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君
摘 要:該文闡述了梅縣區畬江鎮村級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的措施。
關健詞:村級財務管理;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0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7-18-02
當前,村級財務管理問題始終是農民關心的熱點問題之一,也是群眾上訪、投訴的主要問題,因此村級財務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村兩委班子的團結,影響到黨群、干群關系的融洽和農村工作的順利開展,影響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畬江鎮黨委政府對此也非常重視,書記、鎮長經常在不同會議、不同場合強調部署村級財務管理相關工作,要求相關職能部門要部門聯動,緊密合作,齊抓共管,制定相關制度,以制度管人,切實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合法權益。伴隨著農村改革進一步推進,村級財務管理中出現了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現就我鎮村級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淺談如下:
1 村級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思想認識不夠 有些村干部沒有意識到加強村級財務管理是預防職務犯罪、保護干部自身的需要。對鎮制定的各項財務管理制度,缺乏學習了解,財經紀律意識談溥,責任心不強,以至不能嚴格執行各項財務管理制度。
1.2 財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業務水平低 村級財會人員大都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培訓,沒有經過業務考核,無證上崗,業務水平低,且村級財會人員崗位變動比較多,難以勝任新時期下的農村財務管理工作。
1.3 監管不到位 鎮農業服務中心3個人負責全鎮23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的村財務監督管理工作,由于鄉鎮工作千頭萬緒,3個人不是只做村財務監督管理工作,而是更多的時間用于鎮黨委政府分派的諸如計劃生育、農村合作醫療、森林防火等其他工作,缺少精力和時間用于村級財務管理的業務指導工作,放松了監管,茲生了村級財務亂象的發生。
1.4 民主理財小組監督多流于形式,缺乏應有的監督 各村雖建立了村務監督委員會,開展監督工作,但有些村的村務監督印章由村干部掌握,有些理財小組雖有參與討論、審議的本村諸多事項,但未有記錄或簽名,或雖有簽名蓋章卻是村干部代簽代蓋章,未正常開展民主理財活動或流于形式。同時普遍存在理財程序不夠規范,平時的開支,無論多少,村監委成員都沒有參與審議或討論,而是季度結帳時,叫村監委代表參與一下,該蓋章的蓋章,該簽名的簽名,趕鴨子上架,那能監督村財務的收支?
1.5 村級發包、出租項目不規范 審計中發現,有些村發包集體項目、出租集體資產程序不規范,有些村支書或個別干部搞暗箱操作,徇私情,不公開招標,甚至有的不開“兩委”會,少數人說了算,損公肥私,造成一些集體資產流失。同時還發現簽訂的合同要素不全,條款不明,權利義務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等問題,這都直接有損于村集體利益。
1.6 審批手續不規范,報銷普遍不使用正規票據 按規定,村級支出必須取得正規有效的票據,按財務規范執行后,方可報銷。結帳中發現,有些村支出票據只有審批人,而無經辦人、證明人;有的大額票據只有審批人、經辦人而無證明人、村務監督人;有的無正式發票,不使用鎮規定的規范發票,而是直接用白條入帳,且無任何附件。
1.7 財務公開多流于形式 村里的財務公開,多出于應付上面檢查,沒按規定的按月(季)公開,短期行為嚴重。有公開而又不規范,在財務公開的內容方面存在著欠細欠具體的問題,對于重大支出項目沒有專項公布,避重就輕。
2 應對措施
針對村級諸多財務管理上的問題,我們職能部門一一進行了梳理,制定完善了相關的財務管理制度,研究對策,制訂工作方案,穩妥推進,一一化解矛盾和問題,為使我鎮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步入規范化、制度化軌道,更好地促進新農村建設和基層黨風廉政建設。
