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應榮等
摘 要:課內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環節。通過文獻調查、問卷調查方法和立克氏刻度、語義對比刻度分析,研究課內比賽、半自主教學和課內案例點評等實踐教學手段在“園藝藝術”課內和其他課內的教學效果。結果表明:課內比賽在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協作能力上和提升學生創新意識上效果較好;半自主教學能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課內案例點評極大地增加了課程的趣味性;各種課內實踐教學方法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課內實踐教學;課內比賽;半自主學習;課內案例點評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7-166-02
1 研究背景
當前國內外都開展了關于課內實踐教學的研究,如課內實踐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1]、“文科類課程”[2]、“市場營銷學”[3]等課程中的應用都有報道,并且徐生梅等[4]構建了“以問題為中心、以課程為模塊”的課內實踐教學模式。目前在安徽農業大學“園藝藝術”課程中已經開展了課內比賽、半自主教學和課內案例點評等實踐教學手段,并且在校內其他課程中也有應用各種課內實踐教學方法。本文在此基礎上對“園藝藝術”上課學生及其他同學進行了隨機調查,以期探討課內實踐教學對教學效果的影響。
2 研究方法
以主觀封閉式和半封閉式測度項為主,采用立克氏刻度和語義對比刻度計分。問卷調查采用隨機取樣,發出220份調查問卷,針對“園藝藝術”上課學生分發了80份,向其他同學分發了問卷140份。其中“園藝藝術”上課學生有效問卷70份,其他同學有效問卷114份,總計184份有效問卷。
每個測度項的立克氏刻度對應設置5、4、3、2和1這5個測度值,取184份的平均值作為該測度項的測度值。立克氏刻度測度項的測度值與分值3作為對照進行分析,主觀封閉式測度項進行百分比分析,其他半封閉式的測度項采用頻度計算的方法進行分析。
3 問卷分析
3.1 各種教學方法的主觀封閉式測度 對于課堂采用的教學方法的調查運用的是多項選擇。由表1可以看出,教師講授與多媒體教學所占比例最大,課內比賽、課內案例點評與半自主教學運用并不廣泛,教師上課大多都是用多媒體講授形式,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3.2 課堂上開展實踐教學學生的收獲主觀封閉式測度
3.2.1 課內比賽 對課內實踐教學在課堂上開展學生的收獲給出多項選擇,調查課內實踐教學是否有一定教學效果。由調查可知,有63.492%學生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了解,有48.67%學生與教師、同學進行了高效的互動,有80.423%學生和小組同學能合作完成任務,有89.453%學生提升了自己創新意識以及應用創新能力。學生最大的收獲是和小組同學能合作完成任務,說明課內實踐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其次,實踐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了解。例如,在調查中“園藝藝術”上課學生因為實踐教學的運用加深了對抽象的園藝藝術手法的了解。
3.2.2 課內案例點評 由調查可知,有63.492%學生增加了對知識的掌握度,50.677%學生提高了自身園藝藝術水平,80.423%學生增強了分析、解決問題能力,67.153%學生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80%的同學認可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授課中,教師例舉較多案例對學生知識的發散理解、復習、回顧等過程中均鼓勵學生自己舉例分析。在課堂中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提升了教學效果。
3.2.3 半自主教學 由表2可以看出,這種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但是學生不能完全憑借自己的能力對學習內容進行高效吸收,無法憑借自己充分利用學習資源。
3.3 3種教學方法產生的教學效果的立克氏刻度測度比較分析 測度值以3為標準,根據值的大小可以說明測度內容的認可程度。整體測度值基本都在3.4~3.8,說明這3種教學方法都對學生的各個方面有了極大的提高,只有半自主教學和課內案例點評在提高學生協作能力上值分別為3.100和2.900,原因在于半自主教學和課內案例基本參與的都是學生個體,不像課內比賽是以團隊形式參與,因此這2種教學方法對學生協作能力沒有明顯作用。
對比這3種教學方法的數據可以看出,課內比賽在活躍課堂氣氛和提高學生協作能力上以及提升學生創新意識上較其它兩種教學方法更優(表3)。最大原因在于比賽的氛圍以及獎勵機制會刺激學生使其更加積極參與課堂之中。同時課內比賽和半自主教學的運用對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有極大的提高,由于半自主教學當中學生更多的參與其中,例如教學PPT的制作,所以它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要更優于課內比賽。這3種都在在增加課程趣味性上測度值基本相當,故在以后教學中教師可根據需要適當結合這3種教學方法。
4 結論與討論
