定勢思維問題比較嚴重,立意不夠深刻等,這制約學生作文的提高,今后要著力在訓練學生思維上多下功夫。
從活動的效果上看,這課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開闊了學生思維的視野,在拓展思維的深度與拓寬思維的廣度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學生作文立意由膚淺向高遠,從提高學生寫作能力上看有了一些進展,但還需要進一步強化訓練。可以采取“智力體操”的形式,在每堂課前的幾分鐘進行相關的思維訓練,久而久之能夠有大的長進。
從活動的方法上看,這次活動是以學生為主。教師只是適時地引導點撥,融討論、點撥、合作、探究等多種教法于一爐,重心落在學生身上。
(陳玉福 北京市通州區運河中學 101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