2.1 提高村兩委班子的思想認識 加強對村干部,特別是村支書、財會人員的黨性教育、財務管理相關制度、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樹立正確的權力觀、人生觀、政績觀,增強法紀觀念和廉潔自律意識,讓他們真正懂得什么是違法、什么是合法,切實做到按章辦事,不徇私枉法。
2.2 提高村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穩定財務人員隊伍 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不僅是一項政策性很強,而又是一項業務性非常強的工作,因此,我們制定了學習培訓計劃,區財政局、鎮會計代理中心通過分散或集中培訓等多種形式,每年安排至少3到5次對鎮、村財會相關人員開展業務培訓和財經法規的教育培訓,以不斷提高村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和遵章守紀的自覺性。同時,我們也盡量多地和村財務人員溝通,解疑釋惑,以更好更快地提高村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為了保障村級財務人員隊伍的相對穩定,我們鎮出臺了《村級財務人員管理辦法》,規定了各村財務人員要由鎮會計代理中心進行考察選配,不是由村支書(主任)隨意點將,不經鎮主管部門批準,任何人不得隨意調換和聘任村級財務人員。
2.3 推行村帳鎮管模式,便于監督村級財務活動 2004年以來,畬江鎮全面推行了村帳鎮管工作,形成了村級會計業務由鎮會計代理中心人員負責代理的監督管理模式。村里設1個報帳員(一般會計兼),每季度末報帳員將本村已經審核好的單據和現金、銀行日記流水帳一并交鎮會計代理中心,中心將一一審核無問題的單據,按會計處理程序做好分錄,通過會計電算化處理,生成系列的憑證和報表。這樣會計代理中心能在審核單據過程中,及時掌握并監督村級的財務活動,如發現有不按財務管理相關制度規定的收支單據,責成所在村兩委干部馬上整改,否則代理中心將不予入帳。
2.4 制定財務開支審批制度 日常開支按規定程序審批,重大事項開支應當履行民主程序。財務開支事項發生時,經手人必須取得合法的原始憑證,注明用途,連同證明人一并簽名,交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審核。審核同意后,由村出納人員用備付金支付,月末(或季末)當期所有開支單據由村監委會成員集中匯審(如審核內容有異議,需報鎮紀委最終裁定),由鎮農村會計代理中心工作人員審核記賬。并按照財務公開程序進行公開,接受監督。財務開支審批標準:(1)單筆開支200元以下(含200元)的,由村經濟負責人審批;(2)單筆開支200元以上1 000元以下(含1 000元)的,需召開村兩委會議集體研究審批;(3)單筆開支1 000元以上3 000元以下(含3 000元)的,需由村召開村兩委會議并經村監委會同意后,方可開支;(4)單筆開支3 000元以上的,需召開村兩委以上的會議討論通過,并嚴格執行大額資金申報制度:即村集體開支、提現或轉賬單筆3 000元及以上款項時,需召開村兩委會議并經村監委同意后,由村填寫大額資金使用申報表,由鎮分管領導或由其授權鎮會計代理中心審核同意后,方可辦理。支付該額度的款項時,必須通過集體銀行基本賬戶進行轉賬結算。
2.5 建立村級財務工作監督機制,確保村財務公開工作步入制度化、經常化、規范化軌道
2.5.1 鎮建立常態監督機制 鎮里成立了財務管理監督審計領導小組,定期或不定期對村財務管理進行審計,并建立了村干部離任審計制度。鎮會計代理中心將每季度做好的會計報表及時返回給村,并要求連同需要公開的材料一并公開在村務公開欄,同時,鎮里每月還及時將村級財務公布在梅州市黨廉信息公開平臺上,以便更好接受全社會的監督。
2.5.2 充分發揮村監委的監督作用 村成立了3至5名的村務監督委員會,并明確賦予他們的權利和義務,村集體支出無論金額大小,均需接受村監委會全程監管。公開的內容、公開的形式、重大支出項目公開,都需經村兩委、村監委集體討論通過,如有異議,需報請鎮紀委協調后,方可上公開欄公布。
面對新的形勢,新的挑戰,今后,我們應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健全民主理財制度,加大財務審計監督力度,強化財務公開主體責任,切實維護村集體利益,為我鎮構建民主、法治、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重要保障。
(責編:吳祚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