通過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發現課內比賽在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協作能力上和提升學生創新意識上效果較好。立克氏測度分值對應的分別是3.761、3.712和3.641,在3種教學方法中居于首位;半自主教學能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其對應測度分值3.712遠高于其它2種教學方法;課內案例點評極大地增加了課程的趣味性,立克氏測度分值為3.707,高于其它2種教學方法。課內比賽、半自主教學、課內案例點評等各種課內實踐教學方法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
在2009年教育管理與工程國際研討會中,提到了競賽對于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效果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是,課內比賽在教學中應用不是很多,絕大部分只是在羽毛球、籃球和排球方面的研究,例如,張君雄[5]研究了課內比賽教學模式在普通高校籃球選項課中的應用情況;王標[6]研究了課內比賽在網球方面的研究。國外的Laura D.Hahn和Alan C.Hansen[7]共同研究了在課內教學過后,通過戶外比賽的形式來對學生學習成果作一個評估,并在會議中發表評估內容。通過這幾項研究發現,課內比賽教學模式大多運用在體育教學和英語類教學中。
由數據分析得出,課內比賽在課堂上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協作能力和提升學生創新意識,且半自主教學與課內案例分析同樣能提升教學效果,故可以將課內實踐教學應用于其他課程,使得課堂內產生高效率的教學。例如,可以將其推廣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上,因為它是各個高校普遍面臨的難點問題,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的重要內容[8]。
參考文獻
[1]黃英.課堂微社會:高校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的有效方式[J].廣東培正學院學報,2012,12(3):82-86,90.
[2]蘭玲.談高職文科類課程課內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J].職業教育研究,2009(4):115-116.
[3]朱愛武.構建創新型營銷人才課內實踐教學體系[J].時代金融,2009,388(3):98-100.
[4]徐生梅,吳小貽.基于“以問題為中心、以課程為模塊”高校課內實踐教學模式探究[J].宿州學院學報,2013,28(3):91-95.
[5]張君雄.課內比賽教學模式在普通高校籃球選項課中的實驗研究[J].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04:48-52.
[6]王標.比賽教學法在網球普修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12.
[7]Laura D.Hahn,Alan C.Hansen.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s annual international meeting.2010.Volume 1 of 7.
[8]宋成鑫.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2.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課內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環節。通過文獻調查、問卷調查方法和立克氏刻度、語義對比刻度分析,研究課內比賽、半自主教學和課內案例點評等實踐教學手段在“園藝藝術”課內和其他課內的教學效果。結果表明:課內比賽在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協作能力上和提升學生創新意識上效果較好;半自主教學能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課內案例點評極大地增加了課程的趣味性;各種課內實踐教學方法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課內實踐教學;課內比賽;半自主學習;課內案例點評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7-166-02
1 研究背景
當前國內外都開展了關于課內實踐教學的研究,如課內實踐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1]、“文科類課程”[2]、“市場營銷學”[3]等課程中的應用都有報道,并且徐生梅等[4]構建了“以問題為中心、以課程為模塊”的課內實踐教學模式。目前在安徽農業大學“園藝藝術”課程中已經開展了課內比賽、半自主教學和課內案例點評等實踐教學手段,并且在校內其他課程中也有應用各種課內實踐教學方法。本文在此基礎上對“園藝藝術”上課學生及其他同學進行了隨機調查,以期探討課內實踐教學對教學效果的影響。
2 研究方法
以主觀封閉式和半封閉式測度項為主,采用立克氏刻度和語義對比刻度計分。問卷調查采用隨機取樣,發出220份調查問卷,針對“園藝藝術”上課學生分發了80份,向其他同學分發了問卷140份。其中“園藝藝術”上課學生有效問卷70份,其他同學有效問卷114份,總計184份有效問卷。
每個測度項的立克氏刻度對應設置5、4、3、2和1這5個測度值,取184份的平均值作為該測度項的測度值。立克氏刻度測度項的測度值與分值3作為對照進行分析,主觀封閉式測度項進行百分比分析,其他半封閉式的測度項采用頻度計算的方法進行分析。
