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瑩
【摘 要】中學階段是學生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知識獲得、技能形成與能力發展之間的關系,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各種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化學教學;能力培養;習慣;發展
化學新課程標準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并指出能力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化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化學教學實際,根據學生年齡及心理特點培養和發展學生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效能。本文筆者擬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分析能力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化學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化學教學實踐表明,學生認知體系形成與發展的重要條件是有效觀察,因此,化學教學必須重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根據化學教學的基本性質以及學生化學學習的特點,教師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必須做到“三要”:首先,要明確觀察所要達到的目的。學生只有知曉觀察的目的才能做到有效選擇、聚焦重點,從而達成有效觀察的效果。化學知識自成一體,但不同章節有其闡述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指導學生觀察時要提醒學生哪些方面需要重點關注,哪些方面只需大體了解,使學生在觀察過程中做到主次分明,既保證仔細觀察收獲明顯現象,又通過一般觀察不輕易放過容易遺漏現象,確保學生將主要精力放在對當下化學學習最有影響的部分。其次,要做到多種感官協同參與。提到觀察,狹隘的理解往往自然而然出現,即,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其實不然。化學教學中,學生觀察是一個豐富的概念,是多種感官共同參與的過程,即,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不僅要用眼睛去看,還得借助其它感官提高觀察效果,例如,在實驗教學中,學生既要用眼觀察不同現象的生成過程,也要通過嗅覺識別實驗過程中的氣味,從而借助于實驗過程中所見、所聞去理解文本對實驗的描述,達到化學學習感性與理性的相互融合。再有,要指導學生養成記錄的習慣。化學教學中,學生觀察之后而無所獲的情形不乏少見,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缺乏觀察記錄習慣。事實上,在學習化學新知識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復習觀察記錄理清觀察過程,通過研讀觀察記錄反思觀察過程。因此,教育學生做好觀察記錄對于提高學生觀察質量意義深遠。
二、化學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化學教學中我們發現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化學學習熱情、培養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為學生感性認知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進而為學生積極思維提供支撐。因此,化學教學中,教師要迎合學生學習心理,通過鼓勵學生擺擺、放放、做做等活動滿足學生動手欲望,確保學生的動手能力在不知不覺的各種學習活動中得到鍛煉和培養。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教師首先要創設學生敢于動手的氛圍。由于傳統師道尊嚴的影響,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仍然缺乏自信,生怕自己的行為產生消極影響,例如,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由于害怕自己操作不當而損害實驗器具,因而只是觀望而不愿動手,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教育學生只要嚴格按照實驗要求操作,他們所擔心的問題往往可以避免,樹立學生動手信心,使學生敢于實踐;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教師還要做好示范引領工作。化學教學中,學生雖然有著動手欲望,但有時仍然顯得笨手笨腳,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做好示范工作。教師要通過邊操作、邊講解提供學生必要的指導,事實上,這種教學方法既直觀,要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學生容易學會操作要領,在學生領悟后,教師還要不失時機地要求學生動手模仿,教師再次進行指導。為確保學生后續自主動手操作過程能夠順利進行,教師還要鼓勵學生相互之間進行討論、交流,將零散認知上升到策略高度,提高學生動手實踐效率。誠然,隨著化學教學的深入,學生對一些化學定理、概念的抽象認識會不斷增長,面對學生一籌莫展之時,教師只有善于創設動手情境,才能讓學生在抽象的地方找到形象的支撐,減少化學學習難度。
三、化學教學中學生分析能力的培養
化學教學培養學生分析能力有助于學生自主弄清化學知識的來龍去脈,了解化學知識內部之間的關系和聯系。化學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分析能力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重視養成學生良好思維習慣。化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分析過程就是把相對復雜的學習問題分解為相對簡單的現象進行探究的思考過程,這一過程中,學生有效思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必須養成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養成學生良好思維習慣必須要打破思維定勢對分析的消極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挖掘學生思維潛能,啟發學生思維智慧,鼓勵學生在積極用腦思維的同時體現應有的敏捷和判斷,突顯思維的多維性、層次性。第二,豐富課堂教學過程。化學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解題錯誤產生的基本原因在于缺乏細致周密的思考,缺乏嚴密邏輯的分析,從而造成分析障礙。為解決上述問題對學生化學學習產生的困擾,教師必須豐富課堂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學習效能,例如,教師對于化學教學過程中一些邏輯性強、思維要求高的習題要盡量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包括指導學生自主讀題、組織學生互相探討,通過這些方法實現學生思維的碰撞,減少學生分析問題時的片面性和偏頗性。第三,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讓學生在回答教師提問中順暢思維過程,錘煉自己語言,使將來分析問題胸有成竹既是廣大教師的共識,也是培養學生分析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因此,化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巧設問題情境,造就更多會思、能說的學生,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分析問題時思維縝密、語言具有邏輯性。
總之,化學學習是學生化學知識自我構建不可缺少的重要過程,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化學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同時,學生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廣大教師只有通過循序漸進、分步實施的方法才能達到學生能力培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徐麗霞.新課改化學教學中的兩點做法[J].陜西教育(行政版).2009
[2]任素卿,晉九功.加強實驗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能力[J]. 雁北師范學院學報.1999
[3]李錄平.精心預設,讓課堂在動態中生成[J].新課程(教師).2010
[4]繆徐.論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設計[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0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育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