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
【摘 要】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課件,已成為現在中學音樂課教學研究和發展的熱點。它非常有利于初中學生的藝術素質教育,并以其特有的形象直現性和應用交互性為學生提供了全新的音樂學習方法。通過對多媒體技術在音樂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課件;音樂課堂
《音樂課程標準》從培養學生的健全個性和完美人格出發,全面地體現“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理解多元文化”等基本理念。在音樂課中,生動活潑的音樂欣賞、音樂表現和創造活動,是實現音樂學科目標最重要的活動和方式。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變化最快的階段,他們好奇心強,對感興趣的事情熱情高,對藝術有自己的追求和看法。在音樂課上,他們的學習態度往往和學習內容自己是否感興趣有直接的關系。本文將結合中學音樂課的實際情況,分析運用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主動性。
在傳統中的音樂欣賞教學中,學生對單一的聽老師演奏(唱)或放磁帶錄音感到枯燥、單調,這樣往往使得學生在欣賞音樂時候顯得很被動,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這樣老師的教學也達不到很好的效果,充滿美感的midi音樂、文字、圖片、動畫、影像等多媒體綜合信息,則能自然的調動學生欣賞音樂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會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去感受音樂力度、速度、情緒,學生在欣賞優美畫面和midi音樂的同時,腦海里產生種種生動的想象,好像身臨其境一般,并激發起了強烈的音樂表現欲、創造欲。在欣賞課《春江花月夜》的樂器簡介教學環節中,為了讓學生更快的認識并熟悉四種西洋木管樂器的音色和形狀結構特點時,我通過電腦分析播放每一種音樂的midi音樂片段,然后利用電腦將每種樂器的圖片,展示給學生看,學生對每種樂器從音色到形狀,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認識。這樣,學生在欣賞樂曲的過程當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樂器的音色,從而更進一步感受樂曲,所表現的意境和情緒。在欣賞課《春江花月夜》的教學中,我曾經對不同的班級,做過這樣的嘗試,聽磁帶錄音的班級,注意力集中地學生占百分之七十,教學效果一般。而通過多媒體欣賞的班級,注意力集中地學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學效果很好。
二、啟發學生想象,引導學生創造美。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我們的音樂課堂不是美的簡單復制,我們不僅要再現作品的美,讓學生感受美、享受美,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發揮想象與聯想,學會發現美、創造美,這是現代音樂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然而想象并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需要外界的刺激,讓學生用語言、用圖片、用動作等表現出來。以往的音樂教學手段單一,靜止的教材、單調的語言很難激發學生的想象,給予學生靈感。多媒體技術可以賦予靜止的教材以生命,讓教材動起來、活起來。以生動形象的畫面、動聽悅耳的音樂、精彩動態的視頻來表現音樂作品,給予學生多種感官刺激,這樣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張揚學生的個性,放飛學生的思緒,使學生超越自己、超越課堂,將作品進行升華,馳騁于自由想象的空間里。在腦海中浮現一幅幅畫面、一段段場景,更深地體會到音樂作品深邃的意境、真摯的情感、優美的環境、可愛的人物、感人的情景等,同時更能激起學生創作之靈感,使學生用獨特的方式將這種美的感受表現出來,從而達到創造美的效果。在教學中我總會在適當的時機運用多媒體以畫面、聲音與圖片來刺激學生,啟發學生想象,為學生的自由想象、交流與討論預留空間,讓學生將這種美表現出來。比如,同樣是喜悅高興的心情,有的學生用自編的舞蹈來表現,有的學生用語言來描述,有的學生用表情來傳達。學生表現的方式不盡相同,極具個性色彩,這正是學生充分想象的結果。
三、增加互動環節,強化學生主體地位。
根據青少年心理年齡發展的特點,趨向于雙向溝通的學習方式。學生更容易主動去學習和探究知識。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充分發揮,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師生互動有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在多媒體音樂教學中。師生互動較之傳統的教學方法顯得更加困難,主要原因是有的教師將教學內容和實施過程固化于教學課件當中。上課過程按部就班,教師難以根據學生反應對課堂教學做出相應的變化。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對教學過程有一個很好的設計。還要熟練的掌握教學軟件。迅速的針對學生的情況做出相應的變化,及時反饋信息給學生。增進互動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要簡化互動的程序。讓學生更容易的加入到互動中來。例如:在中學音樂創作的教學過程中,運用打譜軟件,讓學生自主進行音樂配樂創作練習。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充分體會到創作的樂趣。
四、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在音樂教學中可以使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從而進行音樂創作活動,使學生的才能和個性得以充分的展示,也可以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針,并且給學生搭設有力的自主式學習平臺。如,介紹進行曲風格的音樂作品時,在讓學生熟悉掌握吹奏的旋律《巡邏兵進行曲》的同時,在課程中設計了在原有旋律基礎上進行創編歌詞的環節進一步掌握進行曲風格的音樂作品。要求同學們能夠用生活化的語言描寫所感興趣的一個話題展開創編。這里使用到了軟件《TT作曲家》,讓每位同學直接在軟件中進行編創活動,并利用此軟件對樂曲旋律進行結構分析。在了解了一些簡單的填詞方法后創編。由于軟件本身帶有智能自動伴奏功能,還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加入的進行曲伴奏風格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挑選出優秀的學生作品進行展示并且一同演唱其作品。從完成的學生作品如《水果進行曲》《螞蟻進行曲》等可以看出這些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實踐證明,信息技術的運用,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視聽聯覺,有助于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想象力的提高。各種音樂教學軟件、音樂制作軟件的運用提高了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增強了音樂學習效率,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進而為學生終身學習音樂、享用音樂奠定了基礎。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第三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