3 問卷分析
3.1 各種教學方法的主觀封閉式測度 對于課堂采用的教學方法的調查運用的是多項選擇。由表1可以看出,教師講授與多媒體教學所占比例最大,課內比賽、課內案例點評與半自主教學運用并不廣泛,教師上課大多都是用多媒體講授形式,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3.2 課堂上開展實踐教學學生的收獲主觀封閉式測度
3.2.1 課內比賽 對課內實踐教學在課堂上開展學生的收獲給出多項選擇,調查課內實踐教學是否有一定教學效果。由調查可知,有63.492%學生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了解,有48.67%學生與教師、同學進行了高效的互動,有80.423%學生和小組同學能合作完成任務,有89.453%學生提升了自己創新意識以及應用創新能力。學生最大的收獲是和小組同學能合作完成任務,說明課內實踐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其次,實踐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了解。例如,在調查中“園藝藝術”上課學生因為實踐教學的運用加深了對抽象的園藝藝術手法的了解。
3.2.2 課內案例點評 由調查可知,有63.492%學生增加了對知識的掌握度,50.677%學生提高了自身園藝藝術水平,80.423%學生增強了分析、解決問題能力,67.153%學生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80%的同學認可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授課中,教師例舉較多案例對學生知識的發散理解、復習、回顧等過程中均鼓勵學生自己舉例分析。在課堂中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提升了教學效果。
3.2.3 半自主教學 由表2可以看出,這種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但是學生不能完全憑借自己的能力對學習內容進行高效吸收,無法憑借自己充分利用學習資源。
3.3 3種教學方法產生的教學效果的立克氏刻度測度比較分析 測度值以3為標準,根據值的大小可以說明測度內容的認可程度。整體測度值基本都在3.4~3.8,說明這3種教學方法都對學生的各個方面有了極大的提高,只有半自主教學和課內案例點評在提高學生協作能力上值分別為3.100和2.900,原因在于半自主教學和課內案例基本參與的都是學生個體,不像課內比賽是以團隊形式參與,因此這2種教學方法對學生協作能力沒有明顯作用。
對比這3種教學方法的數據可以看出,課內比賽在活躍課堂氣氛和提高學生協作能力上以及提升學生創新意識上較其它兩種教學方法更優(表3)。最大原因在于比賽的氛圍以及獎勵機制會刺激學生使其更加積極參與課堂之中。同時課內比賽和半自主教學的運用對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有極大的提高,由于半自主教學當中學生更多的參與其中,例如教學PPT的制作,所以它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要更優于課內比賽。這3種都在在增加課程趣味性上測度值基本相當,故在以后教學中教師可根據需要適當結合這3種教學方法。
4 結論與討論
通過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發現課內比賽在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協作能力上和提升學生創新意識上效果較好。立克氏測度分值對應的分別是3.761、3.712和3.641,在3種教學方法中居于首位;半自主教學能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其對應測度分值3.712遠高于其它2種教學方法;課內案例點評極大地增加了課程的趣味性,立克氏測度分值為3.707,高于其它2種教學方法。課內比賽、半自主教學、課內案例點評等各種課內實踐教學方法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
在2009年教育管理與工程國際研討會中,提到了競賽對于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效果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是,課內比賽在教學中應用不是很多,絕大部分只是在羽毛球、籃球和排球方面的研究,例如,張君雄[5]研究了課內比賽教學模式在普通高校籃球選項課中的應用情況;王標[6]研究了課內比賽在網球方面的研究。國外的Laura D.Hahn和Alan C.Hansen[7]共同研究了在課內教學過后,通過戶外比賽的形式來對學生學習成果作一個評估,并在會議中發表評估內容。通過這幾項研究發現,課內比賽教學模式大多運用在體育教學和英語類教學中。
由數據分析得出,課內比賽在課堂上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協作能力和提升學生創新意識,且半自主教學與課內案例分析同樣能提升教學效果,故可以將課內實踐教學應用于其他課程,使得課堂內產生高效率的教學。例如,可以將其推廣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上,因為它是各個高校普遍面臨的難點問題,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的重要內容[8]。
參考文獻
[1]黃英.課堂微社會:高校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的有效方式[J].廣東培正學院學報,2012,12(3):82-86,90.
[2]蘭玲.談高職文科類課程課內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J].職業教育研究,2009(4):115-116.
[3]朱愛武.構建創新型營銷人才課內實踐教學體系[J].時代金融,2009,388(3):98-100.
[4]徐生梅,吳小貽.基于“以問題為中心、以課程為模塊”高校課內實踐教學模式探究[J].宿州學院學報,2013,28(3):91-95.
[5]張君雄.課內比賽教學模式在普通高校籃球選項課中的實驗研究[J].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04:48-52.
[6]王標.比賽教學法在網球普修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12.
[7]Laura D.Hahn,Alan C.Hansen.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s annual international meeting.2010.Volume 1 of 7.
[8]宋成鑫.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2.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課內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環節。通過文獻調查、問卷調查方法和立克氏刻度、語義對比刻度分析,研究課內比賽、半自主教學和課內案例點評等實踐教學手段在“園藝藝術”課內和其他課內的教學效果。結果表明:課內比賽在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協作能力上和提升學生創新意識上效果較好;半自主教學能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課內案例點評極大地增加了課程的趣味性;各種課內實踐教學方法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課內實踐教學;課內比賽;半自主學習;課內案例點評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7-166-02
1 研究背景
當前國內外都開展了關于課內實踐教學的研究,如課內實踐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1]、“文科類課程”[2]、“市場營銷學”[3]等課程中的應用都有報道,并且徐生梅等[4]構建了“以問題為中心、以課程為模塊”的課內實踐教學模式。目前在安徽農業大學“園藝藝術”課程中已經開展了課內比賽、半自主教學和課內案例點評等實踐教學手段,并且在校內其他課程中也有應用各種課內實踐教學方法。本文在此基礎上對“園藝藝術”上課學生及其他同學進行了隨機調查,以期探討課內實踐教學對教學效果的影響。
2 研究方法
以主觀封閉式和半封閉式測度項為主,采用立克氏刻度和語義對比刻度計分。問卷調查采用隨機取樣,發出220份調查問卷,針對“園藝藝術”上課學生分發了80份,向其他同學分發了問卷140份。其中“園藝藝術”上課學生有效問卷70份,其他同學有效問卷114份,總計184份有效問卷。
每個測度項的立克氏刻度對應設置5、4、3、2和1這5個測度值,取184份的平均值作為該測度項的測度值。立克氏刻度測度項的測度值與分值3作為對照進行分析,主觀封閉式測度項進行百分比分析,其他半封閉式的測度項采用頻度計算的方法進行分析。
3 問卷分析
3.1 各種教學方法的主觀封閉式測度 對于課堂采用的教學方法的調查運用的是多項選擇。由表1可以看出,教師講授與多媒體教學所占比例最大,課內比賽、課內案例點評與半自主教學運用并不廣泛,教師上課大多都是用多媒體講授形式,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3.2 課堂上開展實踐教學學生的收獲主觀封閉式測度
3.2.1 課內比賽 對課內實踐教學在課堂上開展學生的收獲給出多項選擇,調查課內實踐教學是否有一定教學效果。由調查可知,有63.492%學生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了解,有48.67%學生與教師、同學進行了高效的互動,有80.423%學生和小組同學能合作完成任務,有89.453%學生提升了自己創新意識以及應用創新能力。學生最大的收獲是和小組同學能合作完成任務,說明課內實踐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其次,實踐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了解。例如,在調查中“園藝藝術”上課學生因為實踐教學的運用加深了對抽象的園藝藝術手法的了解。
3.2.2 課內案例點評 由調查可知,有63.492%學生增加了對知識的掌握度,50.677%學生提高了自身園藝藝術水平,80.423%學生增強了分析、解決問題能力,67.153%學生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80%的同學認可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授課中,教師例舉較多案例對學生知識的發散理解、復習、回顧等過程中均鼓勵學生自己舉例分析。在課堂中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提升了教學效果。
3.2.3 半自主教學 由表2可以看出,這種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但是學生不能完全憑借自己的能力對學習內容進行高效吸收,無法憑借自己充分利用學習資源。
3.3 3種教學方法產生的教學效果的立克氏刻度測度比較分析 測度值以3為標準,根據值的大小可以說明測度內容的認可程度。整體測度值基本都在3.4~3.8,說明這3種教學方法都對學生的各個方面有了極大的提高,只有半自主教學和課內案例點評在提高學生協作能力上值分別為3.100和2.900,原因在于半自主教學和課內案例基本參與的都是學生個體,不像課內比賽是以團隊形式參與,因此這2種教學方法對學生協作能力沒有明顯作用。
對比這3種教學方法的數據可以看出,課內比賽在活躍課堂氣氛和提高學生協作能力上以及提升學生創新意識上較其它兩種教學方法更優(表3)。最大原因在于比賽的氛圍以及獎勵機制會刺激學生使其更加積極參與課堂之中。同時課內比賽和半自主教學的運用對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有極大的提高,由于半自主教學當中學生更多的參與其中,例如教學PPT的制作,所以它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要更優于課內比賽。這3種都在在增加課程趣味性上測度值基本相當,故在以后教學中教師可根據需要適當結合這3種教學方法。
4 結論與討論
通過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發現課內比賽在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協作能力上和提升學生創新意識上效果較好。立克氏測度分值對應的分別是3.761、3.712和3.641,在3種教學方法中居于首位;半自主教學能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其對應測度分值3.712遠高于其它2種教學方法;課內案例點評極大地增加了課程的趣味性,立克氏測度分值為3.707,高于其它2種教學方法。課內比賽、半自主教學、課內案例點評等各種課內實踐教學方法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
在2009年教育管理與工程國際研討會中,提到了競賽對于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效果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是,課內比賽在教學中應用不是很多,絕大部分只是在羽毛球、籃球和排球方面的研究,例如,張君雄[5]研究了課內比賽教學模式在普通高校籃球選項課中的應用情況;王標[6]研究了課內比賽在網球方面的研究。國外的Laura D.Hahn和Alan C.Hansen[7]共同研究了在課內教學過后,通過戶外比賽的形式來對學生學習成果作一個評估,并在會議中發表評估內容。通過這幾項研究發現,課內比賽教學模式大多運用在體育教學和英語類教學中。
由數據分析得出,課內比賽在課堂上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協作能力和提升學生創新意識,且半自主教學與課內案例分析同樣能提升教學效果,故可以將課內實踐教學應用于其他課程,使得課堂內產生高效率的教學。例如,可以將其推廣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上,因為它是各個高校普遍面臨的難點問題,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的重要內容[8]。
參考文獻
[1]黃英.課堂微社會:高校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的有效方式[J].廣東培正學院學報,2012,12(3):82-86,90.
[2]蘭玲.談高職文科類課程課內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J].職業教育研究,2009(4):115-116.
[3]朱愛武.構建創新型營銷人才課內實踐教學體系[J].時代金融,2009,388(3):98-100.
[4]徐生梅,吳小貽.基于“以問題為中心、以課程為模塊”高校課內實踐教學模式探究[J].宿州學院學報,2013,28(3):91-95.
[5]張君雄.課內比賽教學模式在普通高校籃球選項課中的實驗研究[J].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04:48-52.
[6]王標.比賽教學法在網球普修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12.
[7]Laura D.Hahn,Alan C.Hansen.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s annual international meeting.2010.Volume 1 of 7.
[8]宋成鑫.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2. (責編:張宏民)endprint